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標準》強調“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近些年來的中考試題中古詩詞析的試題逐年增多,成為常見的一種題型,然而考生在做詩詞賞析題時,往往茫然無策。如何迅速準確地解答這類考題呢,我認為只要有意識地積累感悟和運用掌握一些賞析技巧,還是容易應對考試的。
古詩詞賞析的閱讀與題解一般包括對古詩詞標題、作者、內容、注解、主題等方面的全面閱讀與理解,看清要求規范作答。
一、理解古詩詞的標題
詩詞的標題是古詩詞的“眼睛”,考生如果能透過這個“眼睛”去分析理解標題所告訴我們的信息,那么把握古詩詞的主旨就會很輕松。古詩詞的標題一般包含下列幾種信息:
1.揭示詩詞的主要內容:如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孟浩然的《過故人莊》等。
2.交代寫作的主要目的。如劉長卿的《送靈澈上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趙翼的《論詩》等。
3.點出吟詠的主要對象,如杜牧的《赤壁》、杜甫的《望岳》、崔顥的《黃鶴樓》等。
4.點明抒發的主要情思,如馬致遠的小令《天凈沙·秋思》、范仲淹的《漁家傲·秋思》、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
此外,古詩詞的標題還含有其它的信息,如主要事件、書寫的范圍、時間地點等等,只要我們抓住標題的重要信息,就能深透到詩詞的核心。
二、走進古詩詞的作者
古詩詞的作者一般是包括詩人的生平經歷、思想感情、藝術風格等,掌握了這些基本的內容,我們在賞析古詩詞時就能對古詩詞進行得心應手的閱讀與理解了。為此,我歸納了一些古代詩詞作者的風格:李白詩追求理想、熱愛祖國、蔑視權貴、鄙視塵俗;杜甫詩憂國憂民、胸懷博大、沉郁頓挫、愛憎分明;范仲淹慷慨激昂、蒼涼悲壯、意境雄渾、憂國憂民;辛棄疾詞縱橫慷慨感時激情,豪放激切,柔中帶剛;李煜詞頹靡傷感卻又細膩感人,歐陽修詞清麗明媚而又語近情深。李清照詞婉約凄切,楊萬里詞新鮮活潑。只要我們對古詩詞的作者的風格有初步了解,那么在我們在對中考古詩詞賞析的時候會帶來一定方便。
三、感悟古詩詞內容
感悟古詩詞內容,把握古詩詞主旨。感悟古詩詞內容是讀古詩詞的閱讀與理解基本要求,是進行賞析,評價的前提,古詩詞的主旨多樣,或是作者表達的某種感情、或隱含生活的某種道理、或是古詩詞作者曲折表達自己的人生際遇、或是詩人對社會、對人生、對歷史的某種總結等等。具體來說,古詩詞的常見內容有思鄉、懷遠、詠史、懷古傷今,離情別緒、春恨秋悲、人生際遇等。可看下列示例:馬致遠的小令《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首小令整篇營造了一個悲傷凄涼的意境,“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這九種景物惟妙惟肖,為世人繪出一幅山水長卷,不同的景物天衣無縫地融合在一起,不得不令人拍案稱奇,最后不禁發出“斷腸人在天涯”的感慨,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是濃濃的思鄉之情,甚是感人。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首詠史詩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現了詩人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氣。
四、巧用古詩詞注解
古詩詞賞析試題中,命題人有時會給出一定的注解,這些注解,或交代了詩作背景、或提示作者生平,或介紹有關典故等,這些注釋都是幫助我們分析理解古詩詞主旨的重要組成部分。當然,也很可能是命題思路的著眼點。所以應關注命題人的意圖,對照試題,反復斟酌。如:山東省淮坊市2010年初中畢業學生水平考試試題中,讓考生閱讀黃庭堅的《夜發分寧寄杜澗叟》完成試題:夜發分寧寄杜澗叟(注)“陽關一曲水東流,燈火旌陽一釣舟。我自只如常人醉,滿川風月替人愁。”[注]寫于詩人早年離開家鄉分寧去外地做官之時。這首詩最后兩句運用了什么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通過閱讀詩的內容,再結合這個注釋我們大致可以了解這首詩的主旨是作者不說自己愁,而說“滿川風月替人愁”,移情于(景)物,以(景)物寫人,含蓄生動地表現了作者難以排解的離愁別緒。
五、審清古詩詞題干
在做古詩詞賞析試題時,審清題干是做好試題的切入點,題干一般有客觀試題和主觀試題:客觀題即選擇題,它包括判斷,賞析等子題型,判斷選擇時應看是否曲解原意張冠李戴,看是否隨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貶低。看是否以假亂真,魚目混珠等。主觀題包括填空簡答,品析等子題型,在概括表述時應從關鍵詞語上、關鍵詩詞句上、修辭手法上、作家的風格上著手。只有審清題干,我們才會得心應手,規范答題。
上述古詩詞賞析的閱讀和理解技巧,只是筆者在教學中總結的一些粗淺體會,總之,語文是一門需要通過大量課外閱讀提高素養和底蘊的學科,古詩詞作為語文學科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更需要學生平時多誦讀、多感悟、多探究。惟其如此,學生才能成為考場上的常勝將軍。
(作者單位:河南省平輿縣第五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