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寄生蟲檢驗是一門以形態教學為基礎的學科,本文認為,教師應重視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優勢,制作優質的多媒體課件并靈活運用于課堂教學中,從而提高寄生蟲檢驗課程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中職;多媒體技術;寄生蟲檢驗
寄生蟲檢驗是一門以形態教學為基礎的學科,寄生蟲成蟲、幼蟲、蟲卵的形態特點及其鑒別要點,往往難以用語言、文字描述清楚,而通過多媒體技術形象化的展示,確實有百聞不如一見的效果。因此,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于寄檢教學中,能明顯提高教學效果。
一、多媒體技術在寄生蟲檢驗教學中的優勢
1.直觀、形象、生動。
多媒體軟件能將文本、圖形、動畫、影像和聲音等各種媒體組合在一起,并可以隨意控制和播放,直觀、形象、生動。如在講解原蟲滋養體的二分裂法增殖時,利用動畫播放其分裂過程,僅十秒時間,學生便一目了然,且記憶深刻。再如講解蟯蟲食道球的具體部位時,鼠標輕輕一按,食道球便以不同于蟲體其他部位的顏色顯示出來。這是教師用語言描述所無法達到的。
2.豐富課堂信息。
醫學知識進展迅猛,要拓展學生思路,開闊學生視野,采用多媒體教學再合適不過。多媒體教學可減少板書帶來的時間浪費,且圖文并茂,生動逼真,學生易學易記。故一節課時間內的教學信息量可適當增加,從而明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如牛肉絳蟲病主要流行于喜歡生吃牛肉的地區,潮汕地區感染率并不高,以往教學中把它作為了解的蟲種,但近年來,隨著吃牛肉火鍋、吃牛排的人數驟增,牛肉絳蟲在本地區的感染率略有上升。為了讓學生熟悉這種寄生蟲而又不擠壓其它蟲種的學習時間,我們采用多媒體課件,以圖片、動畫形式表現其形態和生活史,并與豬肉絳蟲作橫向比較,豐富了課堂信息,使學生在同樣的時間內掌握了更多的知識。
3.突出重點難點。
寄生蟲的形態教學,采用多媒體可以將文字描述與圖像結合起來,學生通過直觀性的圖像來理解其特征,易于掌握,而教師省去了語言陳述后在黑板上的“板書”“板圖”,節約出來的時間可用在重難點的講解上。這就明顯增加了課堂的有效講解時間,教師講解重點、分析難點的時間也更有保障了。
二、多媒體技術在寄生蟲檢驗教學中的合理使用
1.制作優質的多媒體課件。
課件是一種承載某種教學策略和課堂內容的計算機輔助軟件,要適用于教學。教師在工作中應多注意積累各種教學素材,根據教學目標、教材內容、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選取制作優質的多媒體課件。如通過對新鮮蟲卵標本的攝像、對教科書圖片的掃描,或從因特網、學術期刊等下載獲取資料。課件的制作應突出重點,化解難點,簡潔明了。一幅好的畫面,其內容不宜過多,不宜大量使用文字,不濫用聲響效果,更不能追求花哨的設計,否則,容易轉移學生注意力,影響學生對重難點的理解和記憶。
2.明確多媒體課件的教學地位。
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學內容是目標,教師起主導作用,教學媒體起輔助作用。多媒體課件的使用要服務于教學。如在講解寄生蟲的生活史時,寄生蟲的生長、發育、繁殖的過程,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形象逼真。但在講解寄生蟲的檢驗技術時,仍要堅持示教,盡量現場實際操作。若用課件來模擬,效果將大為遜色。因此,我們要選擇對提高教學質量有幫助的課件,讓它確確實實地為教學服務。
3.確保教師的主導作用。
多媒體教學一定要堅持教師的主導地位。有了優質的多媒體課件,教師仍須備課,須板書,須講授,須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課件。如在講解瘧原蟲形態時,教師面向學生,對屏幕上顯示的圖片進行分析講解,并根據學生的理解程度控制圖片的顯示時間。教師通過語言、表情、動作與學生進行交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以提高教學效果。
三、多媒體技術在寄生蟲檢驗教學中的效果
我們在寄生蟲檢驗教學中融入了多媒體技術,并對2008、2009級醫學檢驗班96名學生,從傳統教學、多媒體教學的內容、方法和效果等三方面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結果見下表。
在調查結果中,我們將很好與較好視為贊成,將一般與較差視為不贊成,并運用秩和檢驗對數據進行顯著性分析,P﹤0.05,有顯著性差異。從表中可看出,與傳統講解教學相比較,大多數學生支持多媒體教學,認為其教學內容生動形象、信息含量大,并贊成動畫、影像應用,學生對圖片的理解和自我能力的培養也得到認可。
多媒體為教師提供了一個好的教學平臺,它使教學雙方通過屏幕播放,將枯燥的知識與圖片、動畫有機地結合并直觀地展示出來,特別適合于以形態教學為基礎、以能力培養為目標的寄生蟲檢驗的教學。實踐證明,教師制作并靈活運用優質的多媒體課件于寄生蟲檢驗教學中,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單位:潮州衛生學校)
責任編輯 賴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