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培養班干的獨立工作能力,我想讓班干自己組織一次班會,主題自選。但有一個要求:激發全體學生的參與意識,調動全體學生的活動熱情。
這天,少先隊大隊開展革命傳統教育,組織了學生看電影《白毛女》,想不到的是,今天特時尚的學生,對這部老掉牙的電影竟也有了興趣。電影散場后,同學們嘰嘰喳喳的麻雀一般鬧開了。于是,我和語文老師、語文課代表一合計,決定在班上搞一場辯論會。因為時下的學生太會說了。
一切都是他們的“自編自導自演”,無需我這個班主任和他們的語文老師的幫忙,我們都只是一個忠實的“觀眾”。
教室被改成了辯論會的會場:
正前方的黑板上三個醒目的大字“辯論會”,這倒沒引起我的注意;只是大字下面的“辯題——黃世仁的逼債,對嗎?”卻讓我是一陣陣擔心——
也有這樣的辯題?地主黃世仁逼債,逼死了楊伯勞,這是封建地主階級對農民犯下了不赦之罪。已是不爭的事實,何來對與不對之辯?
盡管我很擔心,但考慮到孩子們已作了準備,如果過多地“指示”,怕傷害了孩子們的積極性;還是讓他們來一回鍛煉吧!
辯論會開始了:
首先開口的正方代表發言:黃世仁逼債,不對!他從戲劇的主題到相關的歷史背景;有理有據地分析、人情入理地辯說。觀點鮮明,應該說是說服力極強。
我想,這開場的掌聲肯定是非他莫屬了。
可我料想不到的事情竟發生了:除了幾聲零星的同盟者的掌聲,其他同學大都是耷拉著腦袋,漠漠地看著剛才發言的同學。
在我的不解與疑惑之中,反方上場了:“黃世仁逼債,是對的!”
語出驚人,我分明覺得我的背心上沁出一層細汗。只見反方的辯手是侃侃而談,滔滔不絕。從欠債還錢的古理,到今天催債的法律條文;可謂是理由十足,辯說得是天衣無縫……
我瞠目結舌,無話可講。想不到我的學生竟有這般的《白毛女》新解。我在心里想著,我此時此刻的已聽慣了我的說教的學生們,肯定是大驚失去色。
然想不到的事又來了:待反方的話音剛落,教室里是掌聲雷動。不用說,這樣的“新解”成功了!更為叫絕的是辯論會主持人的總結:反方的新見解,正是當今的新思維!
我幾乎是傻了一般,呆呆地看著我的這些學生們:難道,這真的就是我們要提倡的新思維么?我實在不敢往下再想,因為我一想到這樣的問題我的心就莫名其妙地慌亂起來。
偏偏這還不是個案特例,語文老師一堂課外閱讀討論課:在討論朱自清的名篇《背影》中的父親的形象,竟也有新解:父親的過鐵道,是違反了交通規則,缺乏教養;這樣的父親還能成為孩子的榜樣嗎?
這又是一個新見解?
逼死人命,為其叫好;關愛子女,反遭批評。
這就是新思維?
我實在想不明白:為什么這些急進偏頗的“新”總與我們的善良、美好相悖?他們挑戰的僅是我們這些文學作品中的主題與形象?
倘若真的是如此簡單的話,那我的擔心就成了杞人憂天。
但愿如此吧!
(作者單位:安徽省樅陽縣樅陽鎮老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