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多媒體技術給語文教學改革開辟了廣闊的天地,同時也產生一系列負效應。本文指出多媒體語文教學的誤區,并針對這些誤區提出幾點建議,希望能拋磚引玉,讓多媒體技術揚長避短,為現代語文教學的騰飛插上有力的新翼。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誤區及建議
在語文教學中,使用多媒體課件能創造出一個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的教學環境,為課堂教學的順利實施提供形象的表達工具,同時在語文教學中,使用多媒體課件能創造出一個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的教學環境,為課堂教學的順利實施提供形象的表達工具,同時能有效地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激發學習興趣,真正改變傳統教育單調模式,使“樂學”落到實處。然而,許多教師對多媒體教學的理解、設計或是使用都還存在著誤區,其主要表現為:
一、缺乏語言交流
中學語文教學就是要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通過教學活動的進行,促使學生的聽說讀寫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全面的發展。母語教學的規律告訴我們:語文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必須通過傳統的“咬文嚼字”的方式來實現。所以傳統語文教學強調“書不盡言,言不盡意”這一點。朱熹提了“涵泳”的讀書方法,強調通過“誦讀”,讀出“情”、悟出“理”,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再現作品的意境美和形式美,從而深刻體會文章的文意、文思、文氣、培養“語感”。在多媒體的語文課中,最大的問題是人機的阻隔,師生之間缺乏足夠的面對面的交流。一節課下來,教師儼然一個“放映員”,圖片、動畫等一出接一出。教師的個性語言無法體現,學生更無緣隨老師豐富的語言游覽作品中的名山大川,體味人間百態。許多老師上課都是“只見音像不見文,只見機器不見人”,這樣的課,讓人覺得喧賓奪主,忽視了對學生掌握和應用語言能力的培養。一位德國教育家說:“盡管孩子們在電視機里可以看到玫瑰,但聞不到香味,也不能用手去摸。這樣一來,刺激兒童感官、運動機能和語言發育的機會就大大減少了。”這就告訴我們,用過多的音像閱讀代替語言閱讀和語言交流是極為有害的。因此,在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過程中要處理好師生之間語言交流的多和寡的問題。
二、忽視教學中師生之間的心靈溝通
語文教學重視情感教育,如果過分強調“人機對話”,忽視教學中師生之間的心靈溝通,甚至造成隔膜,就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不利于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在課堂教學中,有些教師成了單純的電腦操作員,只關注屏幕、鼠標、鍵盤,師生面對面的教學相長的熱烈與融洽的交流氣氛大大削減了,這種不協調的師生關系就會阻礙教學的順利進行。如果碰上不熟悉操作的教師,或中途機器有故障,造成中途冷場,更令人掃興,興趣大減。文學作品貴在以情感人,語文教學不容忽視情感的作用。文學作品在語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很大。作為用語言構筑起來的文學作品的教學應十分重視情感的交流。繪聲繪色、引人入勝的講解和分析,對于語文課堂來說,是十分有益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多媒體手段的運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課堂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每個有經驗的老師都能從學生的眼神、面部表情上接收信息,然后作出相應的反映;而學生也可以從教師的舉手投足、臉部表情中得到鼓勵,受到啟發。這種交流是無聲的卻是必不可少的。教師手不離鼠標,學生眼不離屏幕就隔斷了這種無聲的交流,使課堂教學模式成為另一種借助于高科技手段的“滿堂灌”。
三、以形象代替想象
利用現代教育媒體,便于把抽象的概念、難以觀察清楚的現象、跨越時空的事物、不易實現的實驗通過動畫、錄像、投影等形式,進行信息處理和圖像輸出,在顯示屏上,進行微觀放大,宏觀縮小,動靜結合,圖文并茂,從而使學生形成鮮明的感性認識。而語文教學,教師如果忽略語言文字本身所具有生動性、形象性、情感性,把文章中所描繪的情景統一于某一圖像媒體中,不但剝奪了學生想象能力發揮的權力,而且也不利于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
多媒體以其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界面和良好的交互性,贏得廣大師生的喜愛。但是,對語文而言,把文章中所描繪的情景統一于某一圖像媒體中,表面上它好像在以實在的畫面啟迪學生的想象,以豐富的素材驅使學生想象力的擴張,其實不然,他以電腦的想象強加于學生,形成一種形象霸權。在文學審美的過程中,人們由于生活體驗、情感經歷的不同,往往“一千個人心目中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我們盡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來營造氣氛,喚起情感,引導想象,但決不能用屏幕、畫面來代替文學意境。文字在每個個體的大腦中所“撐起”的形象,是文字以外的手段所不能代替的。所以,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間遠遠大于直觀。僅僅采用直觀手段來組織教學,對學生思考力、想象力、聯想力是一種極大的限制。
四、形式大于內容
多媒體集聲、像、色、光于一體,有豐富多彩的視聽效果,可以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生動性。但在課堂設計和運用時,又常常容易使教師在追求豐富多彩視聽和動畫效果時,忽略了學生的注意規律,導致學生注意力的最終落點不在教材而在媒體,過多的無意注意使學生無法專心于視聽媒體所蘊含的教學內容,容易造成學生沒時間讀教材,削弱了學生思索和解決問題等學習能力的訓練。
由于多媒體在使用過程中有或多或少的問題,一些人就否認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的作用,這是思想認識上的錯誤。對于多媒體這一新的教學手段,我們應用積極的態度對待它,用科學的方法使用它。針對目前的情況,我們建議在使用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不過分依賴多媒體
語文學習需要對語言文字進行品味,對蘊含其中的感情進行體驗,要重視語文學科本身的張力和創造性,不能過分依賴畫面代替文字的品味和領悟。在選擇運用多媒體材料時一定要有所選擇,切不可面面俱到,否則就會異化成為美術欣賞課。
(二)不讓多媒體喧賓奪主
多媒體課件常以“圖文聲”并茂而自豪。許多課件音樂之聲不絕于耳,一些語文課件為了追求作品的完整性,不僅使用大量的背景音樂,還將教師的朗讀乃至重點部分的講解全都錄入其中。殊不知,這既造成了學生聽覺的疲勞,也不利于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因而,我們呼吁,還語文課堂以清靜,請去除課件中不必要的音效。精選的多媒體畫面與教師現場動情的解說,一定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火花,形成師生的情感碰撞。試想,從電腦里發出的聲音能有這樣的效果嗎?
(三)讓多媒體在關鍵時刻大放異彩
語文教學是師生及文本對話的過程,多媒體課件的作用,盡在“輔助”二字中。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應輔在學生經驗的盲區,知識的盲點,思維的堵塞處,情感的模糊處。多媒體課件的使用,要堅持為學生的“學”服務,起到啟發、誘導、點撥、開竅的功效,追求點“石”成金的境界。
總之在教學中,我們要充分認識多媒體是輔助教學,而不是主宰教學,要清醒地認識其利弊,能走出誤區,發揮其巨大的優勢,去其帶來的不足,更好的為提高課堂效率和提高學生的能力服務。
(作者單位:江蘇省興化市楚水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