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發展,教學改革勢在必行。面對新課程改革,我們要重新定位課程的目標,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同時,在新課程改革中,要求教師要由知識性教學轉向發展性教學,由教師教教材轉向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由主導教學轉向引導教學。
就學生而言,能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是教學成敗的關鍵。所以,我的思路就是,要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總能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去面對每一節課,把“要學生聽老師講”轉變為“學生要聽老師講,樂聽老師講”,尋求符合學生實際的完美教學形式去實現教學內容。
一、以切合實際的問題吊起學生的胃口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首先要將滿堂灌改為啟迪學生的思維,讓學生不是被動地而是主動地跟著教師,進入教材內容,揭示出教材內容的涵義。教學中要做到以“問題”為主線,善于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在老師設疑的問題上,開動腦筋,研究教材,找到答案。
例如,在《政治生活》中,當我講到“人民代表大會”這一知識點的時候,我設置了這樣一個情境:我告訴同學們:“今天將要上的內容非常重要,要是學不好,你可能連電視都看不懂”,學生一聽我這樣講,就連平時聽課不太認真的同學都立即抬起頭來,滿臉的不屑。見學生的注意力被吸引過來了,我說,“好!大家不信,我問大家一個問題,比如說,一天,你老爸問你,‘兒子(女兒),你看電視上天天放開這會開那會的,到底都開得什么會呀?’什么‘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什么‘十一屆人大二次會議’,‘國務院常務會議’‘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等等,你能給我解釋解釋嗎?’”同學們一聽,感覺還真是最普通似乎又最簡單的問題,卻說不出個所以然。我隨即笑著擺出了我的觀點:“怎么樣,是不是連電視都看不懂?”在此情形下,我順勢讓同學們進行交流討論和探究,后來,我以這幾次會議為例,解釋了我們政治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兩大塊內容——黨和政府。指出我們一定要清楚的知道黨和政府的不同,決不能混淆,同時結合政黨的知識,說明了黨和政府又不是截然分開的!而此時的同學們為了能“看懂電視”,個個都成了嗷嗷待哺的雛燕。
二、依靠恰當的典型例題使晦澀難懂的理論深入淺出
書本上的理論內容大多是抽象的,光有理論,沒有事例,學生的學習只能是一知半解或是不能學以致用,而例題則是學生利用理論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的突破口。例題后的探究性質疑,則會讓學生舉一反三,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開拓思路、掌握規律,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培養探究精神。在這一點上,典型例題則效果更佳。
在講授《生活與哲學》中“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時,我用“藝術源于生活”來說明“精神財富來源于人民群眾的實踐”。例如,一次我去幫一個大學同學接親,俗話就是接新娘。一大早我就和同學坐著接親的車出發了,我同學的老家也有“過橋要放炮”的習俗,由于我靠車窗坐著,所以自然很榮幸地當了“炮手”。這種過橋放的炮很短,點燃后可以迅速仍出車窗,但由于路途很遠且橋也太多,不一會短炮就放完了,剩下的都是很長的炮,我的同學靈機一動,“把它截斷!”我說:“好主意,”可是他左拉右拽就是扯不斷,這時我看到他隨手掏出吸煙用的打火機就要往上點,我上去一把拉住他的手,問:“你干什么?”他說:“我來把它燒斷!”學生聽了,反應過來以后笑得是前仰后合,然后我等學生稍稍平靜,點出主題“精神財富來源于人民群眾的實踐”,并順勢要求學生,要做個懂生活的有心人。
三、使用健康幽默的語言給學生添加“作料”
英國學者M·鮑門在《幽默教學:一門表演的藝術》中指出:“理想的教師應當達到藝術化的教學水平,善于利用幽默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學得更好?!庇哪芙o學生帶來歡笑、帶來理解、帶來信心;幽默是師生關系的潤滑劑,教師幽默的語言不僅可以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而且可以使學生在一笑之余引發聯想,出神入化地推動他們領悟,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不僅如此,幽默還可使學生充分地感受到老師的人情之美和性格優點,達到“親其師而信其道”的目的。
我在講授《經濟生活》中“價值規律及其表現形式”時,由價值規律我們知道,“價值決定價格,但由于供求關系的影響,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蹦敲创藭r有同學質疑:這種“波動”不就否定了“價值對價格的決定嗎?”我隨即在黑板上劃出兩幅簡圖。
解讀簡圖:這位同學考慮的對呀,本來價值決定價格,價格和價值應該是“比翼雙飛,一心一意”(圖1)呀,可為什么價格卻偏偏“三心二意”(圖2)了呢?同學們笑答“由于供求關系的影響”,那么,既然價格都“三心二意”了,那還怎么能說明“價值決定價格”呢?價格與價值已經不相符了呀?在同學們討論探究之后,我依據(圖2)解讀:你價格不是“三心二意”不和我同步嗎?你遠離我,你一直遠離我走呀,怎么又回來啦?又回來干什么呀??。窟@說明什么?得出結論:價格雖然不和價值同步,但卻“圍繞價值上下波動”,而不能離價值太遠,這恰恰說明“價值決定價格”。
四、用演員表演的方式傳遞知識
我始終認為,教師就是一位演員,講臺就是舞臺,學生就是觀眾。一節課就是一場演出,我們應該想盡一切辦法把每一場演出都演得非常精彩。我們都知道,演員大多對喜怒哀樂表現的相當逼真,而且說來就來。但是,演員也不是只靠嘴說的,而是加入了十分豐富的肢體語言和說學逗唱之類絕技。正因為這些,演員的表演才能感染觀眾,抓住觀眾,顯得趣味橫生,引人入勝。那我們的課堂教學可以用這些嗎?我個人認為,當然可以!
如我在講授《政治生活》中民族關系的時候,我想告訴學生我們“現階段的民族關系是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講到這個問題,我立刻想到了宋祖英演唱的《愛我中華》這首歌。當時在我提到這首歌時,立即輕聲哼唱起來“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種語言匯成一句話,愛我中華,愛我中華!”歌聲剛落,掌聲響起。學生個個情緒高漲,似乎感覺這個老師,有點意思。平時上課,可能是一種聲音更有甚者是一種聲調一堂課,這聽長了怎么會不犯困呢?而我這種表演的形式,學生耳目一新,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了我們偉大祖國的民族關系確實是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推及其它,在各種教學內容中,我們都可以采用抑揚頓挫,高低起伏的聲音及各種肢體語言表演等加以表現,以增加課堂的活力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