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健身娛樂為主要目的;
2.是業余時間進行的;
3.是以社會全體成員為對象的;
4.活動形式的多樣性。
中學體育教育是指在以學校教育為主的環境中,運用身體運動、衛生保健等手段,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促進中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活動。中學體育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學校的德育、智育共同組成學校教育體系,是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的一項基本內容和基本概念。
二、串聯式的發展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體育在群眾生活中也逐漸發展與完善。社會指導員的出現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群眾性體育的多樣性也對孩子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而且一些群眾性體育也走進了校園。隨著社會生產力的高速發展,對增強社會成員的體質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促進學校教育在培養全面發展的新人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體育作為重要的教育與組織形式也有了新的特征,出現了新的趨勢,如體育教育義務化、體育設施開放化、體育方式多樣化、體育手段科學化等等。體育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已為更多的人所認識,體育作為一種理論知識、方法體系為更多的人所接受。
學校體育教育由五個要素構成:
1.體育教學(以體育課為主要形式);
2.課外體育活動(由學校或學生自行組織);
3.運動代表隊訓練和各種形式的體育比賽;
4.早操和課間操;
5.科學的作息和校醫保健設施。
其中在運動訓練隊中選拔部分學生參加體育類高考,考生的志愿則由以前的單一而變得多樣。高考體育的改革就是充分的證明。現在不僅理科學生可以報考體育專業,而且文科考生也可以報考體育專業,其中社會體育專業的很大部分考生基礎教育來源于學校體育教育。
三、目的與任務
學校體育教育的目的是:促進學生身心發展,增強他們的體質,并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使他們能更好的完成學習任務,以便將來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要達到這個目的,必須完成以下具體任務:
1.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的生長發育,培養學生坐、立、行的正確姿勢,促進學生力量、速度、靈敏、耐力等身體素質的發展,增強學生走、跑、跳,等多種身體基本活動能力。體育活動大都在室外進行,鍛煉學生習于寒暑、適應自然環境,克服困難等能力。
2.傳授體育基本知識、能力和方法。使學生愛好體育活動,懂得怎樣鍛煉身體、養成堅持鍛煉的好習慣,對有發展條件的學生進行系統的業余運動訓練,可以為國家發展和培養優秀的體育人才,為社會體育的發展奠定基礎。
3.結合體育的學生進行道德、品質等精神文明的教育,要教育學生認識到體育對個人、民族和國家的重要意義,啟發其鍛煉身體的自覺性。
社會體育作為我國體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來源于群眾的生活和校園體育教育,又在其基礎上發展到更廣泛的全民體育形式,它關系到人民體質的增強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質量的改善,是現代社會文明健康、科學的重要標志之一,同時也對體育的性質、內容范圍、結構對象以及時空關系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使得社會體育的范圍更加廣泛,人民可以更好地增進健康、強健體魄、預防疾病與康復,提高文化素養和精神文明建設,豐富生活內容與加強人際交往,以及促進人的社會化與個性形成等都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綜述:終身體育概念的引入,要求學校體育和社會體育和諧的發展。學校體育是學校和體育教師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系統的、有目的的教育方式,從而使學生不斷地提高身體素質,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術、技能和體育理論知識,學會科學的鍛煉方法,為今后參加社會體育運動打下良好基礎。而社會體育的多樣性和普遍性要求其內容豐富、形式靈活,兩者雖然都有自己的獨特性但緊密相連。學校體育是社會體育的基礎,對廣泛開展社會體育有巨大的推動作用。如果學生在學校接受了科學有效的體育教育,則有利于畢業后在社會體育活動中更好地運用科學的鍛煉方法進行運動,形成健康的體魄,可以更充分的把一切知識才能發揮出來,為國家做出更多的貢獻。學校體育的長遠意義就在于讓學生以后更好地參加體育運動,所以社會體育又是學校體育的歸宿,反之社會體育的發展又有利于樹立學校體育的觀念,有助于學校體育的更新。如果沒有學校體育的奠基,社會體育就會失去一個最重要的推動力,所以兩者相互制約、相互影響又相輔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