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少年兒童在生理方面的發育提前了,而在心理方面的發育卻滯后了。如果教育方法不當,有少數學生就可能表現出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人們在一定的條件作用下所表現出來的一種反常心理狀態。尤其是現在的初中學生年齡一般都在12~15歲,在這個年齡階段的初中學生心理的主要特征是處在半幼稚半成熟狀態,最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學生逆反心理的典型表現就是“你越要我學,我越不學”的心理狀態。這種情況,學習成績差的學生中尤為突出。
那么,現在少數初中生的這種心理是如何產生的呢?根據筆者三十多年的教育實踐來看,究其原因,主要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學要求過高,由此產生了失望心理
由于受就業難等因素的影響,家長“望子成龍”心切,教師“望生成龍”心也切。于是在家庭,家長對其子女施加高壓“政策”,濫買輔導資料,亂請家庭教師。在學校,教師在校領導和家長的壓力下,一味提高教學要求,把許多超出“新課標”的物理問題放到課堂上來講,學生難以接受,即使暫時勉強接受了,也很快就會遺忘,致使一些學生產生了“反正又學不會,不如不學了”的想法。
二、由于教育不得法,使學生產生了自棄心理
有些學生在家庭得不到溫暖,且家長盲目攀比那些特優學生,制定高標準,若不能達標就訓斥,甚至打罵,出現一些過激行為。平時在學??赡苡值貌坏嚼蠋煹年P心,尤其是少數年輕的教師,平時對學生的指導關心不夠,或很少跟學生交流溝通,只是在學生沒有完成作業,或作業出現錯誤較多,或某次考試未考好,以及在某些方面出現問題時才去找他們,對他們嚴加訓斥,甚至諷刺挖苦。使這些學生在擔心受怕中過日子。這些學生為了避免被挑剔,只得弄虛作假。出現自習課時,哪一學科老師來了,就裝著看哪一學科書的現象。這些教師對優等生是滿面笑容,“晴空萬里”;對待學困生卻不理不問,“陰云密布”。另有少數年輕教師總喜歡刺激學生,也不相信學生。優等生偶爾沒考好,說他是“驕兵必敗”。學困生有了進步,學習成績提高了,說他是“弄虛作假”,或是“碰巧”。師生之間關系緊張,學生由對老師的不滿,發展為對學科的失望,成績下降,甚至破罐子破摔。
三、隔代親的溺愛,致使孩子產生唯我獨尊
有些學生的父母因工作需要或者外出打工,將子女寄托給孩子的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這些老人們對隔代的孩子過于溺愛,處處依從他們。久而久之,使他們產生了“唯我獨尊”的心理。他們在學校,對老師的各項正常要求也會感到是一種壓力。有的甚至發展到產生逆反心理的地步,給學校的管理和教師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對學生的成長也很不利。
四、因就業難,產生了新的“讀書無用”論
因形勢的飛躍發展和人口的過快增長,使得就業越來越難。這種潮流沖擊了某些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家長,家長對子女的要求逐步放松。這些學生在學校對教師的正常要求也感到是一種壓力,只要教師的教育方法不當,發生幾次沖突后,就有可能產生逆反心理現象。
為了防止逆反心理的產生或達到消除逆反心理,可以有針對性地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一)認真鉆研教學“新課標”(大綱),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
依據教學“新課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教學目的要求。要切實可行,注意循序漸進。要區分新授課的目標、階段復習課的目標和畢業總復習的目標。對嚴重超出“新課標”的問題,對大多數學生難以接受的問題,課堂上堅決不講。
(二)端正教育思想,改進教學作風
現在的初中教育是為了提高全民族的素質。我們初中教師的任務就是對學生實施知識加能力的培養,以達到提高全民族素質的目的。在課堂上要面向全體學生,要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鼓勵每位學生的發展。
人們常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影響學生的除了知識、技能、道德品質外,還有教師對學生的愛護之情。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要真誠地去愛護學生。教師積極的、強烈的情感才能感染、震撼學生的心靈,也就是以情感人,以情育人。注意讓學生在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嘗試一個又一個成功喜悅的過程中,去激發并發展學生的學習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