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隨著媒介化社會的來臨,大眾媒介對青少年價值觀的影響越來越顯著。為了解不同階段青少年群體價值觀形成中媒介因素的影響狀況,筆者于2010年下半年在沈陽地區8所學校進行了問卷調查,發現媒介因素在青少年價值觀形成過程中發揮著重要影響:初中生價值觀形成過程中傾向于接受與正統學校教育相一致的媒介影響;大學生的主流價值觀受大眾媒介負面影響較大,且媒介依賴性較強;高中生對媒介內容的喜愛度最高,且主流價值觀較模糊和猶疑。
關鍵詞:青少年價值觀;媒介影響;實證分析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1)03-0050-02
當今中國處在社會轉型時期,多元文化和多種價值觀并存。面對這種社會大環境,青少年的價值觀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媒介影響也是其價值觀形成的重要因素。伴隨著電視、網絡成長的一代,他們習慣性地接受著來自影視、網絡遞呈的海量信息,潛移默化中接受著媒介的觀點。為掌握青少年不同階段價值觀形成的媒介因素,我們于2010年下半年在沈陽地區2所初中、3所高中和3所大學進行了一次抽樣調查。共發出問卷1189份,回收有效問卷1099份,其中初中樣本274名,占24.9%;高中樣本258名,占23.5%;大學樣本567名,占51.6%。
一、影響青少年價值觀形成的媒介因素分析
(一)青少年最常接觸的媒介是電視和網絡,且隨著學校層次的44-級其媒介依賴性增強
在回答“您經常收看的大眾媒介”這一問題時,初中生的選擇是電視(65.6%)、網絡(17.6%)、報紙(5.0%);高中生的選擇是電視(51.9%)、網絡(28.0%)、雜志(5.8%);大學生的選擇是電視和網絡并列第一(42.8%)、廣播和報紙并列第三(4.0%)。
(二)六成以上大學生每天收看媒介1小時以上,而四成中學生在周末才會收看
初、高中與大學階段的青少年收看大眾媒介的時間有明顯的不同(詳見表1)。初、高中的青少年“只有周末才會有機會收看”的比例最高(分別是42.0%和39.3%)。而大學生由于應試壓力的減輕,收看媒介的時間和長度更為自由,所以六成以上的大學生每天收看1小時以上。
同樣,對大眾媒介依賴性最強的是大學生,連續幾天不接觸大眾媒介就很難受(包括非常難受)的比例69.4%,其次為初中生58.5%,高中生48%。
(三)高中生對媒介內容的喜愛度最高、大學生最低
高中生群體最易對媒介內容產生興趣。在回答“是否有最喜歡的偶像劇”這一問題時,持肯定回答的高中生比例最高,為44.1%;其次是初中生(37.9%)、大學生(26.8%)。
在回答“是否有最喜歡的動漫”這一問題時,持肯定回答的高中生比例(74.1%)最高,其次是初中生(62.5%)、大學生(43.7%)。


同樣,高中生有最喜歡的書(72.9%)、最喜歡的廣播節目(44.7%)、最喜歡的電視節目(58.7%)和最喜歡的電影(63.8%)。詳見表2。
(四)“書(包括雜志)”成為青少年最喜歡歡的媒介
由于不同階段青少年自身的心理特點和生活學習規律,其對媒介內容或類型的偏好也各自有著各自的特點。正如表2中我們看到的那樣,“書”和“動漫”成為中學生的最愛。而大學生最喜歡的是“書”(56.4%)和“電影”(54.1%)。
二、媒介因素影響F的青少年價值觀分析
(一)大學生群體對大眾媒介傳播的主流價值觀認同比例最高
調查顯示,對大眾媒介傳播的主流價值觀認同比例最高的是大學生69%,其次是初中生61.4%、高中生50.2%。
然而,不同青少年群體對大眾媒介傳播的主流價值觀認同程度有一定差別(詳見表3)。初中生“非常認同”的比例最高,為19.7%。分別比高中生和大學生的此項比例高10個百分點和13個百分點。大學生“一般認同”的比例(62.4%)最高,比初中生和高中生高出20多個百分點。高中生態度模糊的比例(36.2%)最高,大學生比例(23.9%)最低。
(二)初中生對媒介宣傳的先進人物態度最為積極、高中生的懷疑性最強
初中生對媒介宣傳的先進人物態度最為積極,近四成初中生會“主動去看,深受教育”;其次為大學生(27.3%)。高中生的懷疑性最強,74.3%的高中生選擇“有時會看,半信半疑”;其次為大學生(65.9%)。大學生對媒介宣傳的先進人物的否定比例最低,僅占6.8%。詳見表4。
(三)六成以上青少年“相信或有些相信”真愛永恒,大學生比例最高
調查顯示,有61.8%的青少年“相信或有些相信”真愛永恒。選擇“相信或有些相信”的不同群體青少年比例相近,其中,大學生(65.4%)比例最高,其次為初中生(59%)、高中生(57.9%)。持“不清楚”比例最高的是初中生(25.1%)比大學生(14.4%)高10多個百分點。而高中生“非常不相信”的比例(14.2%)最高,比初中生(4.8%)高近10個百分點。
(四)大學生群體更易于相信“一夜成名”,初中生則更傾向“腳踏實地”
五成以上大學生“相信(或有些相信)一夜成名”,其比例為51.6%;其次為高中生48.2%,初中生38.1%。持“不清楚”態度的初中生為21.8%,大學生為17.1%、高中生為13.6%。初中生“不相信一夜成名”的比例最高,占40.2%,其次為高中生(38.2%)、大學生(31.2%)。由此可見,大學生群體對“一夜成名”抱有更多的幻想,反而不及年紀最小的初中生清醒。
(五)七成以上青少年有著正確的“正邪觀”,初中生的“正邪觀”最鮮明和正確
調查顯示,初中生“非常相信正義終將戰勝邪惡”的比例(52.7%)比高中生和大學生的此項比例高出16個百分點以上,“非常不相信”的比例最低2.1%;“不清楚”的比例也最低6.6%。高中生“不相信”比例最高,為24.5%。其次為大學生-(14%)、初中生(10.3%)。大學生“不清楚”的比例(15.1%)最高,其次為高中生(13.3%)。
(六)八成以上的青少年認同共建和諧社會,初中生認同比例最高
調查顯示,初中生“非常認同共建和諧社會”比例(61.7%)最高,其次為大學生(51.9%)、高中生(40.4%)。“一般認同”的比例為大學生33.7%、高中生31.4%、初中生26.2%。高中生“不清楚”的比例(18.1%)最高,其次是大學生9.4%、初中生7.5%。
三、結論
通過以上數據,我們發現,初中生的價值觀最為積極和正面。這與其主流價值觀認知來源有一定關系。據調查顯示,初中階段占第一位的主流價值觀認知來源“學校教育”(39.7%)比第二位的“大眾媒介的宣傳”(26.6%)高13個百分點。在初中階段,正統的學校價值觀教育顯然成效顯著,初中生傾向接受大眾媒介中與正統價值觀教育相一致的影響。高中生和大學生的主流價值觀來源占第一位的是“大眾媒介的宣傳”(31.6%),“學校教育”(29.9%)緊隨其后,第三位的“社會影響”(17.1%)比例要低于前兩者10多個百分點。在高中和大學這兩個階段,特別是大學階段媒介力量在價值觀影響因素中不斷加強,使得正統的學校價值觀教育的力量進一步消減。長期以來,中國教育的單向、不平等、強制的方式使青少年形成了偏執和逆反的心理,隨著年齡的增長,使他們更傾向于在大眾媒介中尋找平等、自由、理解和安慰。于是,個人主義、利己主義、消費主義甚至頹廢主義等非主流價值觀得以在青少年的頭腦中滋生、蔓延。如果任期發展,后果不堪設想。為此,我們一方面應加強對大眾媒介的規范與管理;另一方面要加強青少年的媒介素養教育,建立適應不同階段青少年特點和需求的媒介教育體系,盡快將媒介素養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之中,通過學校、社會、家庭三個方面進行系統地媒介素養教育,提高青少年的媒介素養,使其能夠自覺地從大眾媒介中汲取營養和有益的成分構建自身正確的價值體系,培養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