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課程標準》倡導“任務型”的教學途徑,使教學活動要延伸到課堂之外,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是英語課程的重要任務之一。由此可見,指導學生如何進行有效的預習是我們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發展自主學習的一條途徑。“預習”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是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它作為學習過程的起始階段,在提高學習效率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通過預習,學生可以了解學習內容的重難點,認識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找出自己的疑問和困惑,從而為他們接下來有的放矢地聽課學習做好準備。預習習慣的養成,不僅可以大大提高課堂效率,還能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授之一魚,只供一餐,授之以漁,可享一生。”因此,我在教學中不斷摸索,如何讓同學們進行有效預習。下面是我的一點總結。
一、做好單詞、詞組、句型的預習
在小學幾乎沒學英語,所以預習英語單詞時,我必須在前一天帶讀新單詞,然后回家聽錄音初步掌握生單詞的讀音,這樣才能保證讀音準確。還有詞義要明確,詞性要明了,對于四會(聽、說、讀、寫)的單詞,還要求拼寫正確。預習詞組、句型和課文的重難點,可充分利用課后注釋加以明確,初步了解所要學習的內容。
在預習單詞、詞組、句型的時候,可充分發揮英語詞典的作用。從我們的現有水平來看,影響我們預習的主要因素是:知識面窄,詞匯量小。這就要求我們要盡快學會查閱字典等工具書。預習過程中碰到不好猜的關鍵詞,有的同學干脆胡亂編造一個,這種現象是很平常的,這完全出于一個字——懶。我們要學好英語,必須多查勤翻字典,并逐步達到查得快,查得準。查字典時,特別要注意詞的習慣搭配,一個實義詞,往往由于其后搭配的小詞不同,而意義各異。例如:talk to sb.意為“和某人談話。”而talk about sb.卻是“談論關于某人。”大量的短語動詞,大都由于動詞后面搭配的介詞或副詞不同而改變詞義,例子不勝枚舉。通過英語解釋也使我們的詞匯量得以進一步鞏固和擴大。
英語是一門外語,有的同學認為沒教師教就不會讀,也就無法談預習。其實不然,英語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是非常必要的。通過聽錄音預習跟讀對新學知識進行大概的了解。大部分學生通過課前聽錄音已經對大部分的單詞或對話能夠認讀了。有個別較難學的,他們會留在課堂上認真聽老師教讀。這樣他們在課堂上學起來就可以比較輕松,也可以比較快地掌握新內容。例:在學習初一上冊Module 3 Unit 2 “Where is the library?”時,學生預習時先聽音指讀課文,根據課文內容,提出問題,自己嘗試解決問題,東西放在哪里用英語如何表達等。讓學生在學習新知識之前,對所學內容能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在上課時,我發現還沒有教授新知識,有些預習好的學生已經會用next to,behind,in front of表達方位了。記得在學初一上冊Module 5 Unit 1 Have we got any oranges?這課學習水果、蔬菜、肉食類,及句型Have we got any…?我布置的預習作業就是讓學生準備好將要學的水果蔬菜帶到學校來,沒有實物的,就在紙上畫出來制作成單詞卡(肉食類都用卡片),讓學生對照實物或圖片認讀英語單詞。第二天的課堂上,我就讓學生拿出自己的水果,讓他們說說這些水果的英文名稱,以此來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一旦學生說對,我就對他大張旗鼓地表揚一番。因為對于一個學生來說,學習的最大樂趣在于經過艱苦的努力而獲得成功,成功的學習,再受到教師的表揚,能不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預習習慣嗎?因此,我在評價任何一個學生時,從不輕描淡寫,而是充滿深情。碰到學生精彩的表演,我常常會說:“Great! Boys and girls, clap your hands!”或“Good! Boys and girls, say OK to …”接著全班就會鼓掌對其表揚,輪到抄寫作業,有時讓預習、復習充分的學生少抄一遍,以此為獎勵,所以在任何一個地方都可看到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同時根據學生回答的具體內容,有針對性地指出好在哪里,如語言語調,發音準確,聲音響亮,使學生知道自己的長處,增強信心,從而激發其學習動力,保持他們的學習興趣,即保持他們的預習習慣。在學水果蔬菜的這節課里,我只是著重教了一兩個發音較難的單詞:potato,tomato 以及它們的復數形式:potatoes,tomatoes其它都是讓學生自己做小老師教大家教,教學效果很好。通過預習,老師上課的效率高了,學生在課堂上的成功感也增強了,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力。
二、做好英語課文的預習
在預習課文時,應要求學生在預習單詞的基礎上,先仔細聽幾遍課文的錄音帶,如果一下子聽不明白也不要氣餒,可以要求學生把課文當閱讀材料來用,認真閱讀幾遍,對于剛才沒有聽明白的地方,要特別留意,然后再聽一遍朗讀帶,看看原先沒聽清楚的地方是否已經明白,接下來再細心研究課文,找出課文中的重要知識點。可以把自己有疑惑的地方先畫上標記,然后再去查閱相關資料。由于語言是有聲的,要想在大腦皮層形成清晰的條件反射,保持較長聯系,通過聽覺神經來加強刺激,就能更好地記憶。朗讀是學好英語的基本要求。朗讀課文不僅有助于我們記單詞,而且有助于我們將重點放在語段上,促使我們正確理解句子之間邏輯關系,及其某些語言手段承上啟下的連貫作用。對初一的學生來說聽英語和讀英語的習慣很重要,學習英語是從聽起步的,聽是前提,只有聽得懂,才能說得準,說得好。用心地多聽他人說英語,有助于培養孩子對英語的敏捷反應。初一學生的模仿性很強,因此在英語起始階段,要多訓練學生靜心聽,這樣,發音易到位,模仿效果好。我們沒有那種純英語的生活環境,所以一定要多聽聽磁帶,一般聽錄音的發音都是比較標準的,學生多進行模仿,有利于培養學生語音、語調、節奏、語感等。每個模塊第一單元是對話,第二單元是短文,這是我們每個單元學習的重點,所以預習好了短文,對學生掌握所學單元的重點,將有非常大的幫助,本人所采取的主要方法如下:
1.讓學生將短文通讀至少兩遍,大體了解課文所要學習的內容;
2.查找生詞的漢意和讀音,然后再通讀一遍課文;
讓學生分段閱讀,用筆記本或在課文上劃出重點詞語和習慣用語;
3.學生分段閱讀后再查有關資料上對課文的要點難點分析,將這些知識抄寫在課文對應的地方或對應的頁面上。在沒有弄懂的地方打上記號,在課堂上認真聽講或舉手提問;
4.將課文逐句逐段譯成漢語,不會譯的地方記下來,準備聽老師逐段講解或向老師提問;
5.逐句逐段譯完課文以后,再從頭至尾讀一遍短文,這時對原文會有更深的了解。
三、做好預習筆記
由于英語本身比較靈活,條條款款多,不易掌握。這就要求學生在預習中學會整理、綜合、歸納、對比等方法。譬如,哪些名詞復數要加s,哪些要加es?哪些動詞后可加賓語,哪些動詞后不可加?哪些詞在不同的情況下要用不同形式?又如,give off與give out,many與much,any與some,have與has,do與does,in與with,lie與lay;等等,它們之間的區別究竟何在?什么情況下該用哪一個?不少同學對這些問題就象亂麻一團,茫無頭緒,但如加以整理,分門別類,做好摘錄卡片,這樣一歸納不就一目了然了。整理過程是加強記憶的一種好方法,而且還有利于我們對課文的理解。
做好預習筆記須做到以下幾點:
1.摘抄新舊短語和表達法。舊的短語和表達法一段時間不用,很快就會生疏,每一次復現都是一次有效的復習;
2.摘抄典型句型,這樣可以不斷豐富我們的語言材料和語言知識;
3.要注意把預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點記錄下來,以便聽課的時候有針對性;
4.預習筆記可以同課堂筆記合一,使課堂筆記成為預習筆記的補充和延伸。
5.通過抓住句子主干這一辦法,將文章關鍵詞挑出,增加自己對整篇文章的把握。
四、及時檢查預習的效果
為了檢查自己的預習效果,可以通過老師的課堂提問和筆記方式檢查,還可以充分利用課前十分鐘進行檢查。也可以自己向老師提出問題,然后模仿作口頭回答。此外,通過一選擇題來檢查自己的預習效果,也是可以的。這些做法為的是幫助我們思考,檢查我們對課文的理解程度,是否達到預習效果。預習好一篇課文,相當于學會這篇課文的一半,但是同學們不能因預習好而不聽老師講課,這樣就前功盡棄了。
教育家赫伯格。喬伊曾說過:“21世紀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這說明了學習方法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學中,教師習慣于探討如何更新自己的教法,而往往忽視了學生學習方法的傳授。我們要實現新標準,必須既重教法又重學法。學習方法是貫穿學習始終的,學生掌握了好的學習方法,就等于掌握了開啟知識寶庫的鑰匙,就能更好的實現自己的理想,走上成功之路。
(作者單位: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長崗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