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從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學方法的選用、教學評價的實施三個方面探討提高Photoshop課程教學效果的措施,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中職;Photoshop,教學效果
Photoshop是一個實踐性和藝術性都很強的圖像處理軟件,其內容豐富,工具繁多,圖片效果豐富多彩。面對中職生起點水平的參差不齊,個人興趣、審美能力的差異等問題,如何把學生吸引到教學中來,讓學生樂學、好學是值得教師探討的問題。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從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學方法的選用和教學評價的實施三個方面探討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一、教學內容的設計:源于教材而不依賴教材
1.上好第一節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一般在上第一節圖片欣賞課時,筆者為學生展示各類平面設計作品,包括海報、招貼畫和廣告等,尤其是一些用Photoshop特殊效果合成的圖片,讓學生了解各類平面設計作品的特點,拓寬他們的知識面。通過欣賞這些圖片,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為學生進行下一步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為了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筆者還向他們展示了歷屆學生的優秀作品,從圖片的整體構思、創意、色彩和整體效果等審美角度給學生進行講解,在拓寬學生視野的同時也給學生帶來親切感,讓學生感受到Photoshop強大的功能,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2.調整教學內容,讓學生系統掌握知識。
為讓學生掌握的知識更系統,筆者將Photoshop的教學分為八個教學單元:基礎知識、創建和編輯選區、圖層、路徑、通道、圖像色彩修飾、濾鏡的使用以及綜合練習。其中綜合練習課又貫穿于每一個教學單元中。筆者根據教學內容安排好任務的大小和順序,使得任務之間是相互關聯的,是循序漸進的“螺旋式”上升過程,這便于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個系統的理解。
3.理論聯系實際,把圖像處理融入生活。
隨著數碼產品的普及,許多學生家庭都擁有了數碼照相機。結合這一實際情況,筆者圍繞“如何用Photoshop更好地處理數碼相片”這一主題設計了專題學習網站,讓學生自主學習圖像色彩處理這一教學單元。筆者安排了如何消除照片中臉上的痣、青春痘或紅眼現象,如何處理曝光不足的數碼照片,調整偏色照片和制作自已或他人的藝術照這些教學內容。從實踐過程來看,學生覺得這些知識能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而表現出極大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在學習網站、書本的幫助下,大多數的學生都能夠獨立完成學習任務,體驗到自主學習帶來的成就感。
二、教學方法的選用:根據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每種教學方法都不是萬能的,都有其長處和短處。因此,在Photoshop的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的實際情況等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下面是筆者在Photoshop教學實踐中采用的幾種主要的教學方法:
1.分階段教學法。
學生學習Photoshop需要經過三個基本階段:一是入門階段,本階段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熟練掌握軟件的具體用法,不過度追求復雜的綜合案例的制作。二是模仿創作的階段,學生經過入門階段后,需要進行大量的模仿創作。在模仿學習初期,教師應搜集經典的案例并輔以詳細的步驟和參數設置說明讓學生練習;此后繼續讓學生進行案例模仿,但只給出最終的效果圖,提示主要工具和命令而不再有步驟和參數說明;當模仿學習達到一定的量以后,看到廣告、LOGO、海報等,不需要提示腦海中會自然地想到要完成這個作品的制作需要使用哪些工具、命令,應當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并能夠用Photoshop將其模仿實現,進而能以多種不同的方法實現它。三是自我創意的階段,學生通過模仿來學習、借鑒別人的方法與思路,但最終還是要能自己設計作品,這是Photoshop教學的最終目的。在該階段,教師應鼓勵學生分小組參加各種設計,如設計廣告、制作節日賀卡、學校招生宣傳海報、插畫以及LOGO等。這有三個好處:一是學生可以學習完整的設計制作流程,二是學生可以增進團隊精神,三是學生可以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這個階段,教師一定要提醒學生多思考、多動手、多研究,盡可能減少定向思維,鼓勵學生既要有團隊協作精神也要能單獨思考,調整自己,提高創作水平。
2.案例教學法。
Photoshop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計算機專業課,在教學方法上,教師應精心設計教案,大量采用案例法。案例法能將需講授的內容化解到具體獨立的實例制作中,教師在多媒體教室對制作的實例進行剖析,不僅能使學生熟悉和掌握Photoshop的各種功能,避免注入灌輸、死記硬背的教學方法,而且還能促使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展開自己的想象,設計出各自的風格,學生的創造性也得到了充分發揮。
3.任務驅動教學法。
該方法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相對獨立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需要注意的問題是,學生可能因為“求勝心切”,過于重視結果而忽略過程,導致出現在上節課任務完成非常好的學生,卻不記得自己是如何完成的現象。因此,該教學法一般用在一些基礎性操作技能的練習,如Photoshop工具箱中常用工具的使用,對圖片、文字進行濾鏡效果的處理等。
三、教學評價的實施:以“評”促“學”
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筆者體會到以“評”促“學”,是保持學生持久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
1.建立明確的評價機制。
良好的學習興趣,能有效促進學生信息能力的發展,但并非所有學生都對信息技術課程感興趣。因此,對于缺乏學習興趣的學生,教師需要采用其它辦法來促進他們對信息技術的學習,其中教學評價是有力的手段。學生為了達到評價標準的要求,會要求自己努力學習,從而促進信息能力的發展。如筆者對該門課的成績評定辦法是:平時成績占60%,期中、期未兩次綜合考核的成績各占20%。
2.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
對Photoshop課程的評價方式,筆者主要采用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和學生自評這三種形式。其中教師評價是最主要的,除了在課堂上用多媒體控制軟件針對性地對個別學生的作品進行評價以外,在課后教師還應對全體學生的作品作出相關評價,并把評價結果公布在網上。評價不是對學生作品進行優劣的甄別,而是要幫助學生指出問題所在,起到激勵學生不斷改進的作用。對于一些優秀的學生作品,可公布在教學輔導網站上,讓學生一起互相評價,通過這樣的互評方式共享學生的學習成果,從學生的角度發現問題以及提出改進意見。在合作學習以及每一個教學單元完成后,教師應要求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肯定成績的同時找出差距,從而掌握對圖形圖像進行處理的能力,整體提高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梅州市大埔縣田家炳高級職業學校)
責任編輯 朱守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