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打破就黨風廉政建設自身內容研究的傳統框子,嘗試運用問卷調查和深度訪問等方法從傳媒視角來解讀和剖析黨建期刊對黨風廉政建設的積極作用,并從中發現黨建期刊針對性、靈活性和互動性三點不足,在此基礎上提出向實用性、生活化和分眾化轉型的辦刊方向。
關鍵詞:黨建期刊;黨員干部;黨風廉政建設
中圖分類號:G23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8122(2011)02-0041-03
黨建期刊作為我黨組織建設、思想建設和文化建設的重要教育刊物,擔負著總結黨建經驗、指導黨建工作、傳達黨的聲音、聯系黨員干部、提升政治素質、促進黨風好轉的歷史重任。所以,它既是黨的喉舌和宣傳陣地,也是黨組織與黨員干部溝通交流的主要渠道和重要載體。
本文試圖通過對各行業黨員干部的問卷調查以及對相關學界與業界的咨詢考察和深度訪問,梳理和總結現有黨建期刊在黨風廉政建設方面的作用和特征,提出了一些可資借鑒的、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一、“黨建期刊對黨風廉政建設的作用”調查結果
1.課題組成員向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以及私營企業中的黨員干部發放300份調查問卷,共回收276份。在被調查的的黨員干部中,有176人讀過黨建期刊,占被調查人數的64%;有100人未讀過黨建期刊,占被調查人數的36%。

2.在對黨建期刊閱讀渠道的調查中,有142人通過單位訂閱,占總閱讀人數的81%;有6人通過個人購買,占總閱讀人數的3%;有28人通過其他渠道閱讀,占總閱讀人數的16%。

3.在對黨建期刊內容類型喜歡度的調查中,有14人喜歡閱讀理論類的,占閱讀總人數的8%;有38人喜歡生活化的,占閱讀人數的22%;有86人喜歡實用性的,占閱讀總人數的48%;有38人喜歡綜合類的,占閱讀總人數的22%。

4.在對黨建期刊的態度與評價調查中,非常不喜歡的有5人,占3%;不喜歡的有24人,占14%;一般喜歡的有98人,占56%;喜歡的有43人,占24%;非常喜歡的有6人,占3%。總體來看,不喜歡的人數有29人,占17%;喜歡的人數有147人,占83%。

5.在對黨建期刊對黨風廉政建設影響的調查中,認為影響很大的有14人,占8%;認為有影響的有50人,占28%;認為影響一般的有65人,占38%;認為影響不大的有41人,占23%;認為沒有影響的有6人,占3%。總之,認為有影響的有129人,占74%;認為影響很小或沒有影響的共有47人,占26%。

6.在對黨建期刊現存不足的調查中,認為理論性過強的有57人,占32%;認為對民眾監督意識喚起不夠的有59人,占34%;認為材料過于單一陳舊的人數有37人,占21%;認為缺乏有說服力證據支持的有20人,占11%;其余有3人(占2%)表達了各自不同的意見。
7.在對黨建期刊改進內容建議的調查中,認為應增加正面感染與示范內容的有64人,占37%;認為應增加反面警示內容的人有53人,占30%;認為應增加漫畫等藝術形式內容的人有41人,占23%;認為應增加理論指導內容的人有14人,占8%;提出自己其他不同意見的人數有4人,占2%。

通過對相關黨務工作者及專家進行深度訪談,課題組了解到:(1)黨支部集中開會或學習時,黨建期刊已作為支部學習和黨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載體和必備教材;(2)黨員干部接觸黨建期刊自我購買較少,大多通過單位或集體訂閱(調查問卷顯示為81%);(3)目前黨建期刊正面臨著各種新媒體的嚴重沖擊,黨建期刊在日常使用中時效性已遠遠落后于報紙、廣播、電視和網絡等其他媒體,因此其影響力已大大削弱。
二、黨建期刊對黨風廉政建設報道的不足及改進建議
從上述“黨建期刊對黨風廉政建設作用”的問卷調查中可以看出,74%的閱讀者認為有影響,這表明絕大多數黨員干部對黨建期刊的內容體系和傳播形式是非常認可的。但勿庸諱言,黨建期刊在新時期、新背景下仍存在種種明顯不足和缺陷。首先是宣傳教育缺乏針對性:在對黨建期刊現存不足的問卷調查中,32%閱讀者認為理論性過強,讀起來較為枯燥乏味;在對相關學界和業界的深度訪問中,50%被調查者認為事例較為空泛,針對性及借鑒性不強。其次是形式設計缺乏靈活性:在對黨建期刊現存不足的問卷調查中,34%閱讀者認為黨建期刊對民眾監督意識喚起不夠,所產生的作用較為平平,提升性影響不夠;在對相關學界和業界的深度訪問中,大多數被調查者認為普通黨員作為日常讀物選擇黨建期刊的較少,主要集中于各級各類黨委書記、黨總支書記和黨支部書記等黨務工作者,其原因主要在于欄目設計呆板、材料使用僵死、表達形式單一,這樣就大大弱化了黨建期刊對黨員干部的警示和教育作用。最后是內容設計缺乏互動性:在對黨建期刊現存不足的問卷調查中,21%閱讀者認為黨建期刊的內容過于陳舊單一,主要是黨建理論闡述、黨建工作總結、反腐倡廉案例等;在深度訪問中,被調查者認為中央級黨建期刊比地方級黨建期刊政治色彩更濃,內容表達過于偏向單方面的理論灌輸,語言使用過于官方化和指令性,缺乏互動性和生動性。
鑒于上述黨建期刊現存不足的分析,筆者認為,黨建期刊的辦刊走向應作以調整,向實用性、生活化和分眾化轉型。閱卷調查和深度訪問顯示,黨員干部更喜歡實用性和貼近性強的黨建期刊,這一點地方級黨建期刊明顯好于中央級黨建期刊。但總得來說,各級各類黨建期刊雖然名稱不同、定位不同,但大同小異,其差異性和個性化不是十分明顯。其實,黨員干部由于行業、領域、層次不同,其內容和形式應有所區別,比如醫學類可以多剖析一些醫藥行業黨風廉政建設的緊迫性與現實性,教育類可以多剖析高校基建和招生易滋生腐敗的深層原因,司法類可以多剖析司法機關內違反黨風黨紀的典型案例,這樣更具警醒性和促動性,使腐敗者心驚膽顫、有所收斂,使未腐敗者心生榮耀、強化自律。實踐證明,向實用性、生活化和分眾化轉型,是黨建期刊推動并促進黨風廉政建設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使黨建期刊的效益最大化、作用最大化和影響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