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知識經濟時代是創新的時代,創新教育正成為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它的主要內容是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等創造性基本素質。本文針對體育如何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提出初步的構想與建議。
【關鍵詞】體育 創新教育 創新意識 創新能力
一、前言
國際上的綜合國力競爭,實際也是創新人才的水平和質量的競爭。江澤民總書記曾強調“迎接未來科技的挑戰,最主要是堅持創新,勇于創新”、“實施跨世紀素質工程計劃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具體推行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國民素質和民族創新能力”、“教育在培養民族的創新精神和創造性人才方面肩負著特殊使命”。因此,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創新教育,就是根據有關創造性發展的原理,運用科學的、藝術的教學方法,以繼承為基礎,以全面發展為目的,以培養學生創造意識和創新能力為價值取向、造就創造性人才的基本途徑。在學科教學中倡導創新教育,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從而更好地發揮學生的創造潛能。
體育學科是學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它為學生提供了開闊的、靈活的學習和活動環境,以及充分的觀察、思維、操作、實踐的表現機會。它的娛樂性,欣賞性和競技性,對于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提高,具有其它學科所無法比擬的優勢。因此,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就成為了體育教學追求的新目標。
二、探析體育創新教育,要著重培養和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是指具有為人類的文明與進步做出貢獻的遠大理想,有為科學與技術事業的發展而獻身的高尚精神和進行創造發明的強烈愿望。體育學習中,應當將創新教育的思想貫穿于其中,使學生認識到創新也是體育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體育是隨著人類社會不斷發展和進步,才將過去比較原始的體育游戲逐步改觀成為具有現代文明色彩的體育項目;可以說,體育運動產生、發展、變化都離不開創新意識的活動,體育動作和規則的每一次修改與進步都是在創新意識下產生的。在體育教學中,就應當鼓勵學生追求新異,敢于標新立異,以求新為榮;只有激發學生的創新激情,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充分挖掘自身的潛力,以原有知識,經驗為基礎,又不拘泥于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并能以多維的方式進行重組和利用,以此產生新的思路,才能培養和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
1.教學相長,有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灌輸式”與“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在教育界流傳已久,體育教學中也是同樣:教師將技術動作講解、示范,傳授給學生,學生機械地模仿與學習。最后依照統一的固定的標準來進行考試或是考查:可以說,學生對所學的技術與動作只是機械地學會,機械地完成,一旦考試過后,就會遺忘得一干二凈,幾乎抹殺了學生學習的創造力,更談不上什么創新。
我國古代教育家就已提出“教學相長”的思想,反映出古代教育中就已經注意到“教”與“學”之間的雙向互動關系。現在,創新教育的提出,使我們認識到,只有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地位,使學生了解和理解所學,并能從學習中有所發現,得到啟迪,更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將所學運用到其學習和生活之中,才能產生創造的想法以及產生去創造的激情,才能有助于創新意識的加強。
2.個性的空間發展,能挖掘和開發創新意識
個性是心理過程中受到人的需要、動機、興趣等因素的制約而形成的具有的一定傾向的、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征的總和,它體現出一個人的整體精神面貌;只有掌握學生的個性特點,才能針對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來運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新世紀需要的人才是創造型的人才,而培養創造型人才就應當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注重因材施教,在教育過程中注重學生的個性以及具有獨到見解的創新的個性思想,提高學生的自覺性、自主性。同時,還要尊重他們獨立人格和獨特品質;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擁有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為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條件,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在天賦所及的領域內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能。體育教學中,開展體育歷史與體育文化類課程、各類體育項目的活動課程、體育保健類課程和體育思維、意志與精神及體育創新方面的培養;注重教學內容的多樣性、教學方法的多維性和教學媒體的多用性,以學生為本,抓住學生個性方面的亮點,將教學內容和方法與師生之間和諧配合,變為學生身心健康的提高與體育潛能的挖掘與開發,并使學生能終身保持體育的興趣和愛好。從而有利于挖掘和開發創新意識。
3.培養學生的思維多元性,才能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創造性思維是創新人才的基本素質。經研究表明,人體蘊藏著巨大而豐富的思維潛能,這種思維潛能不僅能調控人體各種生理機能和精神活力,而且也是不斷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內在潛能,只有在不斷拓展認識領域,掌握較強的邏輯辨證思維的條件下,才能具有求異、逆向、多維和發散的創造性思維活動。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應設法打開學生思路,多聽學生的獨特見解,教學時允許和鼓勵學生采用不同的理解和方法完成同一動作。鼓勵學生對教學敢于提出質疑和堅持已見,用引導和討論等方式,使學生自己明白出現的錯誤或偏差,而不是強加于學生,把學生框置在迷信教師、迷信書本、迷信權威的思維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善于思考,能產生積極的求異性、敏銳的觀察力、活躍的靈感以及富于創造性的想象,保證將學生的創新精神放在首位。這樣才能培養起學生的創造思維,從而培養起學生創新意識。
運用自然、合理的教學方式和模式,寓教于樂,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和發散性思維。所謂“逆向思維”,即反過來(或倒過來)從結果去想、去思考的方式。“發散性思維”就是不依據一條固定的路線去考慮,而是從多種方向、路線去思考問題。體育教學中,應當改變教學方法和模式,例如定向運動教學時,引導學生認地圖,不是死板地讓學生從1點到2、3、……到終點,而應該先找準自己的方位,使路線在頭腦中有一個整體的概念,然后結合地圖的地貌標志,聯系所處地點的實際特征,尋找一條切實可行的路線,或爬坡、或穿過樹林、越過溝坎等,并在前進中不斷修正自己的前進軌跡。學生會理解,不沿著死板的定式去思考,使自己的思維呈現逆向、發散的思考狀態,才能不斷有所突破,有所進取,有所創新。
三、體育所具有的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絕妙良方
體育教學具有靈活多變性,主要體現在教學場地的不同、學校體育器材的不同、老師的教學方法不同等等;這樣就使得我們在教學中更能靈活的運用各種教學手段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1.打破固有的思維定式,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和實踐能力
體育教學中,例如在學習籃球傳球技術時,可以圍繞“傳出球”這一根本目的,開發想象。讓學生找出傳球的方式,可以面對面直接傳(雙手、單手傳球,胸前、高拋、反彈傳球,正面、體側傳球等),可以隔著防守隊員傳,可以結合假動作傳,可以結合投籃傳,可以靠籃板反彈傳……甚至可以學馬拉多納借助對方的身體反彈來傳,只要是不違反籃球規則,都是允許的。這樣在學會動作的同時,還使學生開動了腦筋,開發了想象,不會把學生禁錮在某一特定的動作中(如直接學習雙手胸前傳球,學生接到球時就只會想雙手胸前傳球),而且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2.開發右腦,挖掘大腦潛力
中國人是以“右勢”為主的,也就是說,國人的左側大腦已經得到了較多的開發和利用;而大腦的功能應該均衡發展,所以開發和利用右側大腦功能是提高大腦能力的挖掘創造能力的有效途徑。根據科學研究,訓練和提高左側身體的功能可以提高右側大腦的能力;所以,體育教學中應加強左側肢體的練習與活動,以此強化和提高右側大腦的思維、判斷、控制等活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