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教師富有針對性設計的課堂習題就像投入池水中的一粒石子,可以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需要從不同的角度、層次和要求設計習題,引導學生思考、探究,更好地理解學習內容。這樣,就可以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提高思維的積極性、靈活性和創造性。本文就如何設計各種不同的題型,培養學生良好思維品質,談一點自己的做法與體會。
一、探索題——由因索果,培養學生思維的創造性
一般習題都有明確的題設和結論,由于結論明確,解題時探索的要求不高,在教學時,我編擬了一類只給出條件,沒有結論的探索題。由于沒有結論,為學生留下探索結論的廣闊天地,因而能克服思維的局限性,較好的培養學生的思維的創造性。
在學習了“圓心角、弧、弦、弦心距”之后,我編擬了問題:在同圓或等圓中一條弧是另一條弧的兩倍,那么他們所對的弦有什么關系?
學生紛紛猜想,不少人猜想如圖1,A1B1= 2AB,也有人認為A1B1﹤2AB,少數人認為AB和A1B1的大小關系不確定。這些猜想,是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歸納得到的,不論正確與否,都是積極思維的結果。然后在引導學生一一證明猜想的正確性,猜對的學生十分高興,猜錯的學生心服口服,使每個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都得到發展。
二、分解設問——層層遞進,培養思維的有序性
在例題教學中,對有一定道靈活性且較為復雜的例題,采取分解設問,鋪設階梯,層層遞進,能較好地培養學生思維的有序性。
在教學例題“有純藥一桶,倒出8千克后用水注滿桶,第二次又倒出4千克混合液后又用水加滿,此時桶內藥與水的比是18:7。求桶中原有多少純藥液?”時,我設計了如下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設桶中原有純藥液x千克,(1)第一次倒出8千克后,桶中還有純藥________;(2)用水注滿后桶中藥物濃度是________;(3)第二次倒出4千克溶液中含純藥液________千克;(4)此時桶中還剩________千克純藥液;(5)列出方程_______。
這一設計按溶質的主線來展開,因為在有關“濃度”類應用題中,利用溶質關系來列方程較易掌握。同時,再與學生一起討論如何按溶劑(水)來布列方程。通過師生雙邊設計的訓練,展現了解決這類問題中的思維過程,使學生會想問題,并能沿著這一思路去追索結論,直到列出方程,從而養成良好的思維有序性的品質,減少解題的障礙。
三、同源題——由形及質,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和靈活性
有些習題形似不同,但實質相同,都是由同一題演變而成。對這類同質不同形的習題,關鍵是要掌握形之間的變換規律,找出相同的質。為此要有目的設計題組,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訓練,培養他們的興趣和能力。
在教完圓的切割線定理后我設計了以下三道題:
【題1】已知A、M、B在一直線上,且MB=MA,AB切⊙O于點B,MCD、AFD、ACE是⊙O的割線(如圖2)。求證:AB∥EF。
【題2】已知MB切⊙O于點B,且MB=MA,MCD、ACE、AFD是⊙O的割線(如圖3)。求證:AM∥EF。
【題3】已知MB切⊙O點B,且AM=BM,MCD是⊙O的割線,CA、DA分別交⊙O于E、FC(如圖4)。求證:MA∥EF。
讓學生從這三道“形”不相同的題中得到相同的“質”,即都有MB=MA,把切割線定理∠D=∠E得∠E=MA∠C,從而證得平行。即從等線段代換 相似三角形 同弧所對的圓周角相等 內錯角相等 兩直線平行。
讓學生分析討論后清楚的知道這三題從圖形上是如何變化的:題2、3是由題1中的MA繞點M旋轉不同的角度而得到的形不同而實質相同的題目。讓學生把以上三題中的條件,線段相等(AM=BM)作為結論,把結論中的平行作為條件,又得到了三個質同形不同的題。教學中讓學生自己分析、比較、歸納、總結,并適當進行靈活的變式,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和靈活性,使學生學了一道題,掌握了一片題。
四、討論題——展示思維,培養學生思維的嚴密性
學生解要求稍高的習題時,思維常常會發生偏差,造成解題不嚴密。為此,可有針對性地設計一些討論題,讓學生展示思維過程,從而有目的地進行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