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創新能力的培養,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存在著以講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的現象,導致了老師不好教,學生學不好的結果。尤其是作為以培養學生精確的運算能力,豐富的空間現象能力和嚴密的邏輯推理能力為主要任務的數學教學。如何發揮學科優勢,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自然成為我們數學教師研究的熱門課題。
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呢?
一、激發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創新的過程需要興趣來維持。由于興趣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后天學來的。所以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日常教學中,適時地結合教學內容介紹數學史中的歷史典故和國內外數學家的動人事跡可以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另外可以巧妙利用數學美,即利用語言美,意境美,方法美,和諧美,對稱美等來培養學生的興趣。 比如:下面一個例題:
求 的值
解:設,y= ,則
因為y≠0,所以 ,教師只有創造出教學中的各種美,激發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不斷探究的欲望,才能點燃學生創造的火花。
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不會提出問題的學生決不是一個好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無論是概念教學,還是解題教學,我們教師決不能一古腦兒地把正確答案“灌”給學生,而必須給學生機會,讓他們有機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最終解決問題。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當盡量為學生提供發現問題的機會,在課堂上我們老師可以故意留點疑問,露點破綻,在講解過程中設置誤區,引起學生的質疑,讓學生思考,利用認知沖突引起討論,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學生認真聽講,大膽發現,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高一數學上冊第三章,我們學習了數列知識。在學習等差數列時,課后一道習題引起了我們的注意:已知,在等差數列 中,
,求證:
成等差數列。那么,學生通過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可以輕松證得該命題的準確性。此時,有好學的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若是等比數列,是否可以類比一下, 也成等比數列呢?學生利用等比數列前n項和公式,當時,得出:
有的同學可能會認為它是正確的,也有同學會認為,類比的結論不一定都正確,可一時找不到反例進行說明。老師點撥一下,若三個數成等比數列,其中沒有一項為零。此時立即有同學想到:當 ,
這時,結論便不成立了。
所以,給學生機會,學生也能還老師以驚喜。
三、重視實踐操作,增強創新思維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活動中來,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尤其是數學這一門學科中,當學生的思維方向與教師不一致時,教師不要急于要求學生跟著教師走,而應服從于學生,讓學生自己動手,充分嘗試,并通過各種途徑去思考,探索獲得結論。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尤其是在立體幾何教學中,有的學生空間觀比較欠缺,看不懂立體圖形,那么就要盡量讓學生親自動手,做一些實物模型,以便于對立體圖形有一些較為直觀的認識,更好地理解畫在平面上的立體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