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2010年開始,廣東開展了職業教育中高職銜接試點工作。本文結合廣東產業升級的背景,分析了當前中高職銜接在實際運作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對策。
關鍵詞:產業升級;職業教育;中高職銜接
廣東是職業教育大省,全省職業院校在校生超過290萬人,位居全國首位,無論是在規模上,還是在社會影響力上,都居于全國前列。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重視程度的日益提高,廣東職業教育面臨著非常好的機遇,同時也面臨著極大的挑戰,機遇和挑戰同時來自于廣東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轉型這一宏觀戰略背景。
目前,廣東職業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背景,就是廣東正處在加快建立現代產業體系,實現產業結構升級的經濟轉型時期。產業結構升級對職業教育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的適應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職業教育模式已不能滿足建立現代產業體系對人才的需求,同廣東的區域經濟發展一樣,廣東的職業教育也正處在“脫胎換骨”的轉型關鍵時期。
從國外職業教育發展情況看,也存在類似的情況。20世紀60-70年代,亞洲“四小龍”的新加坡、臺灣、香港和韓國在產業結構升級過程中,其職業教育同樣實現了轉型升級,于是有了我們競相學習的新加坡職業教育成功模式,臺灣的職業教育也成為其經濟騰飛的秘密武器。從經濟發展的階段來看,目前廣東的經濟轉型和產業結構升級類似于新加坡、臺灣80年代的轉型;從職業教育的發展規律看,廣東的職業教育也必然會步新加坡、臺灣之后塵,實現職業教育與產業升級的“呼應”和“聯動”。在產業升級背景下,廣東職業教育應該作為一種類型教育,通過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的層次對接,實現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一、中高職銜接存在的問題分析
2010年,廣東省教育廳下發了《關于2010年開展職業院校對口自主招生三二分段試點工作的通知》(粵教職函[2010]63號),決定從2010年起,選取部分中等職業學校和高職院校專業,統籌安排中職學段(三年)和高職學段(二年)連貫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方案。這一中高職銜接政策的推出恰逢其時,能將中職學校技能培養優勢和高職院校可持續發展能力培養優勢有機結合,為知識密集型、技術密集型企業提供高層次的技能型人才,進而解決產業結構升級帶來的人才層次提升需求。
從實踐的情況來看,《通知》對中高職三二分段銜接作出具體安排,在征求有關中、高職院校意見的基礎上,形成了符合中高職院校實際情況,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能很好地保證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的質量,選取的專業類別符合《綱要》和廣東建立現代產業體系的要求,符合試點中高職院校的實際情況,是科學合理的。但也存在以下急需解決的問題。
1.中高職院校利益分配問題。
中高職銜接對于中職學校是重大利好。中職學校通過宣傳這一政策,可以提升學校檔次和形象,提高考生的報考熱情。中高職三二分段設計的轉段選拔考核政策也對中職學校非常有利,一方面,學校可以通過轉段選拔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樹立良好的學風;另一方面,學生轉段選拔后升入高職,也減輕了中職學校部分就業壓力。三二分段還有利于推進中職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推進中職教育內涵建設,同時也能較大地改善中職生源的質量。
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在短期內會存在一些困難。首先,中高職銜接的學生在高職院校學習的時間只有兩年,在學費上比之高考招來的學生有一定損失;其次,高職院校需要專門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動用原本就不足的教學資源適應這部分學生的課程教學。從規模上看,試點階段這部分學生的規模很小,而動用的資源很大,規模效應不能體現,辦學成本會有所增加。從生源質量上看,中高職銜接的學生雖然在技能方面具有優勢,但基礎理論和文化知識有所欠缺,需要高職院校投入較大的資源來彌補差距,在短短的兩年時間內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但從長遠來看,高職院校會通過中高職銜接獲得穩定的生源,非常有利于實現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目標。
2.中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案的銜接問題。
目前的中職學校和高職院校分別根據自己的生源情況獨立制定人才培養方案。中職學校學生來源于初中生,培養目標是中等技術應用人才;高職院校學生主要來源于高中生,培養目標是高技能人才。中高職銜接三二分段就是要學生在三年的中職獲得中職畢業證書和中級技能等級證書的基礎上,通過高職兩年的學習,成長為高技能人才。制度設計的初衷是形成中高職的“直通車”,打通職業教育的“任督二脈”。但其中存在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中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案的銜接問題。
中職學校和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不少課程在中職和高職都開設,只是深度和切入點不同。為此,必須建立中高職院校對口合作的“直通車”機制,由雙方共同研究和制定“中高職三二分段”人才培養方案。目前中高職院校均處于“摸著石頭過河”階段,迫切需要教育主管部門和研究機構的指導和幫助。
3.中高職院校技能證書的銜接問題。
在中高職銜接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過程中,技能證書的銜接非常重要。目前大部分中職學生都能在畢業前獲得中級技能證書,而高職的學生大部分也只能獲得中級技能證書。中高職銜接首先必須解決技能證書問題,使學生在中職階段獲得中級技能證書,在高職畢業前獲得高級技能證書。目前技能鑒定主要由勞動部門負責,在技能證書的銜接上還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此外選定何種證書更符合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也是中職學校和高職院校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中高職銜接的對策分析
中高職銜接是我省教育部門深入貫徹《綱要》精神,構建廣東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舉措,是職業教育發展的方向,只能成功,不能失敗。為此,應著重分析中高職銜接中存在問題的原因,對癥下藥提出解決方案。
1.理順利益關系,落實相關責任。
作為一種制度設計,中高職銜接處于摸索階段,在理順中職學校和高職院校利益關系,落實相關責任方面還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高職院校是職業教育的較高層次,應該在中高職銜接中發揮主導作用,引領職業院校通過銜接方式推動教育教學質量的改革和內涵建設;中等職業學校肩負著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同時也有義務向高等職業院校輸送希望進一步提高技能的優質生源。在人才培養方面,中等職業院校和高職院校目標是一致的,但由于是職業教育類型的兩個層次,在利益分配和責任方面仍需要進一步明確。
筆者認為,中職學校應承擔起中高職銜接中職三年高質量培養人才的責任,按照與高職院校共同商討的人才培養方案,挑選最好的師資,采用最好的設備培養學生,使最好的學生進入高職二年學習。在中職學段,還可以參照企業與院校“訂單式”培養模式,由高職院校下人才培養“訂單”,對基礎理論知識、實踐操作技能和其他相關能力提出“訂單”要求。中職學校負責執行“訂單”培養的內容,高職院校則在不定期檢查“訂單”學生的培養質量,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轉段選拔考核也可按照“訂單”培養的辦法,通過不斷的淘汰來分步進行。
2.人才培養對接,課程分配合理。
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能否實現無縫對接,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的質量。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應充分考慮三二分段的特點,將學習內容合理安排在兩個階段。考慮到高職階段只有兩年,可以采取中高職學分互認的方式,在中職三年的學習中安排部分高職階段的課程,并按照高職的要求進行考核,考核合格則可以承認為高職學分,這部分課程可從文化基礎課、專業基礎課中選取。目前高職院校推行網絡課程建設,不少課程已建成網絡課程,可以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在中職三年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通過網絡學習部分課程,經過考核獲得學分。
總之,在中高職銜接的人才培養中,應采取柔性化的方式進行人才培養和教學管理,鼓勵有潛力的學生盡早取得高職學分,允許一些學習熱情高、自主學習能力強的學生進入高職后選修更多的特色課程,通過個性化培養的方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3.政策扶持到位,激勵機制健全。
中高職銜接高技能型人才培養是廣東省職業教育改革的一項重大工程,在實施過程中非常需要政策扶持。對于“大膽探索,先行先試”的學校,應給予政策支持,在辦學經費、教改工程和示范性建設等方面予以傾斜。可以推進《中高職銜接示范性(建設)項目》制度,在全省評選出一批試點積極性高、工作成效顯著和人才培養方案科學合理的中高職銜接項目作為示范性建設項目,給予建設經費,建設期五年。五年建設期結束后,根據畢業生培養質量和培養過程的規范性進行驗收,驗收合格者成為中高職銜接示范性項目,給予必要的物質和精神獎勵,并將其經驗在全省推廣。
中高職銜接培養人才,是順應廣東產業結構升級的要求,推動我省職業教育步入可持續健康發展之路的一項重要舉措。政策的實施需要政府的推動、中高職院校的協作、企業的支持和學生的理解參與。隨著廣東現代產業體系的逐步建立,這一“大膽探索,先行先試”的做法將會得到更多的理解和認同,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模式創新也會成為我國職業教育改革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作者單位:廣東省教育廳中高職銜接辦公室)
參考文獻:
[1]王育培.大眾化背景下中高等職業教育銜接的問題研究[J].廈門教育學院學報,2009,(4).
[2]吳金林,石一民.從高職教育角度看中高職銜接問題及對策[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2008,(12).
[3]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2008,(12).
責任編輯鄭藹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