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成就報道是我國新聞媒體必須面臨的政治任務,過去,它通常以一種宏大而空洞的政治話語方式出現,以數字堆積、成績羅列的枯燥特性,令眾多媒體感到“吃力不討好”。南寧電視臺《南寧新聞》“喜拍南寧新變化”系列活動,積極探索成就報道使用大眾日常話語方式表達的新途徑,為時政新聞欄目如何做好成就報道做了一次有益的嘗試。
關鍵詞:成就報道;市民;網絡;話語方式
中圖分類號:G2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1)03-0126-01
一、大眾話語:讓成就報道“見人見物”
法國哲學家米歇爾·??聦⒃捳Z方式分成三類,分別是:政治話語方式、知識精英話語方式、大眾日常話語方式。政治話語方式是成就報道中非常常見的話語方式,但也容易使報道宏大而空洞。因此,在“喜拍南寧新變化”系列報道中,我們著重強調了大眾日常話語方式和大眾親身參與,使成就報道“見人見物”,請群眾或是當事人講述成就,無疑是最有說服力的。從2010年6月到2011年1月,在長達半年多的系列報道中,市民一直是鏡頭前的主角和訴說者。在“喜拍南寧新變化”舉行之前,南寧電視臺制作了宣傳片,每天在南寧電視臺各頻道熱門時段反復播出,邀請市民參與記錄南寧市城市建設取得的成就和變化。我們的邀請得到了市民們的熱烈反饋,每周報名的市民都有近百人。
在活動中,我們注重讓市民感受和說話,每期“喜拍南寧新變化”都會選定一個主題,例如“出行新體驗”、“暑期小記者體驗新地標”、“聚焦四個年五場攻堅戰”、“打造中國水城”等,然后由記者帶領‘‘喜拍團”參觀各個具有代表意義的現場。
在報道中,我們特別注意讓成就報道故事化、事例化,提高成就報道的可看性。例如,在2010年12月31日的《喜拍南寧新變化:感受工業振興的魅力》報道中,記者從眾多前往南南鋁業參觀的成員中,選取了1968年曾在此工作過的覃保泉作為報道中的核心人物,通過他引領電視機前的觀眾了解南南鋁業發生的今昔巨變。
二、網絡參與:讓成就報道順利“接地”
網絡一直被認為最具平民特質的媒體,網絡的參與低門檻,也讓它成為最接近民意的渠道。在本次系列活動中,南寧電視臺首次在電視新聞報道中強化了網絡的角色。
“喜拍南寧新變化”系列報道活動開始前,南寧電視臺《南寧新聞》欄目與臺屬網站——南寧電視網合作,推出了“喜拍南寧新變化”專題網頁,市民可以在網上了解活動的基本情況介紹,還可在報名。活動進行中,專題網頁及時更新“喜拍團”成員拍攝的照片,并設置了網友投票功能;網友還可以通過論壇或微博,對刊登的攝影作品發表評論。在南寧電視網的“老友微博”中,專門開辟了“喜拍南寧新變化”話題,網友可參與討論,參加“最能代表南寧的三個城市新地標”等選票活動,網友的選擇結果最終在頒獎晚會中公布。
據不完全統計,活動開展期間,點擊“喜拍南寧新變化”網頁及參與討論、互動的網民共有近十萬人次。2011年1月15日,頒獎晚會舉行,南寧電視網對晚會提前做出了預告,并播出了晚會視頻,上萬名網民通過網絡了解了“喜拍南寧新變化”系列報道活動的由來、進展以及拍攝成果。
三、搭建舞臺:市民參與讓成就報道深入人心
2010年“喜拍南寧新變化”系列活動開展以來,共征集到市民攝影作品500多份,照片1200多張?!赌蠈幮侣劇窓谀慷ㄆ谶x擇有一定代表意義和攝影水準的作品播出,并配有音樂、解說和作者的介紹,使市民的熱情充分得到尊重。
2011年1月15日,2010年項目建設巡禮暨“喜拍南寧新變化”大型攝影攝像活動頒獎晚會舉行,南寧市市委副書記劉長林等領導與參與本次活動的熱心觀眾一起,回首了過去一年南寧建設發展的新成就,18位普通市民獲獎。在晚會中,我們特意設置了一個“喜拍團”成員訪談的環節,讓“喜拍團”成員們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述他們眼中、鏡頭里所看到的南寧變化。在訪談中,攝影愛好者唐秀森講述了他拍攝《新變化的建設者》系列照片時,親眼看到南湖隧道、南寧大橋從無到有的過程;
《中國水城建設》系列照片的作者盧伊琳對比了臭水溝變身花園廣場的巨大反差;重大項目——廣西體育中心的建設者回顧了這座意義重大的建筑建成的點點滴滴。他們的講述,和有關部門的權威發布一起,使南寧城市建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形象生動而又全面權威的展現在了廣大市民面前,使這次成就報道更加讓人印象深刻、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