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和諧課堂?和諧的課堂應該是充滿活力、情趣與智慧,能夠讓教師體驗挑戰,使學生享受學習的課堂。和諧課堂,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能做到全員參與、全程參與和有效參與;和諧課堂,師生之間有愉快的情感溝通與智慧交流;和諧課堂,充滿著自由輕松的氛圍;和諧課堂,真正地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腦、動手、動口,通過觀察、模仿、體驗,在互動中學習。
那么,如何營造和諧課堂,從而促進有效的課堂教學呢?
一、尊重是營造和諧氛圍的基礎,更是促進有效教學的基石
中國教育家魏書生曾說過:“人心與人心之間,就像高山與高山之間一樣,你對著對方心靈的大山呼喚:我尊重你……那么,對方心靈高山的回音便是:我尊重你。”教師教學的對象是學生,他們追求人與人之間的平等交往,他們都有著強烈的自尊心,同時更需要別人對他們的尊重。
記得在一次公開課上,聽一位教師上《景陽崗》一課。只見教師的講解生動,學生的討論激烈,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所有的人都被武松和老虎搏斗的精彩片段吸引。這時,有一個學生高高地把手舉了起來,問道:“老師,老虎的腳掌有幾個爪子?”這位教師一震,顯然她在課前沒有預設這個問題,只見她的臉紅一陣,青一陣,懊惱地揮了揮手,說:“老虎的腳掌有幾個爪子跟武松打虎有什么關系?你怎么不問老虎身上有幾根毛啊?”全班同學都哈哈大笑了起來,那位學生在笑聲中低下了頭。在之后的半節課中,他再也沒有舉手。
很多時候,學生提出的問題并不是很有價值,偏離了教師的教學預想。這個時候,老師要尊重學生,同時也要善于發現其中的合理成分,看到學生積極思維、大膽表述的優點。這樣,不僅維護了學生的自尊,也培養了學生參與提問的熱情。教師對學生的尊重換來的是學生對教師的尊重。課堂才會開出和諧之花。
二、溝通是營造和諧氛圍的方法,更是促進有效教學的關鍵
現代教育理論指出:教學過程是一個以認知活動為中心,情感、意志等其他心理活動伴隨的過程。課堂上教師教育教學的對象是學生,是具有人的情感的生命個體,課堂上教師不僅要關注課程更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所以說,師生間的溝通是否有效直接關系到營造課堂上的和諧氛圍的成功。
1.善于傾聽。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是多向交流,是一種平等和諧的關系。教師善于傾聽,真誠欣賞孩子,擺正自己的位置,努力營造一種積極寬松的學習氛圍,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學生獨立思考,在課堂上敢想、敢說、敢做。
我在教學《推敲》一課時,講到: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興寫成的那首小詩,覺得“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中的“推”字用的不妥帖,或許改用“敲”恰當。有一個學生突然舉手,我以為他有什么急事就示意讓他說話。誰知他卻說:“老師,我認為用‘推’好。這時有的孩子就急了說用‘敲’好。霎時,教室里分成兩派,互相爭執。怎么辦?我沒有制止學生,而是耐下性子微笑著對他們說:“那好,請同學們依據當時的情景想象討論一下,說出自己的理由,我們要以理服人。”一番討論之后,孩子們的發言令人欣慰。
2.關注全體學生。一節課中,教師在檢測目標的達成度時要關注課堂中所有學生的反饋情況,如果僅限于個別成績較好的學生回答問題,而不關注其他學生,那么,這些不被關注的學生就會逐漸覺得自己沒有受到重視,從而失去了學習的動力。因此,在課堂上我經常站在學生中間講課;學生進行課堂練習時我會走到學生身邊進行個別指導,特別是對于學習能力相對較弱、學習習慣不良的學生我會給予更多的指導,使他們感受到自己正受到教師的關注。
3.適當表達自己的想法。心理學研究表明,教師對學生保持有欣賞和期望的態度,學生的自尊心就會得到增強,并在這種特定的環境中促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激發學生的潛能,使學生變得更聰明、更活躍。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應充分表達自己對學生的情感,如學生在寫作業時,對書寫較好的同學進行及時的表揚。并能通過身體語言與學生進行交流,摸一下學生的頭、拍一下學生的肩膀、對學生豎起大拇指等等,都能體現出教師對學生的欣賞,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愛。
師生之間有效的溝通還會延續到課外,課后的溝通能及時彌補課堂上的不足,拉近師生間的關系,這對于今后的課堂教學起到非常大的促進作用。相信只要教師捧著一顆真誠的心與學生進行溝通,學生將帶給教師更多的驚喜。
三、情境是營造和諧氛圍的手段,更是促進有效教學的保證
葉圣陶先生在《小學國文教授的諸問題》一文中指出:“教育所以可貴,乃在能為兒童特設境遇使他們發生需求,努力學習。所以國文教授也須為學童設備一種境遇,引起他們的需求。”由此可見,創設情境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1.運用多媒體創設情景營造和諧氛圍
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結合課文內容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第三冊的《動物過冬》這篇課文,我設計了一個課件,一開始畫面出示秋末冬初的大森林,按一下鼠標,一只小螞蟻爬了出來,我及時問:小螞蟻在森林里看到了什么,提出了什么疑問,從而引入了新課。接著畫面出示燕子、杜鵑、黃鸝等飛向南方,喜鵲壘窩、青蛙刨洞等情景把學生帶入情境。又如第五冊的《游動物園》一課,我把大象、老虎、獅子、長頸鹿、猴子、孔雀等動物的樣子、神態和動作,用多媒體軟件顯示出來,尤其是孔雀開屏,艷麗的尾巴展開著,就像真的孔雀站在學生面前開屏,學生的學習興趣很濃。最后,我還用多媒體軟件顯示課文沒有出現的幾種動物,讓學生欣賞它們的外形、神態等,激起興趣后,再讓學生進行小練筆(仿寫),效果很好。
2.利用生活經驗創設情景營造和諧氛圍
語文教學中,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入境演一演,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學《秋姑娘的信》這篇課文時,讓學生分角色扮演秋姑娘、大雁、青蛙、松鼠,演繹課文的故事。學生在入情入境的表演中,不但明白了課文所蘊含的秋天到了,大雁要飛回南方去過冬,青蛙準備冬眠,松鼠準備過冬食物等科學知識,而且學到了禮貌語言,體會到了秋姑娘對小動物們的關心,培養了學生的交往能力。
總之,師生間互相尊重、課堂上良好的師生溝通及有效的情境創設是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促進有效的課堂教學的三要素。當學生在和諧的課堂中學習,學生會學得開心,學有所得,課堂的效率會在這樣的和諧氛圍中得到有效的提高。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施橋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