二月,春回大地,南粵呈現欣欣向榮之景。近日,“南粵春暖”就業服務月廣州市百場招聘會在廣州舉行,其間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職業院校的畢業生成為了招聘會上的搶手對象,甚至有些企業開出的月薪比本科生的還要高。同樣,在2月10日深圳兔年首場招聘會上,香港勞務市場給內地熟練高級技工開出高達20萬元年薪。
這些事實說明,技能型人才已成為了企業眼中的“香餑餑”,他們的幸福感在悄然增強,作為技能型人才后備軍的職教生,他們的幸福感同樣水漲船高,底氣十足。幸福不是空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說,“幸福是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事”。那么,職教生的幸福,如何具體呈現?
幸福需要良好的社會氛圍。過去,家長對職業教育存在認識的偏差,認為讀職業教育沒前途,是一件丟臉的事情。當然,無可否認,在過去,職業教育的確是存在不足之處。要令社會對職業教育改觀,非常重要的一條途徑就是提高職業教育的質量,增強職業教育的吸引力。因此,為了改變社會對職業教育的偏差認識,增強職業教育的吸引力,提高職教生的自信心,近年來,廣東省委省政府一直要求各級黨委、政府必須從全局和戰略高度提高認識,大力推進職業教育發展。“十一五”期間,全省職業院校經費投入超550億元,其中高等職業教育投入資金近200億元,中等職業教育累計投入351億元。在政府主導下,我省職業教育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職業教育的地位也在不斷提升,發展至今,已經和普通教育分領半壁江山。職業教育,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人民群眾的認同。“抓職業教育就是抓經濟發展”“職業教育就是再造生產力”已經成為越來越多的人的共識。現在,“走,讀中職去”“職教生的未來不是夢”“讀職校同樣可以擁有美好未來”“我是一名幸福的職教生”這樣的呼聲不絕于耳。
幸福需要和諧的學校環境。學校是知識的海洋,是文明的搖籃,學校對學生的成長成才有著重要的作用。目前,我省共有800多所中等職業學校,70多所高等職業院校,擔當著為廣東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技能型人才支撐的重任。為了改善學習環境,讓學生擁有一個舒適、安心的學習圣地,“十一五”期間,全省投入130億元用于中職學校基礎建設,6.7億元用于中職學校實訓中心建設,新建、擴建、改建中職學校360所,建筑面積近910萬平方米,增加學位近86萬個。各地用于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的投入也大幅度增加。因此,我們現在可以看到,一所所中職學校的新校區如雨后春筍,拔地而起;一個個職教集團相應而生,成為職校發展的有力助推器。在資金、政策的支持保障下,我省職業院校的辦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和諧優美的校園,堅實的教學設施,雄厚的師資力量,為學生的成才提供了一雙強而有力的翅膀,讓學生奮然飛向夢想,不斷享受進步的喜悅,采擷幸福的甜美。
幸福更取決于自身的親切感受。良好的社會氛圍,和諧的學校環境,這些是外因。要提高職教生的幸福感,關鍵在于內因。只有職教生真真切切覺得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如我省針對貧困家庭子女,率先實施的“智力扶貧”“零學費入學,零距離上崗”人才培養模式等中職免費政策,實現了“培訓一人,輸出一人,脫貧一戶”的目標,使得貧困家庭的學生免去后顧之憂,能夠安心讀書。在文字上,幸福是空洞而遙遠的;在生活中,幸福則瑣碎而真實。一技在手,生活不愁,扎實過硬的真本領,讓職教生成竹在胸,不在求職熱潮中茫然,無愧父母殷切欣慰的目光,真切追求成功的快樂與實現夢想的幸福。當然,毋庸置疑,受種種因素的制約,當前也存在職教生的幸福感受到損害的現象,如部分畢業后缺少發展的后勁,上升渠道不暢通等。這些現實問題,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思考。
因而,幸福,從來不在于你過去擁有多少,而在于你為現在創造了多少,為將來準備了多少。當職教生學會了振翅飛翔的本事,就算生活的風浪再大,也可傲然飛翔,踏實生活,擁抱屬于自己的幸福。
責任編輯 鄭藹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