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針對中職學校目前語文教學的教法、學法等不理想的現狀,通過兩則典型課例探討嘗試運用“一綱兩線三融合”來開展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指出“一綱兩線三融合”教學方法,能夠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有助于學生提高思維創造能力,更好掌握各方面的技能。
關鍵詞:中職;語文教學;實效性
一、兩則課例展示
(一)課例一:立足生活開展中職語文研究性學習。
回歸生活,加強課堂教學與生活的聯系,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筆者以《鴉片戰爭文化與經濟社會雙轉型建設》為題在高一年級開設了為期一周的研究性學習課。教學過程是這樣設計的:
1.課例背景。據筆者的調查顯示,虎門的學生對鴉片戰爭、虎門銷煙的偉大歷史知之甚少或一概不知;學生對虎門的舊稱“太平”了解得更多,談“虎門”則糊涂。
2.課例重點、難點。要求學生學會關注歷史、文學及社會現實,注重有意義的相關問題進行挖掘研討,讓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培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課例目標。(1)全方位掌握鴉片戰爭和林則徐、關天培等英雄的相關知識,對比家鄉的變化、鴉片戰爭古戰場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體味改革開發的成果,明白只有共產黨才能有大發展的道理。(2)社會形勢在變,學生應與時俱進,緊跟時代步伐,暢所欲言,為區域經濟發展出謀劃策。(3)提高學生整體綜合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4.學習活動過程。(1)參觀銷煙池、威遠炮臺等地方。(2)觀看影片《鴉片戰爭》《歡樂中國行——魅力虎門》晚會,查看“虎門網” “南派服裝”等。(3)走訪調查街坊、企業和部門。
5.設計研究性小課題。如《虎門“禁”煙》《威遠旅游區的開發與發展》《威遠炮臺的搶修方案》《鎮區引河的生態與環?!贰痘㈤T房地產現狀》等。
6.結題展示。各小組根據自己所選課題,進行展示。如學生的佳作《珠三角“勞工荒”對酒店業的影響及對策分析》《新莞人的社保調查與思考》等很有價值。
7.課例效果。(1)學生熱愛自己的家鄉,全面了解家鄉,為家鄉的發展出謀劃策,參與經濟建設,主動性加強。(2)打破傳統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組織能力、協調能力和寫作能力等。
(二)課例二:讓學生在課堂教學“PK”中學習語文
80后、90后的中職生大多個性鮮明,條件優越,教師可突破教材所選篇目,嘗試PK教學模式,將時尚的因素引入課堂教學活動中,體現教學的創新意識。將PK引入課堂學習,能夠賦予學生以競爭機制,激發學生的進取心,形成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本課例就PK教學法的形式、內容、效應等,談談具體的操作方式。
1.PK形式靈活多樣。
教師打破小班制教學,讓兩個班級在階梯課室進行PK,既達到較好的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又增強班集體凝聚力。如兩個班級一起欣賞《林黛玉進賈府》片段,既節省了兩個班分別觀看的時間,又加入競爭的元素,可圍繞王熙鳳肖像、人格等問題進行PK。PK形式也可以在師生之間展開,師生角色互換,教師是教練,教會學生教學的方法,然后由學生去組織教學。PK形式還可以在組與組、生生之間進行,如每組組內互相誦讀欣賞課文,互相 PK,按照好差分別以10分、6分、4分、3分的相應加分。
2.PK內容延伸拓展。
語文課堂教學不能局限于狹窄的教材,必須延伸到課外去,打開學生課外生活的大門,讓學生在豐富的課外和校外語文活動中學好語文、用好語文。如詩詞鑒賞單元,除了教會學生一般的鑒賞知識,品鑒完經典篇目之后,可以延伸拓展到課外。
3.PK效應教學相長。
“以學生為主體組織指定內容的講解、討論和學習,教師導向、歸納和總結”,是“PK式”教學法的中心思路。在課堂語文生活中,通過想一想、思一思、考一考、學一學、搜一搜、試一試、賞一賞、比一比、結一結、積一積等各種教學設計,在教師“教”與學生“學”的互動中,獲得良好的成效。
二、“一綱兩線三融合”教學法內涵及實踐運用
通過兩則課例的教學方法可以看出,中職語文教學應立足生活,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全體學生“動起來”的熱情,突出語文學習的“本”, 充分挖掘學生的個性、創造力和潛能,挖掘學生的創造力和語文能力。筆者依此總結為“一綱兩線三融合”教學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一綱:以活動(互動)為綱。
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一切以學生為中心,切忌“滿堂灌”和“一言堂”。中職學校應該有適合自己的校本教材。編定校本教材一定要體現特色,要配合特色專業設置和中職學生特點編寫。
如PK教學模式運用到中職語文課堂,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氛圍,同時也增強師生間的交流。這種“教學相長”的方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氣氛變得生動有趣,使學生更深刻理解課本的內容。另外也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把課堂還給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融入課堂,主動參與到教學當中,讓每位學生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角色互換后學生的感受是“提高了普通話和口語水平,也可以更好地鍛煉勇氣及自我反應能力,具有滿足感和成就感”,可以讓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更加濃厚,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二)兩線:以知識教學為橫線、以技術能力為縱線。
中職教學模塊擬定設置為主修課、選修課和專業語文課,主修課體現在課堂教學中,通過網絡式、互動式、探究式以及活動式等教學形式學習富于人文精神的經典作品;而選修課則要根據學生需求盡可能提供豐富多樣的“語文套餐”,如開設文學鑒賞、演講與口才、禮儀交往、民俗文化、寫作訓練和影視評賞等,課外活動讓學生作專題講座,舉辦辯論會、演講會、研討會,組織文學社團活動,舉行朗誦賽、征文賽和書法賽等。專業語文課就是結合特色專業與語文知識組織教學,如本文第一個課例就是充分利用本土資源,并結合當地鴉片戰爭文化與經濟社會雙轉型建設開展中職語文課堂研究性學習,可以給新時代中職學生提供一種自主的、全新的思維方式,讓學生擁有一個實踐的機會和一片創造的時空。
(三)三融合:融合就業(創業)導向、融合專業特色、融合評價機制。
一是融合就業導向。中職語文教學必須適應專業與社會的需求,以適應和服務經濟社會轉型科學發展。中職學生畢業即就業,因此中職語文教學要融合就業或創業導向。
二是融合專業特色,指的是在語文教學中,要緊密結合特色專業與語文知識組織教學,如服裝專業的服裝服飾文化等,盡量要配合專業設置來。
三是融合評價機制。中職學校不能沿用應試教育的考核評價,要改變“職中職中,學習輕松”的輕視語文的現狀,就要改變中職學生的考核評價體系。就如教學模塊的擬定設置為主修課、選修課和專業語文課一樣,也可以細化為主分、輔分和獎分,主分就是卷面分(階段、期中、期末測試);輔分指的是平時加分,形式是多樣的,平時作業、上課回答問題、課堂紀律、朗讀等,都可以給學生加分;獎分指獎勵分,在各級各類征文、演講、朗誦、辯論、手抄報和文章發表等方面,按照標準酌情獎勵分數。中職語文綜合考核評估,就是由主分(60%)、輔分(30%)和獎分(10%)組成,得出學生的綜合測評分?;趯W生的個別差異,對每個學生要采取個別對待的態度。如對于基礎較好且提前修滿學分的學生,可以強化高三就業前的語文技能訓練,也可以轉到所選專業的課程設計或畢業設計。
目前,中職語文課堂氣氛單調、機械以及沉悶,教師在唱“獨角戲”,將書本知識灌輸給學生,造成學生缺乏語文學習的興趣,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難以激發,學習效果受到嚴重影響,導致了教師厭教,學生厭學的課堂效果。而“一綱兩線三融合”的語文教學,可以改變目前中職語文教學的現狀,不僅關注學生的現實生活,而且還適應學生將來參加工作的需要。盡管中職生素質普遍較低,理解能力也稍差,但網上有豐富的資料,加上中職生平時接觸網絡較多,故巧妙地利用了中職生的優勢,巧妙地把語文教學拓展到學生的生活中,使學生真正“得法于課內,發展于課外”。
總之,中職語文教學應密切聯系社會生活實踐,無論在教學內容和教學組織形式上應盡可能拓展到校園、家庭以及社會生活中去,課內課外并舉,努力使語文學習向學生的生活領域拓展,使中職生在生活領域拓展中學習語文,不斷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提升職業能力。只有這樣,中職語文教學才能迎來生機,帶來活力,取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東莞市威遠職業高級中學)
參考文獻:
[1]潘涌.語文新課程與教學的解放[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
[2]朱林紅.實施語文教學生活化的策略[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5,(11).
[3]謝文新.中職語文教學應確定專業導向[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5,(10).
[4]崔紅.信息化的課堂PK傳統課堂教學[J].教書育人,2007,(1).
責任編輯朱守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