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學詩》一文選自人教版教材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是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所選的內容是古代著名長篇小說中幾個經典片段,基于初三學生有了兩年學習小說的經驗,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定位于“引發學生閱讀此類小說的興趣,培養學生對古代名著的熱愛”。因此,以《香菱學詩》一文為引子,如何激發學生閱讀《紅樓夢》的興趣,如何為學生打開《紅樓夢》這座文化、思想、藝術殿堂的大門,是我極力想解決的問題。
《紅樓夢》是“一曲封建社會女性命運的悲歌”,香菱更是命運多蹇的苦命人,她難得空閑苦吟詩文,求得精神寄托,當探春誠心請她入社,香菱笑道:“姑娘何苦打趣我,我不過是心里羨慕,才學著頑罷了。”筆者認為,“苦命”“苦吟”難敵一“頑”,一個“頑”字,似有千鈞重量,壓在心頭,如有萬千言語,不吐不快。
一、細讀香菱之苦命
《紅樓夢》中最為命苦的就是香菱,她剛一出場就得到癩頭和尚的判詞——“有命無運,累及爹娘”;曹雪芹在副冊里也安排了她的命運——
根并荷花一莖香,平生遭際實堪傷。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鄉。
香菱原名:甄英蓮(暗示著其命運:真應憐)。
她遇上一個不負責任的家人霍啟。霍啟在熱鬧混亂的元宵夜丟下她獨自在大街上,自己去上廁所,導致她被拐走。
她遇上一個陰險貪婪的人販子。人販子不但拐走她,還把她連許兩家,結果發生命案,使她嫁給馮公子的美夢成了泡影。
她遇上一個迂腐書生馮淵。馮淵因為真心愛她,雖然買了她,卻非要等良辰吉日正式迎娶,孰不知“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的道理,結果是賠了夫人又喪命。
她遇上一個見死不救的舊識葫蘆僧。葫蘆僧雖然知道她的不幸,卻為了自己討好應天府賈雨村,反而不肯幫她,草草了結此案。
她遇上一個恩將仇報的應天府賈雨村。賈雨村本來是依靠她父親的幫助才起家的,現在卻為了討好自己的新恩人賈政,故意放走殺人犯薛蟠,使她落入虎口,誤了終身。
她遇上一個沒頭腦、不懂得憐香惜玉的丈夫薛蟠。“呆霸王”得到她卻不珍惜,更不懂得欣賞她的詩文才華,只顧自己“淫佚無度”,為了新歡,犧牲了她這個舊愛。
她遇上了一個“外具花柳之姿,內秉風雷之性”的夏金桂。“河東獅”“愛自己尊若菩薩,窺他人穢如糞土”,她折磨、欺壓、詆毀、污蔑香菱,使她惶惶終日,不得安寧。
她只是侍妾,平日要伺候薛蟠,難得有空。這一次因薛蟠外出經商,寶釵便把她帶進了大觀園給自己做伴。環境的變化激發了香菱學寫詩的愿望,于是引發一段《慕雅女雅集苦吟詩》的佳話。
《香菱學詩》選自《紅樓夢》第四十八回《慕雅女雅集苦吟詩》,這個插曲的描寫是作者頗具匠心的安排。脂硯齋對此有精辟的分析:“細想香菱之為人也,根基不讓迎探,容貌不讓鳳秦,端雅不讓紈釵,風流不讓湘黛,賢惠不讓襲平,所惜者幼年罹禍,命運乖蹇,致為側室。且曾讀書,不能與林湘輩并馳于海棠之社耳。然此一人豈可不入園哉。故欲令入園,終無可入之隙,籌畫再四,欲令入園必呆兄遠行后方可。”
在情榜當中,香菱位居副冊首位,可見是相當重要的人物。作者寫她學詩,也是為了抬高她的身份,增加讀者對她的好感,這樣,當她被無情的命運折磨得結束其苦命一生的時候,悲劇性就更為強烈了。
二、細讀香菱之苦吟
香菱學詩,大致可分三個步驟。首先是拜黛玉為師,并在黛玉指導下細細品味王維詩;其次是一邊讀杜甫詩,一邊嘗試作詩;其三是經歷了兩次失敗,終于成功。細讀香菱學詩的過程,我們必然關注以下語句:
我常弄一本舊詩偷空兒看一兩首。(忙里偷閑讀詩文)
諸事不顧,只向燈下一首一首的讀起來。寶釵連催他數次睡覺,他也不睡。(專心致志不懈怠)
凡紅圈選的我盡讀了。(扎實苦吟聽教導)
黛玉方梳洗完了,只見香菱笑吟吟的送了書來,又要換杜律。(勤奮刻苦多閱讀)
香菱又逼著黛玉換出杜律來,又央黛玉探春二人出題。(一“逼”一“央”熱情高)
香菱聽了,喜的拿回詩來,又苦思一回作兩句詩,又舍不得杜詩,又讀兩首。如此茶飯無心,坐臥不定。(廢寢忘食用心專)
默默的回來,越性連房也入,只在池邊樹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摳土,來往的人都詫異。(浮想聯翩尚斟酌)
只見他皺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苦思冥想有收獲)
這人定要瘋了!昨夜嘟嘟噥噥直鬧到五更天才睡下。(側面描寫襯苦吟)
挖心搜膽,耳不旁聽,目不別視。一時探春隔窗笑道:“菱姑娘,你閑閑罷。”香菱怔怔答道“‘閑’字是十五刪的,你錯了韻了。”(苦心專心達癡迷)
可真是詩魔了。(側面描寫襯入魔)
至晚間對燈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臥下,兩眼鰥鰥,直到五更天才朦朧睡去了。(苦心孤詣忘時間)
字里行間怎一個“苦”字了得!
有神態、有動作、有語音描寫,有正面、側面描寫。把香菱學之殷切、習之刻苦,刻畫得活靈活現,如在眼前。
起早貪黑,廢寢忘食,苦思冥想,專心致志。讀詩、悟詩、談詩、作詩,香菱通共將一首詠月詩寫了三次,前兩次要么措詞不雅、滯澀生硬,要么穿鑿單一、有些離題,但她不灰心喪氣,認真總結寫作經驗,找出自己的不足,“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終于捕捉到新鮮的意象,寫出鮮活的詩作來。香菱在學詩的過程中不僅僅依靠聰敏和悟性,更是依靠苦與勤,寫出了“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的詠月好詩,雖是夢中偶得,看似令人啼笑皆非,細細想來,“苦志學詩,精血誠聚”,沒有枉費香菱的一片苦心,實是多次錘煉苦心孤詣的結晶。
這也許應證了古已有之的治學三境界——“懸想”“苦索”“頓悟”吧。
三、細讀香菱之“頑”
香菱學詩十分刻苦,茶飯無心、坐臥不定,近乎于癡。然而通觀選文,先后寫到香菱之笑竟達十六次之多,可見香菱一直都是“笑意寫在臉上”的。然仔細分析,會發現其笑情笑態是多姿多彩,其笑意笑韻是同中有異。
1.香菱之“笑”給人感覺是呆、傻、幼稚。
寶釵道:“何苦自尋煩惱……你本來呆頭呆腦的,再添上這個,越發弄成了呆子了。”香菱笑道:“好姑娘,別混我。”一面說,一面作了一首,先與寶釵看。(側面烘托,呆傻之態躍然紙上。)
香菱見畫上有幾個美人,因指著笑道:“這一個是我們姑娘,那一個是林姑娘。”(幼稚可笑,至誠至純。)
2.香菱之“笑”是她從學詩中獲得快樂,陶醉其中,怡然自樂的真情流露。
香菱聽了,笑道:“既這樣,好姑娘,你就把這書給我拿出來,我帶回去夜里念幾首也是好的。”(在林黛玉的初次具體點撥下,悟性聰慧的香菱因為平時讀詩的困惑此時一下子得以消釋,不由得在臉上蕩起了歡心的笑容。這分明告訴我們,那全然是一種有如茅塞頓開之后豁然明了的暢快欣喜。)
只見她皺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了一回……只見香菱興沖沖的又往黛玉那邊去了。(生動地展現了她冥思苦想后終于覓得佳句而獨自偷樂暗自高興的內心世界。)
香菱從夢中笑道:“可是有了,難道這一首還不好?”(透露的是她的喜不自禁,應驗的是她的金石為開,閃現的是她的闌柵燈火。)
3.香菱之“笑”中更包含幾多無奈,幾多苦澀。
探春笑道:“明兒我補個柬來,請你入社。”香菱笑道:“姑娘何苦打趣我,我不過是心里羨慕,才學著頑罷了。”
香菱笑得無奈,笑得苦澀,結合其身世,不難看出其笑中之苦,面對貴族身份的眾姐妹,便縱有萬般愁苦,更與何人說,只能用一個“頑”字來搪塞。
香菱真的在“頑”嗎?不!
香菱雖賤為人妾,但她自己骨子里卻流著詩書翰墨人家的血液,她的學詩絕不同于無聊貴族的閑情逸致和鄙俗之徒的攀附風雅,而是一種執著頑強的自我回歸,是一個詩性女兒對詩性情懷和詩性人格乃至詩性理想的執著追求。她崇拜藝術,更憧憬過貴族階級的精神生活。學會了寫詩,她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參與海棠詩社的活動,跟寶釵、黛玉以及探春姐妹們平起平坐了。
一個“頑”字,在精神上寄托了香菱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她只是活在自己美麗的夢里,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豈是一個弱女子能改變的?面對生活無憂的大公子、大小姐們,她只能用“頑”這個字來掩飾自己的那美麗而脆弱的夢,真是此時無苦勝有苦啊!此其一。
其二:香菱學詩,在一個“癡”字而不在“頑”字,她癡迷于詩、癡心讀詩、癡情作詩。功夫不負有心人,心到癡時自有詩。且看香菱的第三首詩:
精華欲掩料應難,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輪雞唱五更殘。
綠蓑江上秋聞笛,紅袖樓頭夜倚欄。
博得嫦娥應自問,何緣不使永團圓?
這首詩無疑是成功的。除首聯外,句句都似非寫月,但句句與月相關。用詞典雅含蓄,設意新奇別致。尤其是頷聯,對仗工穩,言淺意深,堪稱精妙。它最大的優點,是切合香菱自己的身世,借詠月而懷人,流露了真情實感。“綠蓑江上秋聞笛,紅袖樓頭夜倚欄。博得嫦娥應自問,何緣不使永團圓?”既寫思念親人之情,又表達了作者的孤單凄涼之感。“苦”不僅在表面,更在香菱的內心。
夢斷魂,香消隕,詩韻詩情詩意詩之味,蘊涵幾多辛酸幾多欣喜幾多命運輾轉!“斷送一生是此詩,此詩包蘊情何深!”所以,“頑”字更顯得香菱身世之苦,香菱內心之悲。把美麗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這就是悲劇的震撼力所在。
四、《香菱學詩》教學內容的取舍
如果說《紅樓夢》是一座文學寶藏,《香菱學詩》則是寶藏里的一顆寶石,其豐富的思想內涵,多元性的主題會讓初三學生難以理解。所以教學上要根據初三學生的特點,立足于文本,創造性地理解教材、使用教材,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那么,本文教學中哪些內容應該舍棄呢?
1.香菱學寫三首詩的成敗,意趣無窮。先把王維的五言律詩一百首“細心揣摩透熟”,先體會情景統一,進入詩情畫意;再讀杜甫的七言律詩一二百首,進一步體會“真景物、真感情”,明白詩的功力;再讀李白的七言絕句一二百首,“返璞歸真”,培養詩的個性與想象力。注重基礎,全面落實,重視誦讀和感悟,印證了古已有之的治學三境界:從“懸想”到“苦索”到“頓悟”,曹雪芹為我們提供了學詩的借鑒。
——探究如何學詩,遠離“紅樓”主題太遠,舍!
2.探究香菱學詩成功給人們的啟示:①要有自信,樹立學習的信心;“苦志學詩,精血誠聚”,把全副精力都用在寫詩上,執著地追求就能實現自己的目標;語文學習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應有打一場長期仗的心理準備,要自信。②做學習的有心人,提高學習興趣,讓自己學習的每一分鐘都有所獲。③要重誦讀、理解、感悟,多積累,“腹有詩書氣自華”。④轉益多師,不恥下問。⑤勤于實踐,不怕失敗。⑥學習要有良好的環境等。
——光看表面,沒有深入人物的身世背景,更沒觸及香菱為何如此學詩的深層原因,遠離“紅樓女子的悲情”,舍!
3.本回著重刻畫香菱(相憐),從另一個側面看是對黛玉的補充:黛玉多愁善感,天生是一個詩人,從曹雪芹為她擬的諸多詩篇看,她不虧為大觀園中一等一的詩人。但在林黛玉跟寶玉、寶釵等的交往中,給人愛猜疑、愛哭鬧的印象太深,作者通過黛玉教香菱學詩的情節,使讀者真切地感受到黛玉除了孤高自許外,還有熱情開朗,誨人不倦的一面。
——題目為《香菱學詩》,喧賓奪主的解讀,舍!
4.補充香菱詳細的身世背景,突出她的“苦命”,根據原著《慕雅女雅集苦吟詩》細致分析“慕雅女雅集”之“慕”,并挖掘“苦吟詩”的原因,從而折射整部小說的主題“一曲封建女性的悲歌”。
——對整部小說涉及過大,超出文本太多,增加學生閱讀難度,效果必然適得其反,舍!
該舍的要舍,該取的要取。如何安排本文的教學內容?如何切入文本呢?
1.重視“香菱之笑”。
“香菱之笑”至少有三種含義,第一種“呆”“傻傻”“幼稚”說,必須結合全書縱觀,另外這更是個一直有爭議的話題,不符合初中學生的學情,舍!第二種含義能充分體現香菱樂學詩、善學詩、苦學詩,可取!第三種更是“笑中含悲”,這是挖掘文本主題的關鍵所在,必須取!因此可以把香菱之笑作為切入點,可以設計成“香菱學詩之苦——香菱學詩真的只有苦嗎?——香菱之笑中體會香菱學詩之樂——香菱學詩真的樂嗎?——從香菱之笑中體會內心之苦”。但筆者認為此教學突破口,容易讓完整讀過紅樓的并有了一定見解的學生,提出異議,而偏離文本,偏離課堂。所以也可不采用。
立足文本,適當插入香菱之身世,以探究“香菱如何學詩,香菱為何如此苦學詩”為主線,多途徑引導學生通過“關注小說的字縫”,“結合背景”,“想象”,“體驗”等方式品讀小說,從而從品讀中感受并感悟香菱學詩之癡,香菱身世之苦,香菱內心之悲,由此打開閱讀《紅樓夢》的興趣之門。
——著眼于文本“香菱之笑”,關注于激發學生之閱讀興趣。取!
2.關注“香菱學詩”。
香菱學詩過程可謂如癡如醉,課文中有許多細節描寫語句,體會這些描寫在塑造人物性格上的作用。香菱學詩異常專注,而且不怕失敗,不達目的,決不罷休,這表現了她執著的性格。從這個角度來看有關她的動作、神態等細節描寫,就能體會出它們的傳神之處。如:“……只在池邊樹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摳土……皺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這段文字表現香菱構思時的專注神情。“出神”,是因為“神與物游”(劉勰語),說明她此刻已是浮想聯翩。“摳土”,有費盡心力之意,寫她在立意時的反復斟酌之態。“皺眉”也許是因為所用字眼不好;“含笑”,大約是有了奇句,因而感到滿意。總之,這是香菱第二稿的構思全過程,從下文“香菱興興頭頭的又往黛玉那邊去了”“自為這首妙絕”等語都可以看出,香菱對自己這番苦吟的結果感到欣慰……
此類細節的魔力令人嘆服,正所謂“雖是微末技藝,卻是頂上功夫。”細節描寫在刻畫人物性格、豐滿人物形象、連接故事情節、豐富作品內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還有助于折射廣闊的生活畫面,表現深刻的社會主題。
——關注文本細節,加深對作品人物的理解,激發學生閱讀原著的熱情。取!
3.聚焦“香菱之頑”。
“頑”來源于文本,是香菱自己對學詩目的的直接闡釋(“姑娘何苦打趣我,我不過是心里羨慕,才學著頑罷了”),此字中更包含了香菱諸多的辛酸與無奈,尤其與文中探春黛玉等學詩之“頑”(“誰不是頑?難道我們是認真作詩呢!”)有個很好的對比,充分折射出香菱這個苦命女子可悲可嘆的命運。結合學情,讓感悟來源于文本,回歸于文本,正是筆者的用心所在!
——從文本中尋找關鍵詞,讀出不一樣的感受,讀出作品的厚度來。
《紅樓夢》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贊歌。香菱,她是封建女性的一名代表,她有如一朵潔白高雅的蓮,在污濁的泥塘中掙扎著生長,但最終也無法逃脫被侮辱、被摧殘的命運!一個這樣美好的生命被黑暗的塵世所吞噬,是多么的可悲啊!剎那間芳華消逝,留下的是余香一縷!
教師在教學《香菱學詩》時,要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主動性,引導學生在體會香菱“苦命”“苦吟”之余,更多的思考“頑”的內涵,把語文課從課內延伸到課外,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這些應是我們有效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益的源頭活水吧。
【參考資料】
[1]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九年級上).
[2]《語文教學之友》,2003年5期.
[3]《教育信報》,2008年3月15日.
[4] 一栗.《紅樓夢研究》,2007年,中華書局.
[5] 劉心武.《紅樓夢——百家講壇》,2005年,東方出版社.
[6] 周汝昌.《紅樓夢新證》2008年,上海三聯書店.
(作者單位: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橫溪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