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初中階段是學生養成良好品德的重要時期,也是一個可塑性很強的時期,尤其是我們農村初中的學生,由于認識、知識、閱歷等方面的局限,更需要我們英語教師在進行教學的同時,利用各種資源和手段,加強對學生的育德,把他們培養成有用的人才。
【關鍵詞】農村初中 學生發展 英語教學 育德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要求我們教師要“創新德育形式,豐富德育內容,不斷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并“把德育滲透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立德樹人”是我們教師工作的核心,從而培養出既掌握有豐富知識,又有優良品德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可靠的有用人才,而初中階段是人生養成良好品行的最重要的時期,因為在這個時期,學生由于在知識、閱歷等方面的不足,在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中,可塑性較強,在此時,我們英語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注意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加強英語教育教學的育德工作,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基礎。我們知道,英語是一種思想性很強的語言,而語言是表達情感、傳播知識的工具,教師要利用好這個工具,結合英語學科的教育教學規律,“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展視野,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所以,育德工作在英語教育教學中是必不可少的環節,那么如何做好育德工作呢?我在二十多年農村初中的英語教育教學中,深切地體會到,只有把育德工作與知識的傳授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并持之以恒,才能達到既教書又育人的良好效果。
一、教師要更新育人觀念,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進行養成教育
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的龔亞夫先生在《英語周報·初中教師版》2010-2011學年度第10期(總第628期)上發表的文章《重構英語教育理念與基礎英語教學目標》中指出,我們現在的“英語教育的根本問題主要是英語教育界長期以來一直沒能脫離英語國家為同化移民學生設置英語課的理念和思維框架,而現在需要擺脫傳統‘外語’教育理念的思考范式,重構英語教育的理念和課程目標”。是的,這種“英本主義”的教育理念,無論是體現在教材中,還是我們的授課教師,影響甚大,雖然說漢語的人數最多,也是聯合國的六大工作語言之一,但由于英語的強勢地位,世界上的廣播電視、報紙雜志等大部分是使用英語,為此龔亞夫先生才提出“重構英語教育理念”,他認為“基礎英語教育的目標應該定位于培養一代既有民族特性又有國際視野,會使用國際上通用語言與其他國家交流中國文化、談論中國事情、表達自己思想的公民。”他也很贊成張正東先生提出的“多元目標”的理念,而我們英語教師更應該加強學習,更新我們英語教育理念,減少教學的困難,培養出“更符合國家利益和社會需求”的人才,這正符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提出的總體戰略要求。
習慣是養成的,良好的習慣是要持久的培養。初中學生的可塑性較強,模仿性也強,特別是我們農村初中的學生,因大部分家長外出打工,學生在家缺乏有效的監管,與其接觸最多的人就是我們老師了,這時教師就是學生最直觀的榜樣,我們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與學習習慣、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有最直接的影響,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欣賞別人,學會感恩,學會寬容,因此我們教師自己必須注重言傳身教,為人師表,同時對學生中表現出來的不良習慣要嚴加規范,加強育德。
(一)英語教師在與學生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的同時,加強對學生日常行為的引導
“教師對學生的愛要以對學生的尊重和信賴為前提,對學生的嚴應當是嚴中有愛,嚴中有章,嚴而有信,嚴而有度。”通過我二十多年來的英語教育教學我認為,教師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對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所出現的問題,英語教師要認真加以引導,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的關心、信任和寬容,用自己的言傳身教去贏得學生的尊重,就會收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但在引導時要注意有一個度。“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自始至終關注學生的情感,努力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現在農村大部分孩子的監護是隔代監護,有的甚至無人監護,雙休日監管缺失,這就造成許多孩子要么性格孤僻,要么就養成不受管束,以我為中心,以玩為主,只愿與同齡人交往,而與家長、老師等常有極端的行為,為此教師要做到寬嚴結合,表揚與適度的懲罰并重,使這些處于可塑時期的初中學生,尤其是農村初中學生對教師產生敬畏之心,才能使我們的英語教育教學,既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人文素養,堅持文化知識學習與思想品德修養的統一,使“三維”目標得到有效地結合。
(二)教師要加強同其他各科教師的合作,培養良好的班風和學風
班風的好壞決定著學風的好壞,良好的學風又促進著良好班風的形成,無論是班風,還是學風的形成,并不是哪一個或幾個教師的責任,而是全體教師及學生共同推動而形成的,因此英語教師,無論你是不是班主任,都有責任與其他教師合作,加強班風與學風的建設,為英語學習創造良好的環境,以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師要認真挖掘初中英語教材的思想教育素材,使育德工作言之有物
英語對我們來說是外語,它所承載的是外來文化所體現的價值觀、人生觀,我們英語教師不只是對學生傳授英語知識,更重要的是要結合實際,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英語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不僅讓他們知道有英美的紳士、還有我們的孔孟,外國的月亮和中國的月亮一樣的圓,而初中英語教材中有大量的思想教育素材,教師要在傳授英語知識的同時使學生通過語言的習得,得到良好的思想道德的熏陶,以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關于對學生的育德要求,從而達到育德之目的。下面以仁愛版英語教材為例來加以說明。
(一)在教育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并尊重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展學生的視野
如在七年級上冊Unit 3 Getting Together通過一系列的教育教學活動(如相互介紹、談論職業、就餐等)與我們的習慣比較,培養學生關心他人的情感,樂于了解異國文化;又如七年級下冊Unit 8 The Seasons and the Weather Topic 3 Let's Celebrate就有大量的有關中西方節假日的描述。再如八年級下冊Unit 7 Food Festival介紹了中外的飲食文化異同。教師在進行教學的同時,應結合初中學生的已有知識來引導,我們農村的初中生由于沒有出國經歷去親身感受異國文化的精彩,但他們在電視、電影、書報中已獲得了相當的異國文化的魅力。在此進一步學習,在開闊農村初中學生的眼界的同時,教育引導學生尊重理解在交際中的文化差異,初步形成跨文化交際意識。
(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
在初中英語教材中有大量的材料,融入情感態度和文化意識,使學生能在交流中,加深對祖國文化的理解,在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同時,要把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的文明,特別是要把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展現給學生,培養學生的愛國意識,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如在八年級英語下冊Unit 5 Feeling Happy Topic 1 Why all the smiling faces? Section D介紹了中國的京劇(Beijing Opera)。Unit 6 Enjoying Cycling Topic 2 How about exploring the Ming Tombs? Section BCD介紹了中國著名的十三陵。九年級下冊Unit 5 Knowing about China Topic 1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China?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Topic 2 I'm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nterested in China's history.引領學生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
(三)創新意識和團隊精神的培養
“現代教育理念認為,一個人今天在校學習的方式,必然會與他明天的社會生存方式保持某種內在的一致性,而合作學習正是這種一致性的切入點之一。”并且“強調競爭的課堂不會鼓勵學生去幫助有學習困難的同學,而推崇合作學習的課堂會增加學習成功的機會。”在初中英語教材中有如Pair Work, Project,Group Work,Class Activities等欄目的設計,在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同時,也加強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審美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應加大訓練力度,把英語課程的育德目標落到實處。
創新是一個國家民族發展的關鍵,但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合作也就成為共贏的最佳途徑,教師在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和探究活動中,在強調競爭的同時,要大力倡導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和創新,在創新團隊中合作,使學生認識到團隊精神的重要性。從而學會與別人合作,同時也使學生意識到只有創新才能使英語學習永葆青春與活力。
(四)教師在英語教育教學中要把健康教育,安全穩定、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的思想融入英語教育教學之中,讓學生入腦入心
如八年級上冊Unit 2 Keeping Healthy教師在教學時可結合當前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蜱蟲病等,加強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八年級下冊Unit 5 Feeling Happy Topic 3 Many things can affect our feelings可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九年級下冊Unit 5 Knowing about China Topic 2 I'm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nterested in China's history.教學時可把孔子的“仁”和“禮”的重要思想傳達給學生,要讓學生明白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在堅持改革開放的同時,今天的和諧穩定局面更要珍惜,做到入腦入心。
三、教師在進行英語教育教學時,講究策略,轉換角色,以學生為本,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認真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提出的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以人為本。
我們在進行英語教育教學的同時,要“關心每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利用各種教育資源,面向全體學生,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與手段,努力培養出大批的具有國際視野的外向型、復合型的能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服務的高素質人才。
(一)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
《英語課程標準》建議“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開發英語教學資源,拓展學生學習渠道,改進學生學習方式,提高教學效果”。教師在七年級上冊進行語音教學過程中可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把枯燥的語音訓練豐富地表現出來,以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教學八年級下冊Unit 6 Enjoying Cycling. Topic 3 Bicycles are popular. Section AB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廣泛收集有關交通事故的事例,讓學生用英語來討論、探究,采用CAI技術來表現,從而得出我們必須遵守交通規則,注意安全的道理。
(二)面向全體,抓兩頭促中間,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英語教師不能只關注成績好的學生,忽視成績差的學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與不足,正所謂‘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教師對每一個學生都應該一視同仁,分析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最大限度地發揮每個學生的潛力,幫助他們以自己的速度前進”,“英語教師必須時刻腦際‘以學生為中心’”。抓兩頭促中間,關注他們的情感,激發興趣。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教法靈活,注意學習策略的培養。用科學的發展觀來指導我們的英語教育教學,只有這樣,才能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的身心都得到健康的發展。
(三)教師要改進教學策略,加強學生學習策略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