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體育事業的不斷進步,體育產業的不斷發展,體育賽事的直播轉播已經成為新聞媒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之一。而在體育比賽播出的過程中,賽事解說員也扮演者極其重要的角色,一些明星運動員也加入到其中,成為賽事播出的一道風景。本文就以2010溫哥華冬奧會楊揚的解說為例,運用文獻資料法、個案研究法及數理統計法對這種現象進行研究,論述其出現的原因、利弊及對策,以求這種模式可以更好的發展,為我國的體育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
關鍵詞:明星運動員;解說;體育比賽
中圖分類號:20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1)03-0058-03
一、引言
隨著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廣州亞運會的舉辦,大型體育賽事扮演了我國在20世紀第一個十年中的重要角色。賽事的播出豐富了我國電視媒體的內容,為媒體增添了不少活力。而在一場激烈的體育比賽中解說員與評論員責無旁貸的成為了聯系比賽與觀眾的一架橋梁,他們的作用發揮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觀眾對于比賽的認知。近幾年,熒屏上不斷有明星運動員參與到賽事的解說中來。楊揚作為中國冬奧代表團史上金牌零的突破的優秀運動員和中國擁有冠軍頭銜最多的運動員,在明星運動員參與賽事解說的部分有著強烈的代表性,受眾在心理上會給予她很大的信任感,這使得她作為賽事的解說嘉賓有了很好的受眾基礎。本文就以2010溫哥華冬奧委會中楊揚對于女子短道速滑比賽的解說為例,說明明星運動員介入到賽事解說中,在帶來專業性的同時,也存在著很多問題,分析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及利弊,進而為明星運動員更好的解說體育賽事建言獻策。
二、明星運動員參加賽事解說的原因
(一)從體育自身出發
從體育本身出發,體育事業的發展,體育賽事的增多,每年的各大聯賽、世錦賽、世界杯等賽事接連不斷;奧運年、亞運年等“體育大年”的接力出現,為明星運動員提供了解說的機會,是明星運動員參加賽事解說的直接原因。放眼國際體壇,運動項目不斷增加、國際賽事不斷增多,已經成為了當今體壇的特征之一。而在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體育事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趨勢,在群眾體育中,全民健身運動得到了廣泛、深入的普及;在競技體育中,中國體育健兒在國際賽場上取得了一系列優異的成績,為祖國贏得了巨大榮譽。由于經濟實力的增強,綜合國力的提升,群眾對于體育熱情的高漲,我國成功的舉辦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lO年廣州亞運會,必將再掀新一輪的體育狂潮。眾多的體育賽事,眾多的比賽場次,這就要求體育媒介在賽事解說方面做足功課,儲備人才。
(二)從媒介的發展來看,落腳于受眾的需求
從媒介發展出發,媒介產業及體育產業的發展是明星運動員參加賽事解說的間接原因。體育產業作為社會變革中的驕陽產業,正在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當代體育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體育與傳媒的融合,體育傳媒業做為體育產業的一部分,其發展的速度也是飛快的。在市場經濟發展的今天,體育傳媒業(這里僅指電視媒介)要想從中獲得較大的經濟利益,就必須提高其收視率,那么在比賽轉播中有明星運動員的加入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收視率,達成其增加經濟效益的目的。
受眾數量的激增和其對于比賽解說水平要求的提高是明星運動員參加賽事解說的直接動力。我國的傳媒業已經進入到受者時代,受眾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新的“把關人”,一個電視播出的體育事件,一場體育比賽的過程與結果,只有在受眾感興趣并且關注收看的情況下才有意義。在明星效應越來越強烈的當今社會,受眾喜歡看到或者聽到明星運動員對于一場比賽的專業解說,這會給他們帶來精神視覺的雙豐收。另外,受眾人數的增多成為了一種現象,例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在自己家門口舉行,無論是比賽時間和比賽地點,都占盡天時地利人和之利。奧運會期間,央視收視份額高達52.19%,占據全國熒屏半壁江山。從8月8日奧運會開幕到24日閉幕,收看央視奧運轉播及相關報道的觀眾人數累計達11.2億。而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中國體育代表團經過2002年楊揚在鹽湖城取得金牌零的突破之后,隊員表現漸入佳境,奪金點也越來越多,中國觀眾較之以前更加關注冬奧委會的比賽,在這種情況下,媒介的負責人就必須想辦法完善整個賽事播出的過程,請明星運動員來現場或演播室解說體育比賽就成為了一個很好的途徑。
三、明星運動員擔任解說嘉賓的可取之處
(一)明星效應吸引觀眾
從社會學角度來說,明星運動員往往具有“明星”與“英雄”的雙重角色,當然,這種角色或多或少也是從觀眾和體育愛好者身上來的。有一些人,關注看林丹的比賽,關注王漾的比賽,他們會認為這些運動員在有超強的競技水平的同時,還具備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他們的這種作風,在現實生活中是大家學習的典范。這些運動員在賽場拼搏的時候帶著強烈的民族感、自豪感,他們甚至被當做國家的“英雄”來看待。所以學習的明星運動員的參與更能提高觀眾的響應程度。
北京奧運會和溫哥華冬奧會這兩場大型的體育賽事,受到了很多體育愛好者的追捧,這其中有老有少,可有一部分人群卻不能小視,那就是與共和國體育事業共同成長起來的體育迷們。這些退役的明星運動員的解說,可以給這些人帶來很多過去的美好回憶,使人們還可以關注到除了比賽之外的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史。原體操世界冠軍馬燕紅在解說北京奧運會的體操比賽時,就有網友對其這樣的評價:“她在當運動員時就一直關注她,這回第一次聽到馬燕紅的解說就被她的聲音迷住了,專業而富有激情,動聽有韻律。你真是太棒了,我喜歡你,加油!”
(二)增強比賽解說的深入性
隨著傳播手段的發展,觀眾能看到更多的比賽,欣賞水平不斷提高,已不再停留在以前“知道場上在發生什么”的看熱鬧階段。這就需要解說員對項目進行更深入地分析,向觀眾介紹他們不太清楚的東西。明星運動員大都是退役的職業運動員,他們對于自己項目的規則及一些臨時狀況的應對都有著很豐富的經驗和切身的體會,細節之處可以很好的被照顧到,而且場上的運動員大多與自己大多師出同門,談論起來更加熟悉,情感上有共鳴之處,有了他們的解說可以讓觀眾在觀看比賽的同時更加深入地對這個項目進行了解,達到一舉兩得的效果,而這些都是普通解說員做不到的。例如,女子短道速滑500m半決賽的第一場比賽中,楊揚全面分析了第一組的道次情況,并指出周洋在道次排序上的被動性,及加拿大選手潔西卡身高腿長的及起跑快的特點,旨在說明周洋在后程超越中的挑戰比較大。在這一組的解說中,楊揚還為所有的觀眾補充了短道速滑中“危險沖刺”這一專業知識。女子500m半決賽的第二場比賽中,楊揚介紹了短道速滑冰場的專業知識。由于短道速滑和花樣滑冰共用一塊冰場,花滑的冰面要求軟、厚,而短道的冰場要求硬、薄,因此在短道選手滑行的時候,會影響一定的速度。女子500m決賽中,由于不斷有人搶跑,運動員不得不四次重新回到起跑線,針對這一現象,楊揚說:“反復起跑會給運動員的體能帶來消耗?!迸?000mB組決賽中,楊揚還介紹了短道速滑的起源和現狀。
身為運動員的他們,也擁有更多的消息來源,例如,王漾的感冒。王漾在比賽期間患了嚴重的感冒,在她500m決賽當天還去打了吊針,嗓子幾乎說不出話,在這種情況下,她仍然以完美的速度得了冠軍。楊揚通過對這個“八卦”的介紹,很好地詮釋了運動員的頑強作風。
四、明星運動員解說的不足
(一)解說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明星們曾經的戰場是訓練場或者這比賽場,不是演播室,他們在奧運會解說席上還只是初試牛刀,對于一些賽事解說的基本知識了解的還不是很全面,因此在轉播中出現了不少問題。首先是結巴、話語不流暢的現象頻繁出現。以楊揚為例,她解說的冬奧會的比賽場次為(均為女子短道速滑)500m半決賽、500m決賽、1000m半決賽、1000m決賽、1500m半決賽、1500m決賽、3000m接力決賽,據粗略統計,楊揚在解說以上賽事時共有13次的明顯結巴,在500m第一組的比賽解說“危險沖刺”的時候,結巴3次;在解說500m第二組時就出現結巴的現象5次。比賽時也時常有言語不流暢的情況出現,如在解說500m第一組的比賽時,有兩句話只說到一半:“魯特爾還是……”、“這個時候要根據前面的一些……”。其次,明星運動員在解說比賽時的用語不當,口語化明顯?!懊绹x手不會消停”、“攪在一起”、“滑的很猛”(1500m半決賽第二場時楊揚的點評);“周洋要學會利用外國選手,不要一個人和好幾個人在一起折騰”(1500m決賽);“魯特爾滑法很沖,滑不好會在她身上栽”。這樣帶有明顯東北方言的用語對于北方的觀眾可以說是倍感親切,但是對于南方的一些觀眾來說就會在理解上出現障礙,所以在大型體育賽事解說時還是應該盡量避免這些用語的出現。
(二)解說的情感化問題
一些明星運動員在解說時存在著沒有保持中立,感情過分流露,調動情緒方式不恰當,感染力不足等問題。如1500m決賽還剩下最后四圈時,楊揚連續喊了8次“周洋注意節奏”、喊周洋的名字11次、周洋沖線之后又斷續喊了8次“周洋”、在比賽過程中,楊揚有6次明顯的喘息聲,這些現象會使觀眾明顯感覺明星運動員缺乏主持人的基本播音素質,對于什么時候該說什么缺乏整體的認識,這些都表明了明星運動員在解說體育比賽時的不足之處。重要的是這樣過激的表達就像是明星運動員自己的“表演”,感染力不足。1500m賽后,楊揚也自評1500m解說是失態:“確實當時有些失控,太激動了,有些說不出話來了?!薄暗呛芏嗳嗽谝呀浿澜Y果,回過頭來看重播的時候,就會覺得我這樣的解說不合適?!蹦敲慈绾尾拍苡懈腥玖?、調動觀眾情緒?黃健翔在解說2006年世界杯意大利那場經典比賽時的表現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五、對策
(一)媒體加強培養,運動員自身加強學習
對于媒體來講,明星運動員加入到賽事解說的隊伍中來,無疑給這個隊伍增添了新鮮的血液,增加了活力。但是怎么樣去培養和利用這些明星,運動員自身要怎么樣去適應賽事解說的要求,是一個現實的亟待解決的問題。
1.媒體對于轉為職業解說員的運動員的培養
一些明星運動員在退役后,面臨著自身職業的轉換。有些人選擇以職業賽事解說作為自身的出路。例如,前乒乓球世界冠軍楊影經過4年的學習,于2002年6月20日在中國傳媒大學的\"2002主持播音專業的畢業典禮”上拿到了學位證書,并且以較優異的成績被中央電視臺正式錄取。2008年楊影入選叫,國奧運報道主持人國家隊”,擔任乒乓球項目解說員。這說明經過專業學習的明星運動員們在賽事解說上是有一定地解說水平的,解說員的基本功也可以比較到位。所以媒體如果想有一個長遠的打算,而不是為了滿足應時之需,可以為這些退役的明星運動員提供專業學習的機會,為日后打下良好的基礎。運動員自身也多加強賽事解說的專業學習,雙管齊下,找到明星運動員與媒介的較好結合點。
2.媒體組織明星運動員參加演播前臨時培訓
對于一些不需要以賽事解說作為本職工作的運動員來說,賽前參加培訓學習可以在短時間內提高自身的解說水平,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媒體可以請一些資深的體育賽事解說員為這些明星運動員培訓,拿出一些實例為大家作以解讀,帶領大家熟悉演播室的環境,告知在播出過程中應該如何與導播導演進行溝通等問題。這樣,就可以增加他們心中的信心,使他們可以胸有成竹的為大家解說比賽。
(二)專業主持人發揮應有的作用
幾乎所有的項目轉播都采用“專業主持人+嘉賓”的解說組合,嘉賓可以充分解釋技術和講運動員故事,專業主持人則把握全局,配合節目的流程,照顧觀眾的感受。所以,在解說的過程中,專業主持人應該保持較好的應變能力,當嘉賓出錯時,可以及時為他改正,避免尷尬狀況的出現。所以,總體上來說,整個賽事播出的過程還是由專業主持來駕馭的,這就對專業主持人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專業主持人較好的應變能力可以給播出過程增加成功的砝碼。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明星運動員加入賽事解說行列既是我國體育事業發展的需要,也是廣大受眾的需要。明星運動員的解說可以為觀眾提供更多的更加專業的體育知識,滿足受眾對于比賽規則及周邊事物特別是對明星本身的好奇心。但在這個磨合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問題,例如解說水平不夠專業、過分表露自己的情感等。筆者認為通過對轉為職業解說員的運動員進行專業培訓學習、臨時解說員的賽前培訓及加強專業主持人的業務能力等方面的培養可以很好的解決出現的問題。只有這樣,明星運動員的加入,才能在真正意義上促進我國的賽事播出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