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聞攝影人在新聞報道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因為“圖文并重”的方針使文字不再枯燥乏味,好的新聞攝影能夠使新聞變得更加生動、形象,極具現場感,吸引讀者的眼球,這就要求新聞攝影人有良好的職業素養。而如何做好新聞攝影工作,成為一名優秀的新聞攝影人,根據筆者多年的工作經驗,總結以下幾點,首先攝影基本功要扎實,其次要掌握新聞攝影的特性,再次要掌握技巧,本文就詳細闡述以上幾點,從多角度提高新聞攝影人的綜合素質,進而提高新聞攝影作品質量和水平。
關鍵詞:新聞;新聞攝影;素養
中圖分類號:G21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1)03-0119-02
新聞攝影人應該是一個經驗豐富、百發百中的獵人,隨時用手中的獵槍——照相機,用敏銳的目光搜索一切“獵物”。一旦發現目標,以最快的速度“命中目標”,拍攝下轉瞬即逝的精彩畫面。
一、新聞攝影人應具備的三多
1.多一只眼。這是新聞攝影人的新聞意識而言,既然是新聞攝影人,那就離不開相機,對于一個真正的新聞攝影人來說,手中的相機不但是求取謀生的手段,更是觀察世界的眼睛。相機被人們稱作“第三只眼”,對自己的相機,就必須如同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去愛護。
2.多一份心。這是指新聞攝影人的新聞敏感之言。原新華社副社長李仆認為,“一篇報道并不在于文字上有多么優美,表達上有多么高明,而在于誰首先發現它、報道它”。這也同樣完全適用于新聞攝影。新聞攝影人在生活中應該比別人多一份心,能夠敏銳發現某一新聞事實對于當前工作是否有指導意義,能否通過新聞圖片吸引最多的觀眾,在同一個性質的眾多事實中發現最有價值的新聞事實,在事物進展的過程中,在完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遇見有可能發生的事實并及時用鏡頭記錄下來。優秀的新聞攝影人更是應通過自己的鏡頭向讀者揭示新聞背后的新聞。
3.多一種情。這是指新聞攝影人的職業道德與良知而言。新聞攝影人在新聞報道中要遵循職業道德與良知,這是毋庸置疑的,要學會把握,由于鏡頭所記錄的必須要真實,容不得半點虛假。有遠大抱負的新聞攝影人,必有真才,必備真情,必走正道。只有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到照片中,才能將讀者的情感吸引到照片中來。清末學者梁啟超曾說:作文要“筆端常帶感情”。攝影又何嘗不是呢?唯有鏡頭常帶感情的攝影人,方能成為大家。
人們常說,平凡是最美的,大量的精彩,都隱藏在平凡中;平凡,又是最不“平凡”的,只要你有一雙慧眼,處處留心,司空見慣的背后,則是不一樣的天地,在平凡中發現、捕捉精彩瞬間。新聞攝影人面對的是平常的人、平常的事,拍攝的往往是普通人的事,但這些涓涓細流匯聚起來,就會成為社會發展的記錄,成為歷史的見證。新華社總編輯何平說:“生活,是由一個個流動的畫面組成;歷史是由一個個逝去的瞬間構成。作為新聞攝影人,必須知道何時按動或不去按動手中的快門,所要做的就是捕捉、截取并定格具有典型意義的瞬間。懂得并掌握何時按動快門,拍攝的才不僅僅是畫面,而是濃縮的歷史。瞬間,才具有永恒的意義?!?/p>
二、新聞攝影的特征
新聞攝影人在拍攝新聞圖片時必須要掌握新聞攝影的特性。什么是新聞攝影的特性?新聞攝影的特性概括說來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1.新聞性。新聞攝影是新聞,新聞照片反映的事必須是事態的最新發展。
2.紀實性。新聞攝影是利用攝影技術來記錄新聞的,而照相機的鏡頭則能真實地記錄客觀世界,所以紀實性是新聞攝影的又一個特點。
3.瞬間性。新聞攝影是捕捉新聞發展過程中的典型瞬間,如果拍攝的瞬間不能充分地表現新聞事件的本質意義,拍出的畫面表達不了主題,就失去了應該有的新聞價值。
4.形象性。新聞攝影是圖片化的新聞,新聞攝影的新聞性與其他傳播媒介具有相同的共性,而視覺形象性,則是新聞攝影的特殊性。
5.思想性。拍攝的新聞照片應該傳達某種思想和含義。
新聞攝影在飛速發展的現代新聞攝影事業中越來越顯現出其重要的作用,新聞攝影集新聞性、紀實性、瞬間性和形象性集于一身,能將新聞主體的情感和蘊含的思想濃縮在畫面之中,給人以簡潔、震撼的效果,有“一圖勝千言”的作用。
新聞攝影是以附有簡短、精彩的文字說明的新聞照片形式同讀者見面的,它將新聞自身的形象瞬間定格在一幅畫面上。這就要求新聞攝影人必須深入生活,在嚴格遵守新聞攝影規律的前提下,力求拍攝的新聞照片的新聞性與藝術性并存,新聞價值始終是占第一位的,傳遞新聞信息的功能始終是第一位,這條原則必須牢固地樹立在腦海中,不容置疑。新聞攝影要求在內容和形式上實現真、善、美的統一,要選好最佳拍攝點,要運用最佳構圖方式,把握最佳瞬間,讓形象說話。
三、新聞攝影人遵守的規律
新聞攝影人必須遵守新聞規律:一真實是新聞的生命,作為新聞屬類的新聞攝影的第一生命力也是真實性,真實是新聞攝影的本質規定,是新聞攝影賴以生存的根本。因此,新聞攝影人必須遵守以下的規律。
1.時效性強。時間是新聞圖片的第一生命力,因此作者在拍好圖片后,迅速寫好圖片說明,馬上傳給媒體。
2.事實真實。新聞攝影必須堅持時間、地點、人物三位一體的真實性原則。
3.總體真實。不能只顧個別事實或現象真實,要從總體上判斷,并通過圖文結合進行信息互補,使讀者感到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經其事、如臨其境、如感其情的全方位的體驗。才有可能使得新聞攝影真實可信。
新聞攝影人怎樣在瞬息萬變中及時準確地捕捉到最具新聞價值的瞬間?
首先,要掌握熟練的攝影技術。了解相機的原理和結構,只有對自己手中的設備運用自如,得心應手才有可能在新聞事件的“決定性瞬間”出現時將它迅速拍下來。
其次,要有敏銳的新聞嗅覺。從新聞事件發展過程中抓取最具有典型意義和深刻含義的瞬間并對其價值有一個準確的判斷。對看到的事物進行選擇、分析、判斷時,應該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抓取具有全新視覺感受和強烈視覺沖擊力的“決定性瞬間”。
再次,要有新聞從業人員的敬業精神。要想獲取最精彩的照片,就必須深入到新聞現場,而許多現場都是充滿危險的,這就要求新聞攝影人必須具有不畏任何艱難困苦的敬業精神。
四、新聞攝影人抓拍注意的方面
新聞攝影人在日常工作中要注重抓拍,要在實踐中深入生活、仔細觀察、耐心等待,以客觀現實的眼光審視事物的發展。具體來說抓拍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特別注意抓動作。在形象藝術里,攝影是最不怕動的藝術,沒動作的題材,照出來經常是死板的,沒有生命力的。而拍攝對象動得越厲害,照片就有可能越生動、越活潑、越自然、越真實。
2.注意抓住高潮。高潮是某一個事態、某一個動作過程中最飽滿,表現力最強的高峰時刻。經驗告訴我們,抓取高潮要掌握好按快門的提前量,也就是說在真正高潮出現就要按下快門。正如一位攝影家所說:“如果你在取景框里已經看見了這個事件的高潮,這就意味著你已經永遠失去了這個高潮。”這是因為從按下快門到相機快門打開的過程中有一個“時滯”現象。
3.抓神態。有的攝影對象沒有動作,那么可以注意他的神態。人物的表情神態往往是內心情感的表露,有些神態往往無法用語言文字表達。
4.抓細節。細節能使作品更加真實可信;細節能夠增加照片的趣味性;沒有細節往往會導致照片平淡乏味;細節可以進一步深化主題。
5.抓特點。一個人物、一個地方,都具有各自的獨特。反映事物獨特的地方,能使照片的表現力增強。
6.抓懸念。有位名人說過,懸念是吸引觀眾注意力的最有力的手段。許多成功的作品里邊都有懸念,因為它們最能引起讀者的注意,關注將要發生的事情。
7.抓特寫。特寫是特別細膩的描寫。由于繁雜、快節奏的生活,人們很難站下腳來仔細觀察一個事物,所以如果把取景的范圍推向極端,近到無法再近,少到無法再少,畫面精練至極,就會得到強烈的視覺感染力。特寫的表現力不可忽視。
8.抓矛盾。有矛盾就有問題,有問題,就能引人注目、耐人尋味。矛盾也是一種對比,藝術創作如果不能有意識地運用對比,那么藝術表現力就會大打折扣。對比可以產生視覺沖擊力。對比可以引起人們的思考,拓展作品的深度和廣度。對比的因素越豐富多樣,照片的味道就越濃厚。
9.抓極端。許多攝影者不善于把握事物的極端發展和變化,極端化的表現會使作品更加強烈、刺激。
10.抓本質。事物的本質經常隱藏在紛紜復雜的外表之下,這就要求攝影人要培養特別敏銳的感覺、特別深刻的眼光,對生活有自己獨特的感悟,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質。
我們新聞攝影人一定要牢記美國《華盛頓郵報》發行人馬格利說的話:“新聞圖片總是先征服你的眼睛,再征服你的心靈?!眱炐愕男侣剤D片以直觀的感受來打動讀者,對讀者的情感世界產生影響,繼而引發思考。我們新聞攝影人要熟練掌握抓拍的基本功,拍出的圖片形象生動、真實自然、現場感強。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對得起新聞攝影人這樣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