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7月,國務院正式批復了北京市政府關于調整首都功能核心區行政區劃的請示,將東城、崇文合并建立新的東城區,將西城、宣武合并建立新的西城區。此舉對于北京市乃至全國都是一個重大戰略舉措。至此,新東城成為北京新的行政區劃,其城市建設發展方向備受關注。
面對新的區劃調整格局,如今,新東城的城市管理者已經站在了一個全新的高度。面對新的視野下的區情區貌,新東城在城市綜合管理方面有哪些創新?是否會提出新的標準和目標?
帶著這些疑問,在“十二五”開局之初,本刊記者專訪了東城區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的一把手——東城區城市綜合管理委員會主任謝申。
謝申主任已經是雜志社的老朋友了,曾任崇文區城市管理委員會主任。由于在城市管理中,從改善民生入手,管理與服務相結合,當年的“崇文模式”因著力解決群眾實際困難,得到了領導、群眾和專家的廣泛好評。2009年,《城市管理與科技》成為最早探討、宣傳崇文綜合執法管理模式的媒體之一。
謝申主任的一番談話不僅解開了記者的疑問,也向記者展現了新東城的美好前景。謝主任的音調不高,卻飽含激情;話語不多,卻溫暖人心 。其圍繞“八個明顯提升” 展開的城市管理工作,涵蓋了新東城城市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
從“崇文模式”到“東城模式”
記者:謝主任,不久前新東城提出了2011年至2030年總體發展戰略規劃,新東城的定位是“首都政務服務重要承載區、歷史文化傳承發展示范區、北京高端服務業重要集聚區、宜居宜業文明城區”等。這樣定位下的城市管理有什么相應的變化嗎?
謝申主任(以下簡稱謝主任):北京市調整行政區劃有幾個目的:一是推進區域均衡發展,通過空間資源的有效整合,推進南城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二是提高核心區的承載能力和服務水平;三是加強歷史文化名城的整體保護;四是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新東城城市管理首先要做到轉變思路完善機制,實現城市管理理念明顯提升。
東城區委區政府把城市管理作為一個永恒的主題、一項系統的工程突出出來,樹立“大城管”理念,實現了由“重建輕管”向“建管并重、重在管理”的轉變;由各自為戰向集團作戰的轉變;由“重地上、輕地下”向“地上地下并重”轉變,實施綜合管理、立體管理、全時管理,同時,以文化為靈魂,以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為主線,用文化特色彰顯城市個性和人文品質,賦予城市管理更加豐富的內涵。
東城區委、區政府對城市管理的要求是“盡快展示新東城新標準、新水平、新形象”。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們把城市管理內容歸納為“以網格化為手段、以文化為靈魂、以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為前提、以民生改善為根本、以綜合執法為保障、以一流為標準”的城市管理目標,簡稱“東城模式”。
記者:“東城模式”中綜合執法保障內容和以前“崇文綜合執法管理模式”有什么聯系或區別呢?
謝主任:簡單地說,“崇文模式”單一,“東城模式”全面。將城市管理納入網格化社會管理是“東城模式”創新內容,經過近幾個月的努力實踐,現在,東城的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有效實現了向網格化社會管理綜合執法的轉變,因融入網格化社會管理創新模式,其功能作用發揮更為明顯。這樣,城市管理從發現問題到有效監督形成了一個圓,完美地連環起來。
對于推進網格化社會管理綜合執法,我們現在采取了三項措施。
第一,組建綜合執法組,搭起屬地管理平臺。至2010年12月初,全區17個街道、3個地區的綜合執法組組建完畢,并于年底達標。第二,嚴格實行“一字考核”,促進機制有序運行。 “一字考核辦法”,即:“一日一檢查一督辦”作為考評依據;“一周一例會一掛賬”,跟蹤督辦;“一月一匯總一通報”,每月綜合執法委員會辦公室對各綜合執法組問題處理情況,進行匯總分析并全區通報;“一季一考核一排名”,每季度按照考核辦法和評分標準,由綜合執法委員會辦公室對各綜合執法組量化打分,進行綜合考核排名,全區通報。通過考核,做到責任到位、執法到位、解決問題到位。第三,為進一步強化考核結果的運用,建立由區委組織部、綜治辦、政府辦、監察局、城管委、法制辦、人力社保局組成的七部門聯席會制度,定期研究綜合執法重大問題,并將綜合執法考核結果納入全區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納入單位評優創先的重要內容,納入干部選拔任用的重要內容。這“三個納入”,使考核與應用得到科學有機的結合,從而進一步加大考核力度,充分調動了各綜合執法組和成員單位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以文化特色賦予城市管理豐富內涵
記者:要做到新東城城市管理面貌上新臺階,量體裁衣,城市環境建設的重點是什么?
謝主任:新東城有一個無可比擬的優勢,那就是文化資源。北京兩處世界文化遺產——故宮、天壇都位于東城,從永定門到鐘鼓樓7.8公里的傳統中軸線“文脈”也縱貫全區。因此,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是我們的責任,也是城市管理的主線。
以文化促進城市管理,主要采取了三方面的措施:
一是大力實施改造工程,實現環境衛生明顯提升。目前,我們正在制定整治方案,并加緊著手實施。針對重點大街部分步道破損、墻皮脫落、牌匾陳舊、家具損壞,影響觀瞻等問題,進行臨街商鋪整治更換廣告牌匾、更新城市家具等實施環境提升工程。對一些胡同小區則以“2008奧運”胡同整治為標準進行提升改造。另外,對鐘鼓樓、雍和宮周邊等2至3片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及旅游景點周邊的環境進行整治,修復破損外立面、提升綠化水平、清理大件廢棄物及房上雜物、清理衛生死角等,以恢復這些文化建筑的歷史風貌。環境衛生水平的提升,其環衛設施改造是重要內容。2011年,我們將對全區30座密閉式垃圾清潔站進行改造,達到除塵、除臭、降噪、防滲要求,提升環衛設施整體標準。對197座二類以上公廁的無障礙設施進行改造,將無障礙扶手全部更換為尼龍抗菌無障礙扶手,并在有條件的公廁建設、改造無障礙坡道。使東城區整體環境衛生水平上檔次上臺階。
二是科學設置更新完善,實現城市公共設施檔次明顯提升。2011年,以前三門大街公共服務設施設置規劃為藍本,計劃對我區11條主要大街城市家具進行逐一規劃,年內實現更換一批、淘汰一批、遷移一批設置點位數量不合理的、外觀殘缺的公共服務設施。
三是合理布置特色景觀,實現夜景照明效果明顯提升。在夜景照明布局設計時,突出東城文化特點?!耙惠S三帶四節點”為設計區域,不同區域有不同的主題,彰顯出“新東城、新發展、新輝煌”的時代強音。
如東城的“三帶”特色區域,夜景照明布局中以“星辰、樂活、脈動”為主題,體現了天、地、人的文化理念。“三帶”:一是前三門大街往南區域。這里以世界文化遺產祭天祈谷的天壇,南入北京城的起點永定門和修繕一新的特色商業街“天街”為代表。這是夜景照明設計的星辰帶,用白色打造漫天星幕,主題為“天”象征著天時,喻祈福美好之愿望。二是平安大街以北區域。這里有祭地酬神的地壇與天壇南北相望,交相輝映;有北京地區現存最大的皇家寺院雍和宮和代表儒家文化的孔廟、代表國學文化的國子監等,多樣文化的匯聚,在新東城區會繼續豐富和延伸。這是夜景照明設計的樂活帶,我們將用暖色調打造溫馨浪漫的夜景氛圍。主題為“地”象征著地利,喻與時俱進,可持續發展之意。三是前三門大街以北和平安大街以南地帶。這里是市委市政府、區委區政府所在地,有將傳統與時尚有機結合的金街、銀街。這是夜景照明設計的脈動帶,此處的照明色彩斑斕,活力四射,洋溢著變化與閃動。主題為“人”象征著人和,喻和諧宜居祥和之城。
精細化管理打造宜居城區
記者:2011年是“十二五”開篇之年,北京市政府適時提出了要開展“精細管理,美化市容”的活動。東城區有什么具體措施?
謝主任:今年我們將迎來建黨90周年,搞好城市環境整治,為人民群眾營造更好的工作生活環境是我們的重點工作。東城區準備從幾個方面抓好這項工作。
一是深入開展專項整治,實現環境秩序明顯提升。首先,以群眾反響強烈的問題和全區重點大街秩序整治為主要抓手,大力開展重點問題專項整治。其次,針對私搭亂建等違法行為,開展重點整治。組織開展平房加蓋二層小樓和公共區域私裝地鎖拆除行動。各街道先行調查摸底,建立違建和地鎖臺賬,按照宣傳發動、動員自拆、依法拆除三個步驟,大力開展集中整治。第三,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整治。這些突出問題都由相關街道拿出具體的整治方案,區綜合執法委員會辦公室全力督辦,積極協調職能單位配合行動,做到剔除頑疾,長效管理,不斷提升群眾滿意度。第四,實施“簋街”液化氣消隱工程。為沿街餐館接通天然氣管道,徹底解決安全隱患。
二是加大園林綠地養護建設力度,實現綠化美化水平明顯提升。首先,加強日常養護和管理,保證樹木良好的長勢和景觀效果。對崇雍大街、王府井等重點地區進行絹花布置,烘托良好的節日氛圍。其次,加強公園綠地建設。2011年,計劃新建和改造公園綠地約12萬平方米,其中新增1萬平方米。第三,實施立體綠化工程。計劃對二環路沿線橋區進行立體綠化景觀提升,提高二環路景觀效果。根據不同的建筑特點,完成1.5萬平方米的簡易屋頂綠化和花園式復式屋頂綠化。同時,計劃栽擺各類花卉300萬株盆,全面提升全區綠化美化水平。
三是統一規劃明確標準,實現廣告牌匾設置明顯提升。首先,對全區“九橫八縱”內的56條重點大街進行全面整治,拆除文保區房頂上的廣告牌匾,更換低檔次牌匾標識,撤掉違規設置的各種廣告牌匾,全面提升主要大街景觀水平,達到街區戶外廣告、牌匾標識設置與街區風格一致,材質優良,樣式美觀。其次,編制戶外廣告、牌匾標識設置規劃,將現狀問題、整改意見、規劃效果編制成冊,發各街道和地區管委會作為參照,全區統一標準執行。
四是疏堵結合建管并舉,實現交通秩序管理水平明顯提升。首先,加強靜態交通管理,緩解停車壓力。對于修建停車場我們有幾個思路,如胡同試點停車場、學校操場地下空間建設停車場、立體停車樓等。另外,2011年在全區17個街道,各選擇一兩個社區實施“靜態交通微循環”試點,推進社區有序停車。在地上交通要點如地鐵4號、5號線地面站點周邊布設131處公共自行車租賃網點,完善公共交通接駁系統,引導市民選擇公共交通出行。為進一步鼓勵市民綠色出行,將繼續修建自行車停放棚舍,推進小區自行車放心停放工程。2011年力爭完成4至6個小區車棚的提升改造任務。其次,加強市政道網維護改造,全面提升通行能力。除了加大市政道路的日常養護力度之外,將實施左內大街綜合改造工程。為此,我們制定了改造方案。擬重新調整道路形態,完成架空線入地工程,取消隔離帶,增設隔離護欄,擴寬車行道,增加路側停車位,全面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工程計劃2011年年內完成。另外,為緩解交通擁堵狀況,我們將通過對道路設施的重新規劃、局部改造,提高基礎設施承載能力和運行效率。還有,架空線入地工程也是明年計劃完成的項目。
自主創新實現環境經濟雙豐收
記者:東城區的城市管理工作連續五年保持了垃圾減量,成績突出,請談談你們的經驗。
謝主任:垃圾處理現在是城市管理的重點、難點工作,事關“三個北京”和“世界城市”戰略目標的實現。東城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垃圾分類、處理工作,成立了以主管區長任組長的生活垃圾處理工作協調小組,大力推動生活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工作,不斷擴大垃圾分類覆蓋面,主動開展垃圾處理技術創新與項目建設,垃圾減量成效明顯。2010年1—11月,東城區生活垃圾產量為41.1萬噸,比2009年同期減少2.4萬噸,同期增長率為-5.55%;更比市下達核定量減少8.4萬噸,垃圾核定量增長率為-16.93%,保持了五年來持續減量的良好成績。
目前,我區已全部完成45個居住小區的生活垃圾分類達標工作。逐步實現了垃圾分類流程的精細化管理,在二次分揀、分類投放、分類收集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地制定了三類垃圾三條處理路線分類處理的方式?!皬N余垃圾”就近消納、資源再生。全區有10個小區安裝并運行了廚余垃圾就地處理機,可當日進行就地消納處理;另外,有40個小區的廚余垃圾由政府專業收運隊伍在固定的時間到各小區進行上門收運服務,并分別運送至專業點進行資源化處理?!捌渌泵荛]運輸、有序轉運。各小區的“其他垃圾”由物業公司或街道環衛所運至小區附近指定的密閉式清潔站,再由區環衛服務中心對接市環衛集團統一轉運。專業的運輸流程,確保了運輸過程的密閉清潔?!翱苫厥瘴铩本徒边\、便民回收。各小區保證與一個以上的具有資質的再生資源回收公司建立了合作關系,或部分可回收物由區環衛服務中心與各街道辦事處在指定地點、指定時間對接,進行區縣統一集中處理。
在細化垃圾處理前端的同時,東城區積極開展了垃圾處理末端——處理設施的技術研發與項目建設。
2010年初,區城市運行管理服務中心(區餐廚垃圾處理中心)建設完工并開始試運行,該項目日處理能力30噸。通過餐廚垃圾高溫好氧發酵技術,實現了垃圾處理資源化。為解決我區北片餐飲單位相對密集、餐廚垃圾處理難的實際,我區計劃再建設一座廚余垃圾處理站,設備處理能力為每天30噸,以滿足更多地區的廚余垃圾處理與消納。
另外,為解決冬季落葉及綠化日常養護產生的枝葉、草沫等自然垃圾的外運處理問題,東城區創新建設了兩座自然垃圾處理設施。在北京游樂園南門和地壇公園南門設立了兩處落葉打包點,通過機械擠壓的方式,將區內冬季落葉等綠植垃圾壓縮成35公斤左右的方塊,統一打包運送至河北大廠的再生資源利用基地內,漚成農家肥并制造沼氣,供當地居民使用?,F在看對于自然垃圾的減量效果很好,今后擬再建一個綠化垃圾處理站。
我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如何真正實現垃圾處理的資源化、循環化,發展綠色經濟?發展綠色經濟不能僅僅停留在垃圾分類和垃圾處理這一環節。下一步,我們考慮“牽手”河北省大廠縣,籌建再生資源利用基地。這個基地占地20畝,將引進先進的餐廚垃圾處理設備。今后我區的餐廚垃圾,先進行脫水脫油處理加工成廚泥后,將被統一運往該基地。在這里通過高溫消毒、厭氧發酵等措施,再摻入麩皮等綠色原料完成深加工,制成家畜飼料添加劑?;亟ǔ珊螅€將在內部形成生活垃圾的循環再生利用體系,比如落葉制成的沼氣,除了滿足居民使用需求外,還可以用來烘干餐廚垃圾等。把垃圾處理延伸至新的產業,以市場的思路,經濟的思路,實現環境經濟雙豐收。
編后語:
通過推進網格化社會管理綜合執法、組建綜合執法組、搭起屬地管理平臺等辦法,新東城正在發生質的變化。
站在“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以區劃調整的偉大戰略為契機,東城區城管委創造性地研究出將餐廚垃圾變廢為寶的方法,真正做到了將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為首都垃圾處理邁入循環經濟良性軌道提供了重要方向。我們相信,在未來五年,北京一定會涌現出更多的垃圾處理新模式,為首都循環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責任編輯:黃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