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過去機械、被動、單一的學習方式為以自主、合作、探究為核心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語文作業設計,是語文教學工作中的基本環節,它理應成為踐行新課程理念,促進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重要途徑。遺憾的是,當前語文作業設計的現狀卻難如人意。表現在:統一任務多,自主選擇少;獨立完成多,生生合作少;再現強化多,開放探究少。我們有必要依據新課改的理念,積極探索語文作業設計的改革,讓它有效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形成。
一、改革語文作業設計,促進自主學習
1.初級策略——設題留出自主空間
作業題例:
①自選文中你未掌握的生字詞,抄寫兩遍。
②從書后練習“讀一讀,寫一寫”中自選8-10個詞,連綴成有情節的一段話。
③學完本文,你有哪些問題預習時不懂而現在懂了?請舉兩例(寫出問題和現在的理解)。
④任選角度,圍繞《石壕吏》一詩擬一副對聯。
⑤自選余光中《鄉愁》中任意一節,發揮想象,擴寫成一個生活片段。
⑥選擇你最感興趣的一個戲曲唱段,為它的唱詞寫一段賞析。
⑦母親節快到了,請自選角度,自擬問題,采訪你的媽媽,然后整理出采訪實錄。
⑧從本學期課本指定的三本名著中,選出你最喜歡的片段,有感情地讀一讀,再寫出點評。
這些作業題雖然同傳統作業題一樣規定了作業的形式和主題,但是在具體作業內容上都留出了一定的自主空間。學生可以根據自身實際,在不超出規定范圍的前提下自己確定具體的作業內容。例如:題①②可根據自己對字詞形、音、義的掌握情況和運用能力而定;題③④⑤可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情況而定;題⑥⑦⑧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閱讀感受而定。
2.中級策略——自主選擇作業層次
我按照難度把作業分為三個層次:A.塔基題:重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操練,一般適合學困生;B.塔身題:重在培養遷移能力,一般適合中等生;C.塔尖題:重在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一般適合優等生。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一組或兩組作業。
3.高級策略——自主設計作業內容
對于那些自主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我們完全可以給他們更大的自主權??梢灾灰幎看巫鳂I的總文字量,作業內容則由他們自己設計。他們既可以借鑒老師布置的分層作業里的部分內容,也可以完全自主設計;既可以針對課堂所學,也可以放眼課外。教師根據作業難度和完成質量給他們評定不同星級,作為評比每周作業之星的依據。對于涌現出的優秀的“自主作業”,及時在全班展示、講評。
通過作業來促進學生合作學習的基本策略是:作業內容需依靠學習小組的力量才能完成;小組中每位成員都必須參與并承擔一部分工作;作業評價以學習小組為單位。
1.通過綜合性學習作業促進合作學習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而綜合性學習作業,正是綜合性學習活動的指針。如果我們能實實在在地設計好每次綜合性學習作業,對于合作學習將有很大益處。每次綜合性學習專題的性質不同,具體作業形式和內容豐富多樣,但是基本框架如下:①各小組經過討論確定研究課題,制定研究計劃。②各小組組內合理分工,通過查閱圖書、上網搜索、觀察體驗、調查訪問、實地考察等方式收集資料。③各小組整理、研究資料,交流感想,合作創作能反映本組研究成果的作品,如:研究報告、小論文、演講、朗誦、情景劇、幻燈片等。
2.通過閱讀教學的延伸性作業促進合作學習
①合作“寫”。要求各小組每位成員圍繞指定主題,按照規定格式或寫作手法,每人寫一句或一段文字,然后交由組長編成一首詩或一篇文章,作為該組合作完成的作業。例如:學完海倫·凱勒的《再塑生命》后,每人用“愛是_____”的句式寫一兩句詩,合作完成詩歌《愛是……》;學完何其芳的《秋天》后,每人從不同角度寫一個秋天的畫面,合作完成寫景散文《秋天在這里》;學完《月亮上的足跡》,以組為單位,開展想象作文《我在月球上的一天》接龍寫作……因為每個人的創作都將成為最終上交的集體創作的一部分,都將直接關系到本組作業的評分,所以各組成員大都能以認真的態度投入工作,使這項作業活動取得較好的效果。
②合作“演”。在一些故事性強、涉及人物較多的課文學完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課文內容進行擴充、改編、續編,并排演成短劇,在班級演出、評比。例如學了《皇帝的新裝》后,排演《〈皇帝的新裝〉后傳》;學了《我的叔叔于勒》后,排演《巧遇富翁于勒》。為了完成這些集體作業,各組成員都充分調動了自己的智慧和熱情。從劇本的編寫、角色的分配、服裝和道具的準備,到演出中的每個細節,他們都先后展開熱烈的討論。在合作中,他們之間思想和智慧的火花互相碰撞,促進了每個人理解力、想象力、創造力的提升;在合作中,他們各抒己見、互相切磋,強化了尊重他人、團結合作的意識,提升了表達、傾聽、溝通、分享的能力,鍛煉了策劃、組織、協調、實施的能力。
三、改革語文作業設計,促進探究學習
1.質疑式探究
讓學生以發現的眼光、懷疑的精神、求真的態度去審視文本的立意、選材、語言、結構等,自己提出探究的問題并嘗試解答。要做好此類作業,必須要注意教給學生一些“生疑”的方法,如:①由果推因法:從事件、人物的結局入手,追根求源,探究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例:《傷仲永》一文中仲永的悲劇何以產生?②類比對比法:在互有聯系的同類和不同類的題材、主旨、結構、人物形象、表達方法、語言風格等方面的比較中發現問題。例:同是寫雪,《湖心亭看雪》里所用的白描方法與中小學生慣用的工筆細描式寫法相比,有什么好處?③聯系背景法:聯系寫作背景,去理解、探究作品。例: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在當時社會能否成為現實?④聯系現實法:聯系當今時代去觀照文本主旨。例:時代發展到今天,還會產生“千里馬”被埋沒的悲劇嗎?⑤逆向思維法:運用逆向思維去探究文本,發現問題。例:在《敬畏自然》一文中否定“征服自然”的口號,倡導“敬畏自然”的觀念,這當然是對的,但文章字里行間流露出的人類在自然面前當自慚形穢的意味是否偏頗?
2.賞析式探究
賞析,就是對文學作品進行欣賞、分析、評價,是一種比理解更高一級的閱讀活動。我們可以經常布置學生就所學作品或其中的片段寫一點賞析,賞析的角度由學生結合自己的閱讀體會和作品具體特點而定??少p析作品主旨、思想感情;可賞析作品結構,包括:開頭、結尾、層次、過渡、照應、線索等;可賞析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藝術形象;可賞析作品的表現手法,如:襯托、鋪墊、象征、對比、托物言志、欲揚先抑、前后照應等;可賞析作品的語言特色,如:修辭、句式、用詞等。
3.想象式探究
讓學生圍繞所學文本,根據一定要求,展開合理想象。想象的展開過程,就是一個對文本進行進一步探究的過程。①景物想象。如:想象《錢塘湖春行》所描繪的景象,用生動的語言描述出來。②人物想象:想象文中某個人物在某種假設情境下的神態、語言、行為、動作心理活動。如:如果孔乙已中了舉,再到咸亨酒店喝酒,會是怎樣的情形?把想象到的場面描述出來。③情節想象:發揮想象,對情節進行擴寫、改寫、續寫。在完成這類作業的過程中,探究是想象的基礎,想象促進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