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在鄉鎮中學中,英語教學一直是眾學科中偏薄弱一科。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小學階段沒有穩定而持續地學習英語,僅學點皮毛或者根本沒有基礎可言,初中階段一切從頭開始,且又是另外一門語言,自然就難上加難。但也正因為一切都是新的,屬于新鮮事物,無疑又給英語蒙上了神秘的面紗,讓學生一開始對英語學習充滿了濃厚的興趣。下面,就我在英語教學中的一點體會,與大家交流一下。
英語教學中,應讓錄音機和磁帶始終貫穿伴隨學生的英語學習。因為教師哪怕口語再好,再流暢,與標準錄音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異。何況我們古藺山區的教師本身帶有一定的口音,在語氣、語調等方面的把握上不是很準確到位。而且錄音是按情景設置的,我們可以聽出不同人的聲音或處于什么樣的場景,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聽懂。在放錄音之前,一定要讓學生快速地瀏覽一下聽力要求,有針對地聽。在聽的過程中,有的學生記答案速度太慢,特別是填空、填表格之類,可以讓學生只記重要單詞或單詞首字母,待聽完一遍間歇時,再把它們補充完整。在英語教學中,我始終耐心細致地讓學生盡量聽,學生的聽力水平也在不斷的訓練中得到穩定提高。
二、英語教學應重視讓學生練習對話
現在的企事業單位招聘英語人才,已經不再單一地注重英語是否過六級、八級了,而在乎你是否能用英語流利地交流。所以,英語考試成績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學以致用。而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多給予學生自由練習對話的機會,讓學生先看著書練習對話,再盡量甩開書與同伴用英語交流。這樣,不僅使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提高了,而且也把知識落實到了實處,讓學生記憶深刻。
三、英語教學應重視看圖描述
新課程改革后,教材中有很多有趣的圖片,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如充分運用這些圖片,將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我在教學七年級(下)Unit2-selfcheck-3部分時,先讓學生在圖中找到e-mail中提到的地名。這樣,學生心里有個大致的對圖的初步了解。然后,老師放錄音,學生根據所聽到的錄音內容找出從飛機場到Mike家的路線。再讓學生到黑板上畫出路線圖。最后,把正確的路線確定以后,老師帶領學生指著圖用自己的話來描述這條路線。當讓學生自己與同伴指圖來描述時,大部分學生居然能把主要意思用自己的話來表達了。這對于本單元要求學生能靈活地問路、指路的語言目標無疑是一個重大的突破。學生于描述中掌握了指路的表達方法,這對于以后學生在閱讀能力、寫作能力、表達能力等方面,都是一個很顯著的提高。
四、英語教學應重視閱讀能力的培養
閱讀是學生在有一定詞匯量積累的基礎上,把所學點滴融會貫通的過程。它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感,而且對于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寫作能力、翻譯能力都有極大的幫助。然而,對于山區學生來說,他們的課外知識面很窄,經濟條件也不允許他們擁有大量的閱讀書籍。針對這一情況,我主要把培養閱讀能力放在書本上。課本上的短文,我會讓學生提前預習,預習就包括要大聲讀和流暢地翻譯。上課時,我讓學生把他們預習的成果展現出來。一人讀一句,另一人譯一句。遇到難一點的,教師再從中指導。這樣,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就可以培養起基本的閱讀能力,對于知識的掌握也更加到位。其次,可以充分運用聽力材料。每次聽完聽力以后,很多學生都還處于似懂非懂的狀態。這時候,如果讓學生看著聽力材料與同伴分角色朗讀,就可以讓聽力和閱讀有機地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五、英語教學應重視培養寫作能力
現在,隨著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已要求學生從初一開始就要逐步培養寫作基本功。為了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我每周都給學生布置一篇與當周學習內容相吻合的周記,讓學生自主發揮,在寫作中遇到困難時查字典或用拼音代替。教師必須要全批全改,還要打分,這樣,學生才有寫作的動力,才會對寫作充滿信心和期盼,輕輕松松地用英語寫。老師每周花半個小時評講,評講時,先針對學生周記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糾正總結;再將寫得好的周記挑出來給全班欣賞,課余再傳閱,讓寫作費勁的學生可以多多借鑒別人的經驗。學生了解到英語寫作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難,很多語言都來源于生活,來源于平時的口語訓練。只要平時善于注重口語交際,學生就會發現寫作時文思泉涌,相得益彰。
六、英語教學應重視學生知識的強化鞏固
學生學習英語哪怕興趣再高,如果沒有老師及時地去督促鞏固,學生的倦怠性也會很高。而且根據人的記憶規律,上課聽得再明白那也是屬于短時記憶。如果不時刻記憶,使之變成長時記憶,遺忘率是相當驚人的。因此,在教學中,我在學新知之前必先復習舊知,讓學生知識再現。平時學習時,時刻提醒學生學完本單元后要聽寫本單元的單詞、短語及句子,讓他們時刻做好準備,學點記點,免得事到臨時抱佛腳也無濟于事。學完本單元后,我還要檢查要求背的和朗讀的,讓他們在早上記憶清晰時多讀、多背。這樣,時時提,事事提,讓學生有學習的緊迫感,也才有學習的動力和源泉。按這樣的方法,我發現絕大部分學生都能了解所學單元的重難點,且還會讀、會背、會寫,一舉多得。督促學生強化鞏固所學知識點是一個需長期堅持才能起作用的方法,它要求學生和老師都必須要克服倦怠,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