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標準提倡教學“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新課程的實施使課堂教學面臨新的挑戰(zhàn)。以前的課堂教學是教師“獨白式”的、“填鴨式”的灌輸教學,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如何在短短的一堂課中最大限度發(fā)揮教育教學的功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這要求教師在教學時做好全面、科學的備課工作,那么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如何科學備課呢?
一、用先進的教學理念指導備課
備好課是講好課的重要前提,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也是教師不斷豐富自己教學經驗和提高文化水平、專業(yè)知識、業(yè)務能力的途徑。先進的教學理念注重學生的能力、情感和正確的價值觀的培養(yǎng),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而在備課時做到:
樹立先進的教學觀:現代教學理論將教學的本質定義為“交往”。教師不僅是“傳道、授業(yè)、解惑”,而且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合作者,成為學生學習潛力的開發(fā)者。教學不僅要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因素,還要發(fā)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情感。
樹立先進的學生觀:現代備課觀是為學而備,堅持以學生為本,倡導一切為了學生,致力于設計“學生為主體,教為學服務”的“教案”與“學案”相統(tǒng)一的“課案”。現代中學生是個性強、潛力大的群體,不再是被動裝知識的容器,更何況他們的生理、心理處于不斷變化之中,需要尊重、理解、鼓勵他們。因而在備課時轉變觀念,樹立學生為主體,制定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學習目標,結合學生實際,為學生找準真實的學習起點,認真挖掘文本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材料,全面分析學習內容,為學生設計自主的學習方式,科學估計學習的差異,為學生構建彈性的學習方案。
樹立先進的教學手段觀:現代的教學不再是“一支筆、一本書、一個人”,而是運用多種教學手段來輔助教學,提高教學的實效。因而在備課時,要根據學習內容,結合校情、學情,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改變課堂的單調說教。在《經濟生活》內容學習時,適當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把課堂延伸到社會,把抽象理論化為具體,加深學生對所學的內容的理解。如學習《價格變動的影響》、《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在《政治生活》學習時,組織學生模擬村委會選舉、學校收費的聽證會等實踐活動,使學生通過實踐活動感受到政治與我們的生活關系,從而關心政治、學習政治、分析政治。在《文化生活》學習時,注重挖掘身邊的鄉(xiāng)土資源,利用名人古跡如包拯、劉銘傳、三河古鎮(zhèn)、高劉鎮(zhèn)地方特產等資源,把文化理論知識與實際結合起來,幫助學生了解當前生活中的各種文化現象,獲得參與各種文化活動的基本知識和能力,提高文化賞析、文化修養(yǎng)的水平。《生活與哲學》學習時,適當運用多媒體,適當組織學生開展辯論會、討論會等活動,幫助學生理解哲學與生活的關系,明確生活與實踐的觀點是哲學的重要的和基本的觀點。在復習時指導學生構建每單元、每節(jié)課的知識結構圖,把課本內容網絡化、系統(tǒng)化,提高復習效果。這就要求在備課時老師要作全方位的考慮與設計,改變政治課堂教學的沉悶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樹立在生活中備課觀:以前的備課是為了備課而去找材料、找資源,是不是在備課中生活。現代的備課非常重視把生活的“活水”引入課堂,善于捕捉學生的疑點、興奮點、社會生活的熱點,結合實際設計有效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方式,致力于學生經歷豐富的情感體驗和實踐活動,從而引導學生養(yǎng)成積極參與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在情境中展開想象翅膀,充分發(fā)揮思維潛能。教師以其特有的洞察力和敏銳性觀察生活,善于捕捉豐富而新鮮的教學素材,學會在廣闊的社會生活中備好課。
二、現代的科學備課內容和形式
新課改下的備課是以學生為核心,備課不僅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同時也要備理論、備生活。備課要求科學、實用,形式不拘統(tǒng)一。至于如何備好課要根據具體情況而確定。查閱資料是備課,參加研討會是備課,寫讀書筆記、參加社會實踐也是備課。備課形式主要有:一是課前備課,又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把備課寫在備課本上的有形教案,以書面形式把備課成果描述出來,另一種是融入心間的無形教案,將備課成果保存在頭腦中,將一些易忘或散失的或重要的東西標記在課本上,不用書面形式詳細描述出來。二是課后備課,每學習完一節(jié)課或一單元后,要進行回顧、反思,做好總結工作。課后備課是備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寫“教后記”,對課前備課和課上實踐進行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不斷調整修改,充實提高,使教學達到預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