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中國的和平發展為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提供了歷史性的機遇
第一,中國面臨的歷史機遇。今天我們說世界城市是分級的,有綜合性的,有專業性的,第一級的綜合城市大家耳熟能詳:紐約、倫敦、東京,為什么是這三個城市?為什么不是其他的?非洲為什么沒有?在這些世界城市的背后,支撐它們的其實是世界經濟重心的轉移。倫敦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城市是當年大英帝國的遺產;紐約是因為美國是當今世界最大的經濟體、最強大的國家;東京得益于在20世紀80年代日本迅速崛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這個歷史的軌跡還在往亞洲移動,中國的和平發展,世界的經濟重心可能進一步地向中國聚集。有不同的預測:有早期預測說在2045年的時候中國可能會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盡管我們看到有各種各樣的預測,但歸根到底是認為中國在不太長時間內會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當中國成為經濟體第一位時毫無疑問就能夠為中國建設一個甚至不止一個世界一級的城市提供難得的歷史性機遇,實際上這是中國和平發展的一個必然結果。如果到了那個時候中國還沒有世界城市,那我們可能就要反省為什么沒有世界城市了。
從另外一個角度講,建設世界城市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是中國和平發展的需要。從目前來看,建設世界城市是我們利用全球資源、全球市場加快中國發展方式轉變的需要,中國的和平發展需要走一條參與全球分工,為世界做出貢獻,從而實現中國和世界雙贏的和平發展之路。過去的三十年,中國以一個發展中國家的身份,恰恰是通過參與全球分工實現了快速的發展,創造了所謂的“中國奇跡”。今天,我們面臨著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時期,要從過去粗放式的發展轉向集約式的發展。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把那種依靠土地、勞動資本等等生產要素投入來驅動的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為靠效率、靠創新促進發展。建設世界城市有利于進一步推動經濟體制改革,有利于提高經濟運行的效率,有利于吸引大量的高端人才來推動中國建設創新型的國家,從而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第二,建設世界城市是提升我國在全球治理中地位的需要。中國的和平發展不僅僅是經濟總量的擴張,應該更多地參與全球的事務,在全球的治理中發揮更加積極的、建設性的作用。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一系列機制,最重要的是一系列的國際組織。建設世界城市會讓更多的國際組織聚集于此,同時也會有更多的跨國公司總部聚集到這里,從而有力地提升中國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
第三,建設世界城市是中國和平發展的重要支撐。世界城市有很多功能,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國際金融中心。在世界城市的建設過程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有利于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有利于擴大和增強中國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影響力。同時,世界城市也將會大大增強對跨國公司總部的吸引力,也會推動中國的很多企業發展成為世界性的,有全國影響力和競爭力的跨國公司。這就使得中國能夠利用聚焦到世界城市中的跨國公司總部影響和控制全球生產價值鏈的關鍵環節和高附加環節,影響全球經濟發展,從而支撐中國的和平發展。
所以說建設世界城市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的,它是中國和平發展的需要,同時和平發展也為其提供了歷史性的機遇。并且,中國建設的世界城市將有別于現有的世界城市,它是新一代的世界城市。
二、北京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的思路
北京建設的是新一代世界城市,它反映的應該是時代發展的潮流,應該是引領未來世界城市發展的潮流,它應該是一個低碳的、綠色的、人文的、信息化的城市,它和工業革命時代的遺產,和以往世界城市有延續,但是一定也會有更多新的元素。世界城市發展的過程是不可逆的,所以從一開始建設世界城市的時候就要理清思路,要思考很多問題,是繼續重復那些“摩天大樓”,是以人為本,還是以車為本等等。
世界城市發展有很多基本的要求,它要對全球,特別是高端的生產要素有著很強的吸引力,其中最重要的是對高端人才的吸引力。那么首先它就應該是一個宜居的,讓每一個人有著蓬勃發展機會的城市。它有暢通的對外交流:人流、資金流、貨物流、信息流,對外是暢通的;對內是高效運行的。
北京建設世界城市有很多東西需要去彌補。比如過去的世界城市都是國際貿易中心,都有國際港口的支撐,北京是近海但不是沿海。北京建設世界城市要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現在雖然聚集了大量金融機構的總部,但是缺乏金融市場、外匯市場、貨幣市場、資本市場,諸如此類。
首先,建設世界城市要處理好國際化和中國特色的關系。當未來有一天北京真正成為世界城市的時候,不管是本地的北京人還是外來者到了北京,他一定能感受到這個地方是中國的北京,是有著強烈中國特色的,是能夠反映出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積淀,同時它又能反映時代要求,反映生產力發展最新進展的城市。
當前,北京建設世界城市的首要推動方向是加大它的國際化。但是在加大國際化的進程中,時刻都不能忘記保持和進一步增強中國特色。而“中國特色”是什么?有豐富的內涵,其中有中國的傳統和現代文化的交流,有中國特有的制度、中國特有的建筑、中國特有的城市規劃。中國特色和現代的技術進步、現代文化的發展、現代城市的理念相融合,是世界城市建設的一個基本要求。
第二,建設世界城市必須要走開放發展的道路。要打造一流的環境來匯聚全球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企業,擁有大量的國際組織才能建設成一個一流的世界城市。
第三,現在的世界城市都是跨越行政區劃的,有“大倫敦”、“大紐約”,包括“大東京”。北京要彌補貿易和港口方面的不足,讓北京更加高效,可能就不能局限在北京的行政區,更不能在五環內考慮北京建設世界城市,需要考慮京津冀的統籌規劃。首都建設世界城市是有經濟、文化、科技、教育等很多層次的。所以我想用“大北京”比用“首都經濟圈”更能反映它的內涵。在這個過程中,要考慮為未來的國際組織聚集區預留下好的空間(有山有水的地方),同時能夠合理地規劃核心功能區,能夠提高內部的暢通性。
第四,必須考慮如何加強和上海、香港的協調。香港是現在的國際金融中心,上海是國家規劃的未來的國際金融中心。北京要打造世界城市要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如何能夠加強三個城市的協調配合?整合資源才能更好推動北京世界城市的建設。
(本文由新華網提供,略有刪減)
(責任編輯:黃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