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德育是我國中小學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青少年學生的發展起著導向作用。因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在向學生傳授英語學科知識的同時,應充分利用教材和其他各渠道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即寓德育于語言教學之中,促使其達到德智體全面發展,為國家培養新世紀下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
【關鍵詞】德育 高中英語教學 德育渠道 德育原則
一、高中英語教學擔負著德育功能
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下達《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第八條中明確指出:“學校是對未成年人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須按照黨的教育方針,把德育工作擺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要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思想道德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納入中小學教育的全過程。”顯然,道德教育絕不是學校某一門課程的專有職能,也不是只在某一特定時候才開展的工作。
另外,教育部于2003年頒布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試驗)》對英語的課程性質作了如下規定:“英語課程的學習,既是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又是他們磨練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視野、豐富生活經歷,開發個性和提高人文素養的過程。”這其中顯然包含了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相應的,《課程標準》將“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等作為英語課程的任務之一。由此可見,只有將道德教育與知識教學結合起來,通過學校開設的各種課程進行道德教育,才能為中學生品德與道德成長找到一條有效的途徑。
二、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渠道
(一)教材
我們現行高中英語教材是高中英語教學的媒介物,是經過篩選的學習資料,這些材料本身就蘊含有豐富的德育功能。如北師大版高中英語教材中就囊括了自然、文學、藝術、文化、生活、環保等許多領域,為學生提供了相關方面的一些知識,同時也為他們深入思考人類與這些事物之間的道德關系提供了很好的平臺,而課堂教學就可以利用這些素材向學生提供一種道德教育情境。比如在第一模塊第二單元的第四課《Superhero》里,介紹了電影《超人》的扮演者Christoper Reeve的人生事跡。他在一次意外事故中背部嚴重受傷后,憑借自己頑強的毅力和妻子的愛的感化走出困境,并且積極投身慈善事業,熱心幫助其他殘疾人。他頑強樂觀的精神和對社會的愛心在人們心中真實的豎起了超人的形象。教師在教授這一課時,不但要教詞匯,語法,閱讀等學科知識,更要注意到它向學生傳達的德育信息:人們在困境逆境中一定要堅強樂觀,才能通過努力戰勝困難。這是學生成長過程中培養其堅強意志必不可少的教育。此外第三模塊的《Journey to the Antarctic》,第六模塊的《Life stories》等都傳達了類似的道德教育信息。
(二)作業
英語教師都不難發現無論是在課堂教學中還是在課外作業中都能找到德育的素材。學生在做完形填空和閱讀理解中甚至是單項選擇時就經常遇到這樣的材料。比如2010年北師大版英語學習輔導報第四期有一篇完形填空就體現了這點:此篇講述了一個名叫Hannah Salwen的小女孩一次在回家路途中見到貧富兩種不同的人,于是萌發了要幫助那些無家可歸的窮人的想法,并說服全家人賣掉大房子住進小房子而把剩余的錢都用來幫助窮人。這種富有愛心的善舉是很值得學生學習的。再如西苑出版社的《贏在課堂》北師大版必修五單元過關檢測二中有道單選題:The Olympic torch was protected in Paris _______ Jin Jing's bravery.
A .due to B. Because
C. as D. though
此題除了考察due to的用法——“由于,因為”后面跟名詞或名詞短語,而because和as則引導原因狀語從句,though引導讓步狀語從句等語法知識外,還向學生傳遞了此題蘊含的愛國主義教育。因而教師可借此機會向學生介紹這一題的背景:據北京奧運會官方網站消息,法國當地時間2008年4月7日中午12點30分(北京時間4月7日下午18時30分),北京奧運火炬傳遞在法國巴黎著名的埃菲爾鐵塔開始環球傳遞第5站的傳遞活動,在這一站有一個非常勇敢和可愛的小女孩引起在場所有媒體和中國人的關注,她就是來自中國的火炬手金晶。當天,極少數的“藏獨”分子干擾北京奧運火炬的傳遞,“藏獨”分子把手伸向了坐在輪椅上的金晶,試圖要從金晶手中搶走火炬。金晶面對突如其來的沖擊,毫不畏懼,用雙手緊緊抱著火炬,同時臉上仍然流露出驕傲的神情。她在用她那殘弱的身驅捍衛著奧運精神,這個畫面打動了在場所有人。學生們通過了解既學習了英語知識又激發其愛國主義情懷。
(三)多媒體
多媒體教學是英語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師在授課時可以利用它向學生展示更直觀形象的教學。和道德教育相關的教學課件、電影、電視,歌曲等都可以通過它直接向學生呈現。如勵志電影《肖申克的救贖》、《阿甘正傳》、《勇敢的心》;愛國電影《愛國者》;史詩電影《辛德勒的名單》等。觀看這些電影不僅能讓學生在聽力、語感、對外國文化的了解和接受及尊重等方面有積極作用,更重要的是里面傳達的各種道德情感,既使學生感興趣,又把德育滲透進他們的心靈。
此外,收集課外讀物中關于道德教育的名言警句也可以對學生起到啟示作用。組織學生收集生活中的素材自編自演英語短劇,或朗誦與道德教育相關的英語詩歌等活動也都可以被用來對其進行教育。
三、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德育原則
(一)導向性原則
這一原則要求進行德育時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發展。由于中學生正處于品德形成階段,可塑性強,因而學校德育要堅持導向性原則,為學生的品德健康發展指明方向。
(二)疏導原則
這一原則要求進行德育要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從提高學生認識入手,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積極向上。這就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時做到:①講明道理,疏導思想。②因勢利導,循循善誘。③以表揚激勵為主,堅持正面教育,對他們表現出的積極性和微小進步都要注意肯定,這樣才能更好的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有利于培養他們的優良品質。
(三)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相結合原則
這一原則要求教師把對學生個人的尊重和信賴與他們的思想和行為的嚴格要求結合起來,使教育者對學生的影響與要求易于轉化為學生內在的品德。
(四)教育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
這一原則要求把來自各方面對學生的教育影響加以組織,調節,使其相互配合,協調一致,以保障學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