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課堂是以素質教育為目標,以新課改理念為指導,以教學活動的精彩為課堂追求,以課堂教學藝術的恰當運用為著力點,使課堂教學的各因素相互協調,相互促進,形成精彩的課堂教學生態,最終促進師生精彩發展的一種課堂形態。怎樣才能演繹精彩課堂?必須運用多元智能理論。
多元智能理論是由美國哈佛大學著名教育學家加得納提出的。所謂智能,就是智力在某種社會和環境的價值標準下,個體用以解決自己遇到真正的問題或生產創造有效產品所需要的那種能力。加德納教授認為人在實際生活中所表現出來的智能是多種多樣的,這些智能可被區分為八項:語言文字智能、數學邏輯智能、視覺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旋律智能、人際交往智能、自我認知智能和自然觀察智能。
運用多元智能理論,演繹精彩課堂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通過培養語言文字智能演繹精彩課堂
語言文字智能是指用語言文字進行思維、用語言文字表達自己的認識、感受、情感和欣賞語言文字深層次內涵等方面的能力,也就是一個人駕馭語言文字的素質和能力。培養語言文字智能要求教師做到:
第一,在課堂上讓學生學會傾聽,做到專心聽、認真聽,不僅能夠聽清楚別人的話,還能夠聽懂別人的意思,能夠領會和理解話語中的含義。
第二,培養學生說的習慣,讓學生學會在課堂上說話,學會說自己的話,學會發表自己的見解。
第三,引導學生廣泛閱讀,為學生開辟出應有的時間和空間去超越課本內容的限制,廣泛涉獵課外讀物,從大量的閱讀中,逐步養成學生對語言的感覺,養成運用語言進行思維和準確表達的習慣,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
第四,培養學生寫作的習慣,使學生把寫作當作自己生活中必需的內容、自覺的行動,習慣將自己的觀察、經歷、感受、體悟、思考等,用自己的語言記錄下來、用文字體現和表達出來。
二、通過培養數學邏輯智能演繹精彩課堂
數學邏輯智能是指數學和邏輯推理的能力以及科學分析的能力。培養數學邏輯智能要求教師做到:
第一,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因為“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要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啟發學生提出問題;還要給學生提供思考的機會,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嘗試解決問題。
第二,鼓勵學生講出思考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多發表見解,鼓勵學生講出自己的思維過程,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使學生理順思路,學會思考。
第三,組織學生討論、辯論。討論、辯論的過程,既能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也能發展學生的判斷能力和推理能力,也有助于數學邏輯智能的培養。
第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一個人智力發展的本質就是人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因此,教師要注意挖掘教學過程中的創造性因素,使學生的創新意識不斷萌發、創新精神不斷顯現、創造能力不斷提高;要注意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創造機會讓學生廣泛參加類似小發明、小創造之類的活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通過培養視覺空間智能演繹精彩課堂
視覺空間智能是指一個人在一定時間內對視覺對象的性質、特征、形態的理解和把握能力,以及能夠精確理解或判斷物體的空間形象、空間位置或空間距離的能力。培養視覺空間智能要求教師做到:
第一,使學習材料視覺化。就是培養學生的內在視覺,要求學生開啟自己的空間想象力,把學習材料變成內心的形象,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要學習的東西,在頭腦里產生出某種形象。
第二,把色彩作為學習的工具。教師在課堂上要充分發揮色彩的重要性,板書時用彩色粉筆在重點處書寫或做記號,允許和引導學生用彩色筆在課本上做標記、在作業本上做標記。
第三,繪制簡潔的圖畫式知識提綱。教師在板書時要運用各種各樣的圖畫式符號展示知識提綱,如蜘蛛網式、鏈條式、表格式、環狀圖等;教師也要引導學生在筆記本上繪制這樣的知識提綱。
第四,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師要善于利用網絡資源,養成使用多媒體的習慣,把生動的圖像、圖片、畫面、動畫等視覺材料用于課堂教學,使學生產生強烈的聽覺沖擊力。
四、通過培養身體運動智能演繹精彩課堂
身體運動智能是指人能靈巧地操作物體和調整身體的技能,使身體得到完美展現的能力。培養身體運動智能要求教師做到:
第一,組織課間活動。學生長時間坐在座位上,不利于放松身體、啟發心智,這要求教師利用課間短暫的時間組織學生從事一些身體運動活動,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身體運動智能,也給學生帶來了生機和活力,還有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去上課。
第二,組織課堂活動。如果課堂教學仍然是依靠單純的老師講、學生聽,這樣不但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身體運動智能,這就要求教師創設各種各樣的活動,諸如小品表演活動、舞蹈表演活動、律動活動等,在活動中不但掌握了知識,加深了理解,還提高了學生的能力包括身體運動智能。
第三,從事課后、校外相關活動。培養身體運動智能,還需要充分利用課后活動和校外活動,諸如從事各種體育運動活動,各種游戲活動,各種操作活動等。
五、通過培養音樂旋律智能演繹精彩課堂
音樂旋律智能主要是指理解、欣賞、感受和表現音樂節奏和旋律的能力。培養音樂旋律智能要求教師做到:
第一,有效創設校園音樂環境。音樂應該成為教育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上課前、課間時間、課后、午休、課外活動時間,都可以播放各種經典音樂,或是學生喜歡的音樂。通過音樂旋律,或創設一種歡快的氣氛,或產生一種輕松寧靜的效果,或激發活力,或減輕精神壓力。
第二,借助音樂旋律的力量促進課堂教學。教師要在課堂上直接使用音樂,把音樂作為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通過音樂調節情緒、激發想象、開發記憶潛能、減輕學生負擔、提高學習效率。
第三,通過各種音樂活動發展學生的音樂旋律智能。教師要增加學生的音樂欣賞時間,有效提升學生的聆聽能力,喚起學生的內心感受,在聆聽過程中理解音樂;教師要組建學生合唱團、學生樂隊,組織舞蹈隊、體操隊等,發展學生的音樂感受力。
六、通過培養人際交往智能演繹精彩課堂
人際交往智能是指能夠與人相處、交往的能力,察言觀色的能力,與人合作的能力等。培養人際交往智能要求教師做到:
第一,創建有利于人際交往的課堂環境。在這種環境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往是友善的、包容的、坦誠的,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是互相幫助的、彼此分享的,學習活動是輕松的、愉快的。
第二,引導學生合作學習。合作學習給學生提供了一個相互理解、共同合作完成任務的良好機會,有助于學生學習基本的交往技能,提高人際交往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學習活動,學會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學會認真聆聽他人的意見和觀點,學會尊重他人。
第三,教育學生學會分享。分享包括讓別人分享自己的快樂,或與同伴共享他的快樂。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讓學生學會分享,就要讓學生懂得分享的必要性,懂得分享快樂時必須真誠、認真等。
七、通過培養自我認知智能演繹精彩課堂
自我認知智能就是人們的內省智能,即通常人們說的反思、反省能力。培養自我認知智能要求教師做到:
第一,創造寬松的有利于學生表現自我的環境。教師對學生過于嚴格的管束是不會創造出寬松的自我表現環境的,相反,會壓制學生的自我表現,甚至會泯滅學生的自我表現欲望。
第二,注意避免學生自我認知出現偏差,注意糾正學生自我發展出現的問題,使學生的自我認知沿著正確的方向和目標前進。
第三,正確對待和處理學生的逆反心理。中學生的逆反心理比較明顯,教師要引導學生超越逆反這一階段,使學生做到不要過于與眾不同,過于標新立異,過于抵抗和逆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