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許多高校校報編輯部結合自身實際,在對學生通訊員的選拔與培養上,都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但由于學生通訊員一般在大一、大二,剛剛熟悉新聞采寫工作,在校大三、大四就要準備考研或找工作,所以,校報通訊員隊伍的選拔與培養十分重要。高校校報編輯部要著重培養學生通訊員骨干,以骨干帶領眾多通訊員,以校報全體通訊員帶動各自班級學生為校報寫稿、組稿,并逐漸形成一個“傳、幫、帶”的制度,讓每個通訊員在臨畢業前,都帶出幾名新通訊員。這個方法可以有效地促進通訊員隊伍的集體成長與交替。
關鍵詞:高校校報;校報通訊員;選拔與培養
中圖分類號:G214.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8122(2011)02-0119-02
高校校報編輯幾乎承擔了從策劃、選題、組稿、采寫、編稿、劃版、排版直到校對、發行、發稿費等全部事務。由于校報普遍存在專職編輯少,其工作量大、任務重、工作復雜的矛盾非常突出,但在長期工作中,許多校報編輯部結合自身實際,紛紛建立學生通訊社、學生記者團等宣傳隊伍,以擴大稿源,增加報道范圍,增強新聞時效性,并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用于培養學生通訊員、壯大通訊員隊伍的通訊網絡和較穩定的作者群。
一、重視通訊員的選拔方式和方法
高校校報通訊員隊伍是直接為校報工作,能夠源源不斷地提供大量新聞稿和各種信息的“寫作群體”。校報在建立通訊員隊伍時,尤其要重視學生通訊員的選拔和建設,對其政治素質、思想素質、業務素質都有一定的要求。校報挑選那些熱愛黨的新聞事業、關心校報、有一定寫作基礎和社會活動能力、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的學生擔當通訊員。
大學生雖然思維活躍、想象豐富,能為校報編輯部增添新的活力,提供清新的新聞之風,但畢竟知識面窄,缺乏專業知識和訓練,因此,許多校報編輯都把對學生通訊員的培養與建設當成辦好校報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以保證辦報質量。在選拔通訊員的方法上,各校報不一定是用一個模式選拔通訊員。但大部分高校校報選拔通訊員采用的是以下3種方式:一是在新生入學后不久進行選拔;二是編輯部從來稿的作者中物色;三是通訊員所在單位推薦、編輯部審查考核,由通訊員所在單位和編輯部共同商議決定。也有的高校是通過老的學生通訊員推薦等途徑,進行首選。挑選學生通訊員,最好是新生入學后就進行選拔。因為新生的可塑性較大,而且可以相對延長其工作時間。每年秋季在新生入學后選拔新的通訊員時,要注意兩點:一是選拔的新生通訊員不要過于集中,要涵蓋全校各專業;二是要考慮已被淘汰了的學生通訊員所在專業的補充名額,以防止報道工作出現死角的現象。選拔通訊員要從嚴要求,通過考核并多方征求意見,擇優錄取。在此基礎上,經過一段實際工作的考察,校報編輯部發給統一的證件和聘書,使通訊員增強榮譽感和責任感,提高通訊員工作的積極性。
特別指出的是在選拔學生通訊員時,要考慮其學習成績、社會活動能力及組織能力和對新聞工作的興趣。如果學生通訊員的學習成績不好,就沒有時間和精力來完成編輯部交給的任務;如果通迅員沒有社會活動能力和組織能力也是無法開展工作的。在選擇中,一條很重要的標準,就是對新聞工作的熱愛和興趣。如果不喜歡新聞工作,對當校報通訊員缺乏興趣,即使文字水平比較高,其他條件也不錯,也是干不好通訊員工作的。有些人開始時并非是通訊員,但由于熱愛新聞寫作,經常給校報投稿或反映情況,加強聯系,有時為一篇稿件反復修改多次,從而受到編輯部的重視,并經單位認可,后來成為骨干通訊員。
二、建立必要的通訊員管理制度
建立一支優秀的通訊員隊伍,不僅是要選拔好的寫作苗子,更重要的是要加強管理。但是,校報與學生通訊員在組織關系的表現上,校報編輯部只是一個具體的業務部門,在行政和組織上對通訊員沒有領導權和約束力。另外,通訊員都有自己的工作或學習任務,只能業余寫新聞報道,且業務水平有限,不能因為校報工作過于受制約。
編輯部要想調動通訊員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必須有一套制度作保證。我們制訂通訊員職責和活動制度、獎懲措施等是為了實行有效地管理好這支隊伍,如規定通訊員例會制度,在例會上成員之間進行思想和信息、稿件的交流、討論;或者由編輯老師將大家的“新聞信息源”歸類成“一個個新聞點”進行公布,使學生通訊員有目標地去捕捉自己想寫的新聞。校報通訊員與校報編輯部因為工作聯系較為緊密,清楚校報編輯部每個時期每個階段的報道中心,同時校報通訊員生活在師生員工之中,對身邊一些有基礎的寫作愛好者比較了解,到一定時機,還可向校報編輯部引薦通訊員,把新涌現出來的寫作積極分子及時吸收到通訊員隊伍中來,從而使選拔通訊員的工作逐步走上相互競爭、優勝劣汰、良性循環的軌道。有的校報每個月開展一次“寫稿明星”、每學期開展一次評比優秀通訊員的活動,并運用光榮榜形式或者在校報上刊登優秀通訊員的姓名和事跡,并給予物質獎勵。在實行獎勵的同時,對那些工作不負責任、不能完成任務的通訊員應予以調整,使學生通訊員隊伍充滿活力與勃勃生機。
校報在新聞業務方面對學生通訊員培養主要措施有:一是舉辦培訓班,從理論上全面而系統地提高通訊員的新聞業務素質;二是組織集體采訪活動,使其從實踐中學習采訪技巧;三是開展有特色的有關活動,使其在自我鍛煉中成長等。也有的高校校報請校外新聞媒體的行家或新聞專業的教授授課,針對某一個重點,每次一個主題,比如消息怎么寫,通訊怎樣寫等等。我們在通訊員懂得了一些新聞理論知識后,就可以循序漸進地給他們指派一定任務。編輯部要求通訊員要善于觀察,勤于思考,注意選材和開掘,切忌趕潮流、一窩蜂地寫同一題材的內容,以防“撞車”。 如有采訪時,要在尊重被采訪者意見的基礎上,盡可能采集到最為豐富詳實準確的材料與事實。在寫稿上,要突出表現最有新聞價值、最重要、最新鮮、最吸引人的內容。要求通訊員寫稿前要充分領悟編輯部的宣傳意圖和要求,在寫作中,要對采訪到的事實與材料進行核實,在文字上要反復推敲,仔細修改,認真完成任務。
三、關心和幫助通訊員,保持聯系和溝通
校報通訊員只能占用自己休息時間采訪和寫作,有時還要加班熬夜趕寫稿子,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有的可能還會耽誤學習。寫作本身就是很艱苦的事情,又沒有什么報酬,作為編輯部要充分肯定學生通訊員的工作,要高度贊揚這種奉獻精神,要尊重他們的勞動。對通訊員的來稿,特別是學生通訊員的稿件,校報編輯不能要求過高,在不影響校報質量的前提下,應盡量多采用。編輯部對他們的稿酬,可以考慮適當傾斜,以示鼓勵。編輯部要體諒他們的難處,聽取他們的意見和要求,充分利用通訊員參加編前編后例會、交稿或協助處理校報事務等時機,與他們推心置腹地交換意見,相互溝通,肯定他們工作中的成績,恰當地分析他們來稿中的不足,讓他們在與編輯不斷的接觸中,逐步提高新聞寫作水平。在他們工作和學習緊張的時候,如期末復習考試階段,暫時停一下學生通訊員工作。校報根據情況組織一些聯歡、球賽等活動,密切同他們的聯系。對通訊員的工作情況和表現,主動地向所在學院反應以取得各方面的支持和幫助,關心他們的學習,關心他們的成長,切實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搞好隊伍建設。
校報要培養一支具有新聞寫作能力、號召力和組織能力的學生通訊員隊伍,要靠編輯部老師的言傳身教,讓通訊員從校報編輯老師們多年積累的辦報工作經驗中領悟怎么樣去寫新聞。校報編輯要經常對學生記者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以自己高度的責任感和嚴謹的工作態度,嚴格要求和影響通訊員的新聞采寫活動。校報編輯除了舉辦專題培訓班外,要多鼓勵學生記者參加各種各樣有意義的課外活動,鍛煉他們寫作以外的組織能力、協調能力、獨立采訪能力等。我們要組織學生記者走出校園,走向社會,利用假期進行實習、采訪,調查研究,讓通訊員自我鍛煉,增長他們的社會經驗,提高實際動手能力。
校報除了報道學校的政治生活外,還反映包括教學、科研、后勤、文體生活及各系、各專業和機關各部門的活動,涉及的內容廣泛,反映的問題眾多。編輯部要求學生通訊員學習黨和國家有關政策文件精神,了解學校有關政策精神和中心工作,使其在學習過程中受到思想教育,強化政治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增強新聞敏感度。通訊員要有比較深廣的知識,這就要求通訊員加強學習。如通訊員要去面對一個與自己不同專業的采訪對象之前,這就需要通訊員了解被采訪對象所研究專業的大致情況。如果不懂得一些起碼的知識,采訪就難以提出問題,也不可能深入,也就難以動筆寫報道。校報通訊員的主要任務之一是寫好新聞報道,新聞事實包羅萬象。通訊員寫稿總不能光抓自己熟悉的東西寫,不熟悉的就不去下功夫,那樣是做不好新聞報道工作的。如果通訊員的知識面窄,不了解新聞事物的一些歷史背景,就不能把一個事物放到整個時代或某一歷史階段中去觀察。這種報道就容易孤立地就事論事,缺乏豐富的內容,必然把文章寫得干癟、枯燥。相反,通訊員懂得多一些、廣一些,就有助于開闊視野,有助于深入到事物的內部,有助于發現新聞素材和掌握新聞背景,有助于把新聞寫得生動活潑、引人入勝。任何一篇好的新聞報道,都是綜合運用多種知識的結果。所以,校報通訊員一定要過常識關,要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有豐富知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