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浪漫主義與生態主義的合流

2011-01-01 00:00:00覃新菊
鄱陽湖學刊 2011年4期

[摘要]在人類文明史上,人類對自然的認識經歷了浪漫主義、機械主義、生態主義三個階段。我們發現自然的重新出臺,具有一個悄然變更的趨勢:浪漫主義與生態主義的合流。浪漫主義自然觀的“自然情結”與生態性被生態主義看好,而它自身的危機又期待生態主義來糾偏。生態主義自然觀源于浪漫主義,其思想境界與浪漫主義截然不同,因而生態主義取代浪漫主義成為必然。于是,在生態時代,浪漫主義重新復活,并與生態主義一道攜手形成的文化景觀:新自然主義。具體到文學領域,生態文學的憂郁與感傷使創作具有悲劇之美、浪漫主義情懷和現代意味,其文學性與生態性正在尋找復數式的結合。

[關鍵詞]自然;浪漫主義;生態主義;新自然主義

[中圖分類號]G05[文獻標識碼]A[中圖分類號]1674-6848(2011)04-0108-07

[作者簡介]覃新菊(1967—),女,土家族,湖南張家界人,吉首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主要從事生態文學研究與生態批評。(湖南吉首416000)

Title: The Convergence of Romanticism and Ecologism–A New Cultural Landscape in 21st Century

Author: QIN Xin-ju

Abstract: The natural history of human civilization has experienced three stages: romanticism, mechanical materialism and ecologism. We found that the reintroduction of the nature has a tendency towards the convergence of romanticism and ecologism. The natural complex and the ecology of the romantic view of nature have been favored by the ecologism and the ecological crisis of its own doctrine has been expected to be rectified by the ecologism. Originating from the romantic view of nature, the eco-nature view has a different ideological level from that of romanticism, making it inevitable for ecologism to replace romanticism. Thus, in the ecological era, romanticism revived, and together with ecologism, formed the new naturalism. In the field of literature, the ecological literature is filled with the beauty of tragedy, romantic sentiments and modernity, whose literariness and ecologism are looking for a combination of complex type.

Key words: nature; romanticism; ecologism; new naturalism

法國南太爾巴黎第十大學人類學博士,法國專家學者聯合會(AITEC)歐洲——中國可持續經驗交流中心主任于碩,在為法國浪漫主義自然哲學家、生態主義先驅人物塞爾日·莫斯科維奇(Serge Moscovici)的著作《還自然之魅》的中譯本校稿序言《自然主義的激情宣言:向生命說“是”》中指出“自然”在人類文明史上的變化:

人類的惰性體現在他的符號依賴性,需要在世界范圍的各類戰爭中狂奔百年,才在認為劃出的“世紀之交”的轉折點上歇一下腳,看看周圍,發現被當成征服對象的自然正在憤怒反抗,悲愴地用滾過大地之軀的各種災難提醒我們它依然存在,生命有賴于它。如果人類不再有能力反抗自身的墮落、專權和麻木,那么就由自然革命來替天行道。只是再次現身的自然,傷痕累累,更像重返人間的冤魂。而不肯退出舞臺的,是一個打敗了自然但卻靈魂空虛的機械世紀,是一個超越自然但卻從上帝獨斷到理性專制的千年。(2004:6)

自然在人類文明史中的地位變化,反映了人類文明史自身的變遷,自然的人類史與人類的自然史是一同開始、一同變化、也一同腐爛的。在經歷了浪漫主義、機械主義的變化之后,自然已經以新的跡象表明生態主義時代的來臨。如今,自然重新出場,人類需要在適當的文化范疇之內感知它、言說它,只有這樣,自然的審美價值與生態價值才能夠顯現出來。那么,自然之美在什么樣的范疇之內才顯現得更為充分呢?我們發現了一個悄然變更的文化現實,即21世紀出現了這樣一種文化新景觀:浪漫主義與生態主義的合流與攜手。

最早將“浪漫主義”與“生態學”從文學與文化的意義上聯系起來的,是英國喬納森·貝特(Jonathan Bette)的《浪漫主義的生態學》(Romanic Ecology)(1991),這部著作使得“浪漫主義的生態學”一詞廣為傳布,并且使浪漫主義對人與自然契合的關注拓進到生態理念的深入與完善。之后,哈佛大學勞倫斯·布依爾(Lawrence Buell)的《環境的想象:梭羅、自然文學和美國文化的形成》(The Environmental Imgaination:Thoreau Nature Writing ,and the Formation of American Culture)一書(1995),成為“美國環境文學的里程碑”,從而將生態文學研究與浪漫主義聯系起來。

浪漫主義是對啟蒙運動以來在西方思潮中占主導地位的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的一種反動,作為一種人文主義思潮,它伴隨著對封建古典主義程式的討伐而誕生;又作為資本主義上升時期的一種叛逆力量,它反對工業文明帶來的人與自然的異化,非常注重“自然”、“自我”與“自由”三維度的協調。在浪漫主義者眼中,自然是充滿活力的有機整體,大自然的智慧作為一種象征,能為人們創造一種與現實污濁人生大不一樣的質樸世界與詩意人生。關于“自然”在文學中的真實與浪漫的處理與調配,美國文論家M.H.艾布拉姆斯(Meyer Howard Abrams)在他的《鏡與燈——浪漫主義文論及批評傳統》(The Mirror and the Lamp : Romantic Theory and the Critical Tradition)一書里認為:

確實,真實總是只有一個,總是相同的,但這個術語在使用時所具有的審美意義卻多得不計其數。有時真實的標準包括雙重條件,即作品必須展示其內在的協調或各部分之間的相互照應,同時還必須與它在外界自然中的模式相呼應。反過來,強調作品必須與自然一致,這個條件的意義也是變化不定的,絕不亞于“自然”這個詞本身。然而,盡管它有著多變性,我們還是可以覺察到這么一種強烈的傾向,即認為即便是詩中反映的理想化的自然,也必須同經驗世界的內容和法則相協調。說詩所模仿的主要是“美的自然”,或是準柏拉圖式的理念,或是模糊的亞里斯多德的普遍現象,或是一般的類型,都未嘗不可。但是在堅持經驗主義哲學傳統的批評家看來,所有這些理想觀念都是以某種方式來自于感覺經驗的世界,它們對于現今自然的構成和秩序仍然有著貢獻,即便這種貢獻是間接的。(2004:328)

浪漫主義在文學史上被公認為是最具生態性的文學思潮,其原因就在于它借助的中介——“自然情結”。在西方浪漫主義詩人看來,自然不單是感官覺察的景物,更是隱藏于自然之中或其背后的事物的象征與某種感悟和神啟。詩人通過想象,通過傾聽與訴說,還通過尋找與美化,把心靈與大自然之間的象征性隱喻詮釋出來,然后將雙手捧起,獻給新的時代和需要它的人們。在自然-心靈-文明的三維結構中,主體心靈與自然結成聯盟,共同抵制文明的侵蝕,因此,自然是家園,現實是濁世,文明是排污場,且由此形成“回歸自然、心靈解放、文明批判”的經典模式。浪漫主義者緊緊地將人與自然摟抱在一起,提出消除人與自然敵對的或冷漠的異他與異己關系,重建一種聯合的、快樂的人與自然的關系;借助家園感和親情感,讓人在與自然的交往中形成享受和順其自然的態度,從而剔除人在與社會的交往中產生的統治欲、占有欲、壓抑感以及分裂感。無疑,浪漫主義者轉動著他們“尋找”的眼睛,因為他們堅信大地之上“存在”著理想,這一“存在”,就是“大自然”;當然,他們找到了,然后全身心地投入“完善”的工作;于是世界詩化了,建立在大地之上的家園是美妙的,它有別于烏托邦的空中樓閣。無論是梭羅在瓦爾登湖畔“找到了”的親身體驗,還是徐剛在長江“不見了”的憂心呼喚,都以浪漫的情懷抒寫出了多主題、多變奏的大自然情懷;無論是卡森在春天的“寂靜”,還是沈從文在邊城的“逗留”,都表達了責任感極強的作家對大自然的憂慮,進而連鎖地引帶出對人類生存困境的思考。浪漫主義與生態主義的聯結,其中介就是大自然。

浪漫主義自然觀之所以被生態主義所青睞,重要的原因在于“浪漫主義哲學向我們展現出活的自然的方方面面,它復雜多變又受制于神秘秩序”(塞爾日·莫斯科維奇,2004:9)。生態批評從浪漫主義思潮那里吸取了很多靈感和思想,比如關注自然之美,感悟自然給人生的啟迪力量,精神的自我與自由以及對現實文明的批判等。浪漫主義自然哲學展現出活的自然的方方面面,它恢復了人們的感知能力,在自然與人類之間重新建立對話,即活的自然能夠回答活的人類提出的各類問題。幸虧人類還有這份自然情感,如果人們對于這片生長著萬物、綻放著光彩的大地沒有了感覺,如果仰望星空沒有了神秘感和敬畏感,就不可能有生態運動。正是出于自然本性,出于對生命的積極感應,浪漫主義蘊藏著的這份生態物質,才使其有可能成為與生態主義攜手同行的伴侶與精神支撐。

另一方面,在工業文明和科技理性闊步前進的現代化背景下,浪漫主義可以說是危機四伏、不堪一擊,主要表現為:

1.浪漫主義從康德哲學中淘選的主體自我以其先驗存在、自我欣賞而切斷了與人類文明的整體生存狀況的聯系,無法統攝現實的紛繁復雜,無法對現實人生作出積極的應答;觀念中的自我天然地具有“逆動精神”,具有“災難性”的迷向,容易使人“機械性反對”任何外部權威,而與世不相容也使人因對自由放任的過分耽迷而放棄了真正的追求與修養,許多人生悲劇都是由浪漫主義造成。

2.詩化的自然固然美好,但畢竟不是對現實自然的描摹,它使真實自然處于一種遮蔽、無知的狀態,不利于科學常識的普及與宣傳,這與生態主義相信科學認知有助于自然審美是截然不同的。

3.浪漫主義在藝術上主張以人的感性存在和真實生命活動為本體,其對主觀自我的偏執癡迷容易導致主體在日益膨脹的現代性面前遮蔽重重,陷入尷尬的網絡而難以與現代化接軌,使藝術難以擔當歷史使命(覃新菊,2005)。

浪漫主義之不足,生態主義來糾偏。在西方,浪漫主義思潮的興起是針對古典主義程式與規約,使得回歸自然、心靈解放、文明批判三大指標得以奠定。而今,在全球范圍內掀起的綠色風暴,賦予浪漫主義以嶄新的內涵與形式。浪漫主義之舟在生態主義蓬勃發展的21世紀重新起桅,舵手不再只是詩人,而常常是些生態主義者;不再是以詩人為中心,而是帶著“以大地為中心的觀點進行文學研究”(格羅特費爾蒂)。自然-心靈-文明的三維結構,也隨之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一)是借自然澆塊壘還是以自然為法則?

與浪漫主義自然觀相比,生態批評超越了其對自然靜態的崇尚、默契與神交,以及被動地以“回歸自然”來抗拒科學主義和現代文明帶來的惡果。相反,生態批評采取一種實際的干預姿態,力圖以抵制的行動來拯救自然,制止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重要的是,生態批評必須維護自然而不止于贊美自然,自然不只是現實中的景物、描寫對象、閱讀與批評的審美觀照和精神的導師,自然本身也被視為批評的觀念或手段。一方面,生態批評訴諸自然及其法則以挑戰工業文明的邏輯,不僅為自然慘遭掠奪破壞而呼吁警示,還以大自然生生不息的活力對照人類生命的短暫,以大地母親忍辱負重的厚實鄙夷人為的機巧;另一方面,它也堅持浪漫主義的有機整體的自然觀,批判人類中心、人定勝天之類的妄想,宣揚萬物齊一、物類平等的哲學理念,斥責萬物皆備于我、任我宰割征服的傲慢兇殘(藍仁哲,2003)。

可見,以親身體驗的方式傾聽大自然的智慧,讓自然在人類個體的虔誠態度之下盡情盡興地綻放自身的精彩,是生態主義者的使命,這與浪漫主義者借自然之美澆心中塊壘的意識大為不同。

(二)是情感的釋放還是情感的超度?

如果說浪漫主義主張人的“自然情感”的釋放,“情”作為溝通現實生存與精神神性的中介,把世界純化了,經驗的現象界與超驗的彼岸趨近了,人的有限性生存與無限性的期盼溝通了,人類“自然而然地”、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那么,浪漫主義托生而出的生態批評運用的則是一種超理性,這種超理性既不是理性,也不是非理性,它是一種體驗、一種智慧、一種“親證”,崇尚的是“大地倫理”、“生態情懷”,真正實現了高爾基所說的“傾聽世界的回聲”。其實,按照盧梭的觀點,就其同一性而言,大自然對人類的作用幾乎“等于零”,“因為它對于人們同樣地既是爭執的又是結合的主題,它總是在人們中間既播下了競爭和嫉妒,也同樣播下了明智與和諧”(盧梭,1982:186)。當務之急,就是要發現人類所需要的自然、所選擇的自然,對這樣的自然,人類只管自作多情,不必擔心會出現“多情反被無情惱”,因為這種情況超越了陜隘的個人感情釋放。

(三)是反現代文明還是“求全責備”于文明?

如果說浪漫主義在反對工業文明時不可避免地帶有情緒化的色彩與反現代化的論調,那么生態批評則是以“求全”的心理“責備”現代文明對自然、對心靈的傷害,并且堅信其自身具有糾正這一“異化”的“現代能力”,能夠引領科技走向生態化之路。在環境危機日益加劇的背景下,生態批評更多地受到“問題的驅使”(勞倫斯·布依爾),為人類的可持續發展與和諧發揮獨特作用:“從生態批評的視角重新闡釋文學作品,挖掘生態文學作品中體現出來的生態意識和生態智慧,批判滲透著人類中心主義的反生態文學作品,重新建構文學經典,促成生態文學的繁榮,喚醒人們的生態保護意識,重新鑄就一種生態文明時代的生態人文精神,并擔負起引領科技進一步發展的歷史重任。”(陳茂林,2004)生態批評以干預現實的姿態言說現代化進程中潛伏的危機,起到“提醒”、“警示”、“修補”與“設計”的作用,對現代文明是批判而不是否定。

(四)是人類中心主義還是人類色彩?

這個話題很是微妙。應當說,浪漫主義把世界詩意化了,在贊美與崇尚中體現了主體意識的合融,也體現了人類對自然的呵護,與以踐踏、掠奪、征服為特征的人類中心主義簡直是風牛馬不相及。然而,用生態理念來考察,這也存在一個問題:既然世界是人類對真實世界詩意化的產物,那么浪漫主義者心中的自然界依然與人類密切相關,浪漫主義標志著現代主觀性原則的顛峰,當然脫不了人類中心的干系。德國耶拿大學哲學理論教授沃爾夫岡·韋爾施(Wolfgang Welsch)通過對文藝復興時期繪畫的中心透視法、浪漫主義詩意化藝術與20世紀現代藝術的“非人性化”的比較分析,認為浪漫主義“這種有悖自然常理的詩化世界只是夸大了的獨特體驗,人類中心論并沒有消除,只是變得更微妙而已”(2004)。“詩意化”遍布于自然之中,我們的視野仍然過分地專注于人類自身,而現代藝術通過對“非人性化”的追求,“引導我們超越這個為人類包圍的、處處充斥著人類的世界”,力圖掙脫人類中心主義的藩籬,結果以“對人性的逆向思維”導致對人性的否定,為其自身的桎梏所羈絆而“轉變失敗”。因此,事實提醒我們:人類始終是客觀的存在,“僅僅背離人類是無法克服人類中心主義的,當代藝術的當務之急是將注意力從自我中心轉向人與世界的聯系”。生態主義的核心問題是克服人類中心主義。盡管人類中心主義確實有著存在的某種合理性,它對弘揚人的主觀能動性、主體創造性、主動進取性,從而使人們從自然界的嚴酷壓迫和絕對支配下“提升”出來實現人的應有價值,具有深遠的意義,但需要提醒的是,這種提升必須以尊重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為前提條件。但是,人類盲目無度的“發展”已經違背了這一根本的生態規律,時代呼喚并敦促人類應該而且必須反思人類中心主義帶來的負面效應。我們堅持主張“為了人”,也必須“通過人”,但絕不是為了“人類”這個“中心”;而主張“為了人”,也“通過人”,只不過是一種“高級的人類中心主義”,是“偏向于某種微妙形式的人類中心主義”,也許“改造”、“揚棄”與“重返”的思路比“剔除”更能行之有效,而這一切,只有在“批判”中才能獲得。生態主義本身也是形形色色的,在人類中心主義面前,位于“走出與走進之間”,要超越人類中心主義十分艱難?生態批評還在摸索著前進,浪漫主義蘊涵的微妙的人類色彩對其具有啟示性。

總之,生態主義遠遠超越了浪漫主義,主要表現在:

1.生態主義不像浪漫主義那么灑脫、奔放,環境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以及參與意識是生態主義的顯著特征。

2.生態主義追求的不是個人對俗世生活的解脫,而是整個人類與大自然的和諧與共榮,生態主義者心中裝著的不是個人精神的瀟灑,而是大自然,更是自己的同胞——人類,它關注的是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是人類社會文明的前景。

3.生態主義所依托的思想基礎不是主體性哲學,而是跨學科的主體間性哲學。因此,生態主義在早期階段所表現出的浪漫色彩,使其學理的沉思與探討尚嫌不夠,它還很年輕,在發展、成熟的過程中,它將逐漸牢固自己的學理根基。

“自然問題”已經成為21世紀的“世紀問題”,21世紀的人類將以“還自然之魅”為己任。在20世紀70年代發表了“自然三部曲”(《論自然的人類歷史》、《反自然的社會》和《馴化人與野性人》)的法國生態主義領袖之一塞爾日·莫斯科維奇,有一篇文章以《綠色陰謀》為題。所謂“陰謀”,說明在主流意識領域,“綠色”還沒有擺上桌面,可在民間已經悄然興起,這些生態主義者幽默地將計就計,反用其意:既然陰謀總是在黑夜中形成,那么就“光明正大地實現陰謀”,公開宣言,向無視綠色的傳統政治挑戰。

莫斯科維奇認為,“確立一項使命所依據的往往不僅是一個想法或興趣,還有一段難忘的經歷”。戰爭結束后,他發現人們繼續做著與戰前相同的經濟或工業方面的工作,遵循著同樣的思維模式,沒有任何改變,對于核災難和人類屠殺以及自然存在幾乎一概漠視、回避、視而不見。他站出來告訴后人:“曾經帶給我們生命、真理和奇妙知識的科技進步還有另外一種能力,它能夠毀滅生命,滅絕人類,把地球變成一個死人的星球、死亡的星球。”(2004:206)科學可以在幾個小時之內將自然花了幾百萬年才形成的東西化為烏有,而類似的巨大浪費一直是大部分科學產生“奇跡”的基礎。在科技的威逼之下,“自然就像一個鐵籠,或是一個無法居住的混凝土棺材”,自然的缺失與扭曲使人們在感情和思想上陷入混亂與變態。我們知道,人類開始和其他生物或物質建立聯系的時刻,便是人類的自然史揭開其第一頁,即自然的人類史開始的時刻。正如馬克思所說:“歷史可以從兩方面來考察,可以把它劃分為自然史和人類史,但這兩方面是緊密聯系的;只要有人在,自然史和人類史就彼此相互制約。”(1972第1卷:21)浪漫主義自然哲學認為,自然不是先驗性的、現成性的現實存在,對于人類而言,它不是一個外部環境,不是人們上演戲劇的舞臺,也不是用之不竭的資源寶庫。自然是一種創造、是生成性的,它生成于人類的自然史,起源于人類歷史,正如人類歷史從自然中來并融入自然之中一樣。

生態主義還揭示自然的多個狀態,自然不是單一的,不是單數,應該是復數的,有有機自然狀態,有機械自然狀態,還有控制論的自然狀態,我們必須盡力回答:各種自然是如何產生的?又是如何消亡的?事實說明,“現代性試圖使世界喪失一切燦爛、神奇和巫魅,留下的只是用來代替自然的科學和技術產品。人類被如此粗暴地剝奪天堂之后,懷念曾經的燦爛,無法放棄神奇,渴望重新認識自然,希望社會與自然實現融合而不是對立”(莫斯科維奇,2004:210)。這種懷念被認為是玫瑰色的烏托邦,可是如今枯萎的并不是政治,而是這些神話和幻想,然而正是后者使得政治充滿激情、躊躇滿志,政治應當能夠激起人們的夢想。莫斯科維奇指出,現在到了給浪漫主義自然哲學正名的時候了,“神話和空想不是為了逃避現實,也不是為逃避指點迷津,更不代表一種無視事實的抽象理論,它們卻能夠指引我們去發現不同尋常的陌生事物”;“如果您認為生態主義帶有神話或空想色彩,那么您就得注意了,因為它很可能會繼續激發新的激情,促成新的現實。您可以肯定一點,如果生態主義開始更注重迎合現實主義者或令人厭倦的人,那么它的吸引力也會隨之降低”(2004:214)。

生態主義誕生于一個開放的空間,其顯著的成績就是重新找到了一個活的自然、有血有肉的自然,還有一個他們愿意參與其中并實施變革的社會,從而還自然以原始魅力。新的神話已然開始,它將自然主義冊封為21世紀的“世紀之王”。自然的返魅,依仗的哲學基礎就是浪漫主義與生態主義合流之后的新自然主義。

具體到文學創作領域,浪漫主義具有憂郁、感傷的悲劇之美,這與一般的傷感不同,它是人類對危險和災變之永存的意識,是人類借助藝術的想像、夸張與象征所看到的一種類似于返古的傾向,準確地說,是將現在轉換到一個更為荒謬的未來,然后在源頭上尋找科學發展之后的第三步該怎么走,這時返古之“返”才具有現代意味。麥爾維爾(Herman Melville)的小說《白鯨》(White Whale),通過人與鯨魚之間宗教的與現實的兩重關系的交織與疊現,帶有寓言意味地揭示出自然的神秘與威力,告誡人們對自然的權力欲只能以毀滅的方式遭到懲罰。無論是亞哈船長的殘腿還是另一個捕魚人的手爪,都是被鯨魚咬斷之后,無奈裝上的鋼筋鐵腿與鐵爪,而那個捕魚人居然表現出“更為方便更為迅猛”的得意,淪為工具之后居然張狂不已,便是典型的人類對自身被科學異化之后的不自知。科幻災難片《未來水世界》(Waterworld),是幻想人類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后,不能走向人們所期望的未來,而會是一場災難。當人們經歷水上世界那怪誕的水的交易、人情往來之后,執著而堅定地尋找陸地,那些在蜘蛛網的殘罩之下依稀可見的遠古人類的活動痕跡,很容易讓人想起那可能就是現在的我們。所以,浪漫主義表現的生態話題與意蘊,帶著“審悲快感”——悲傷的是其內容,愉悅的是其表現形式,透過文本播撒到讀者與觀眾的心田,從而激勵起人們的普遍情緒——保護文本之外的自然,像珍惜時間一樣珍惜我們所生存的空間。張煒的《刺猬歌》確立了以大地為敘事緯度,在環環相扣的傳奇鏈上,以“守秘”的方式抒寫了一批以美蒂為代表的與森林尤物進行神秘對話與交往的精靈,在那里,兔的精靈、狐貍的酒癮、刺猬的歌唱、鰻魚的牢騷等等,無一不具凡人之習性、凡人之神情,為讀者展示了一個天地人神都在發出聲音的交響世界。張煒通過浪漫想象的過程,企圖把大地的口子撕開,讓大自然開口說話,借此傳達作者對自然與人類命運的哲學沉思與寓言表達。

目前的生態批評中,也常常有滔滔不絕的玄虛之談、一鱗半爪的靈感、啟發人意的點撥,夾雜著名副其實的思辨以及浮光掠影的管見。當代環境倫理的“自然想象”中,浪漫主義的文化傳統成為其重要的思想依托。詹姆斯·麥克庫西克(James Mckusick)著有《浪漫主義與生態學》(Green Writing : Romanticism and Ecology),我國生態倫理學專家盧風、劉湘溶在《現代發展觀與環境倫理》一書中論述了“西方浪漫主義文化傳統與環境倫理的自然想象”之間的關聯,說“西方浪漫主義思想中對自然的想象以及它所體現出來的超驗主義的精神氣質,滲透在其思想和論述之中”(2004:201-202),并使美國拓荒者后代產生了對于自然的一種獨特的想象,即荒野“想象”。我們不難看出,浪漫主義與生態主義的牽手合流,已經成為21世紀的文化新景觀,顯示出前所未有的強勢,從盧梭“回歸自然”的浪漫到梭羅“瓦爾登湖”的召喚、史懷澤“敬畏生命”的覺解、利奧波德“大地倫理”的應對、卡森“寂靜的春天”的警示,西方生態倫理思想的演進歷程無不滲透著浪漫主義思想。

另一方面,生態主義在文學批評領域的運用與聯合,表明文學研究者對文學所蘊涵的豐富而寶貴的精神資源抱著相當的信心,并堅信這種精神資源有利于修補人類在現代化進程中導致的人與自然的分裂,試圖在文學之中讓兩者得到重新修好,因為文學被認為是理解自然的通俗而有效的方式,還是把空間生物多樣性與土地歷史淵博性聯系起來的通俗方式。生態學家也自然而然地表現出明顯的文學化特征,他們借助修辭和象征、點撥和啟發、語言和結構,而不再只追求準確的數據,完成生態敘事的使命,不由自主地把生態學感性化,夸大其神秘、浪漫、想象的整體主義。然而科學家們的提醒也不可小覷,他們紛紛從理性管理的模式出發,認為今天在強調重視地球環境時,不應該重新出現對大自然的頂禮膜拜,為富有浪漫色彩的自然宗教招魂;人與自然之間應該是伙伴關系,而不是神與子民的關系。可是,在生態理念的宣傳與普及傳播之中,這種浪漫氣息具有極大的感染力與鼓動性。

還是讓我們以完美的藝術對人類當初給自然所造成的災禍進行補償吧!在文學“綠色化”的進程中,從生態批評的視角重新挖掘浪漫主義的自然觀,探討浪漫主義文學對自然寄寓的種種理想與追求,我們發現一個悄然變更的趨勢——浪漫主義與生態主義正在形成合流,這一趨勢不僅成為浪漫主義被現代主義收容后所做的積極突圍與自我調節,而且也成為生態主義思潮傳播與深化的有益方式與途徑。在21世紀的文化舞臺上,由浪漫主義與生態主義聯袂合演的角色——生態寫作與生態批評——已經閃亮登場,它將牽動一大批由作家、學者、專家、政策制定者以及文化部門組成的“智囊團”前來搖旗吶喊。

[參考文獻]

陳茂林. 2004.質疑和解構人類中心主義——論生態批評在文學實踐中的策略[J].當代文壇,(4).

藍仁哲. 2003.浪漫主義·大自然·生態批評[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5).

盧風,劉湘溶. 2004.現代發展觀與環境倫理[M].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

覃新菊. 2005.沈從文·浪漫主義·生態批評[J].理論與創作,(1).

(美)M.H.艾布拉姆斯. 2004.鏡與燈——浪漫主義文論及批評傳統[M].酈稚牛,張照進,童慶生,譯.王寧,校.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法)盧梭. 1982.社會契約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

(法)塞爾日·莫斯科維奇. 2004.還自然之魅[M].莊晨燕,邱寅晨,譯.于碩,校.北京:三聯書店.

(德)馬克思,恩格斯. 197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德)沃爾夫岡·韋爾施. 2004.如何超越人類中心主義[J].朱林,譯. 民族藝術研究,(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在线伊人| 又黄又湿又爽的视频| 日韩无码黄色| 精品国产成人av免费| 国产草草影院18成年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播放| 国产精品无码翘臀在线看纯欲| 亚洲欧美日韩视频一区| 国产精品免费p区|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APP| 日本国产精品一区久久久| 国产人人射| 毛片免费在线| 欧美一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女人喷水视频| 国产精品原创不卡在线| 国产精品丝袜视频|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系列第三区| 亚洲精品视频网| 日韩高清成人| 国产黄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视频 第一页| 日本欧美午夜| 青青草国产免费国产| 一级香蕉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十八禁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一级毛片高清完整视频版| 亚洲天堂网在线观看视频| AV在线天堂进入| 国产精品3p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 yjizz国产在线视频网| 成人国产精品一级毛片天堂 | 91人人妻人人做人人爽男同| 狠狠亚洲五月天| 欧美成人免费| 亚洲经典在线中文字幕| 99精品这里只有精品高清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无码精品A| 成人午夜免费观看| 玖玖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人妻无码中字系列| 91福利国产成人精品导航| 欧美一级在线播放| 国产v精品成人免费视频71pao |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视频| 极品私人尤物在线精品首页| 欧美特级AAAAAA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a毛片在线| 人禽伦免费交视频网页播放| 国产免费羞羞视频| 国产a网站| 色综合热无码热国产| 无码日韩视频| 国产内射一区亚洲| 国产va在线| 一区二区理伦视频| 午夜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 国产00高中生在线播放| 91视频99| 五月天在线网站| 国产一级毛片网站| 91久久国产热精品免费| 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同我| 大乳丰满人妻中文字幕日本| 8090午夜无码专区| 视频二区亚洲精品|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6| 日韩欧美国产中文| 黄色福利在线| 亚洲伊人天堂| 亚洲综合激情另类专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一级精品毛片基地| 免费观看亚洲人成网站| 国产成人做受免费视频| 伊人蕉久影院| 免费看黄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片在线观看手机版 | 久久久亚洲色|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不国产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