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2年來,《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謹遵辦刊宗旨,加強制度化管理,抓好關鍵環節,學報逐步發展壯大,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關鍵詞:《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辦刊經驗;收獲
中圖分類號:G20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8122(2011)02-0103-01
時光荏苒,今年是《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公開出版的第12個年頭了。1994年,作為黨校的內部刊物《天津黨校學刊》開始出版。經過5個春秋的積累沉淀之后,1999年2月,刊物正式更名為《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面向社會公開出版發行。這是刊物發展過程中一個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同時也預示著,學報的發展掀開了嶄新的一頁。12年來,在歷屆領導、編委會專家的關心和指導下,在廣大作者和讀者的支持和信任下,在歷任編輯們的辛勤努力和積極探索下,學報逐步發展壯大,從主要刊登校內教研人員的科研成果發展到面向全國刊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研究人員的最新成果。讀者和作者群的擴大,使學報從默默無聞開始進入更多人的視野,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與認可。特別是從2008年開始,學報從季刊改成雙月刊,出版周期縮短,載文量大幅增加,學報進入健康發展的軌道。
一、學報辦刊經驗
(一)謹遵辦刊宗旨。作為由黨校主辦的哲學社會科學綜合性學術理論期刊,本刊始終堅持如下辦刊宗旨,即: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致力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的探索,為天津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黨校教育事業服務。謹遵辦刊宗旨,主動圍繞黨的理論研究和宣傳重點,學報組織刊發了一大批兼具政治性與學術性的高質量文稿。尤其是刊載的中共中央組織部黨建研究所課題組、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課題組等權威部門以及胡鞍鋼、俞可平、王長江、高放、常修澤等著名學者的文稿,受到廣大讀者的好評。
(二)加強制度化管理。制度是實現工作目標的基石和保證。學報在堅持實行“三審”和“三校一讀”制度基礎上,增加“會審”和“輪流校對”環節。制定了《〈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編輯人員崗位職責》、《〈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質量標準》、《〈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編輯部獎懲規定》等6項編輯部內部管理制度規定,認真執行并及時修改和完善,使所有編輯成員有章可循,有章可依,大大提高了編輯工作效率和辦刊質量,編輯部各項工作進入良性循環。
(三)抓好關鍵環節。1.注重提高編輯素質。學報經常組織編輯人員學習和探討業務知識,分析學報運行狀況,時常交流和總結組稿、編輯等方面的技巧和經驗,編輯的業務水平不斷提高。2.擴大稿源。定期發布《稿約》,認真對待作者來搞,被采用文稿的作者10日內得到用稿通知。不斷改善工作方式,編輯人員不消極等稿,根據個人不同特點分學科約稿,給每個責任編輯規定組稿任務,實行組稿報告和集體審稿制度,定期召開組稿會和審稿會,努力擴大作者隊伍和稿源。3.拓展傳播渠道。學報先后加入了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維普資訊網、龍源期刊網等大型期刊數據庫,拓寬了學報的傳播渠道,擴大了學報的社會影響力。
二、學報收獲的成果
隨著辦刊經驗的日益豐富,學報收獲的成果也日益豐碩。學報轉載、轉摘量逐年增多,2010年在《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和《復印報刊資料》等二次文獻轉載、轉摘和收錄30余篇。近年來,學報的綜合引證各項指標均大幅提升,2008年的影響因子是0.500,2009年是0.452。自2001年起,在天津市期刊質量評估、評優活動中,學報連續三屆被評為“天津市優秀期刊”和“天津市一級期刊”。在由全國高等學校文科學報研究會組織開展的第三、四屆全國高校社科期刊評優活動中,學報連續被評為“全國高校優秀社科期刊”。
當然,學報在取得諸多成績的同時,也存在著諸如編輯人員不足、與其他學報交流不多等制約學報進一步發展的問題,但問題只是暫時的,有領導的支持、讀者和作者的厚愛、編輯的努力,相信我們的學報會得到更快發展。編輯部全體同仁將用自己的辛勤耕作,為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和黨校學報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