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話講究辭令,寫文章講究文采,為我們留下了很多瑰麗的詩文。而當今中學生的作文大都乏善可陳,寡然無味,缺少文采。孔子說:“言之無文,行而不遠”,是十分中肯的意見,劉勰在《文心雕龍》中也說:“言以文遠。”大意是說,文章因有文采,才能流傳千古。這些都說明了文采對于寫作的重要性。
一、學會使用修辭方法
語言無味,往往是語言不生動形象,不善于使用修辭手法。語言平鋪直敘不能引人聯想和想象,審美效果一定很差。如:如果直說“生活中處處有美,美是多姿多彩的”,就顯得很乏味。但如果善用修辭手法,寫出的句子效果會截然不同。參考例句:美是回蕩在校園中的動聽歌曲,美是活躍在操場上的矯健身姿,美是裊繞在教室里的朗朗書聲。這幾個句子的鋪排,由于有了比喻、排比的運用,將美這一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既點明了美“處處都有”,又表現了美的“多姿多彩”,十分形象,有感染力。
二、引用或化用古詩詞
浩如繁星的古詩詞名句是我們傳統文化中的瑰寶,詩詞名句引用得好,能增添文章的文化底蘊,有助于提高表達的精煉和生動。我們在課內外積累了許多古詩詞名句,作文中我們應該大力弘揚,善于引用或化用古詩詞名句,讓詩詞之花在作文中綻放光彩。
如:以“生命”為話題寫一組句子。
參考例句:生命就是毛澤東“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的豪情萬丈,生命就是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的自信,生命就是蘇東坡“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脫與豁達,生命就是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決心。這段文字直接引用古人詩詞,闡釋了生命的內涵,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再如:生命有時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無奈,但更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執著;生命有時是“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的困窘,但更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豪邁與樂觀!
再如:以“友情”為話題,引用古詩,寫一組句子。
參考例句:友情是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深情,友情是王勃“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豁達,友情是白居易“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嘆。
三、善用鋪墊、映襯
寫作中,如果把要表達的意思直接傳出,文句顯得單調、缺少趣味,就像如果只有“紅花”而無“綠葉”陪襯,“花”也將顯得單調。作文時,我們何不采用鋪墊、映襯手法呢?先確定好要表達的主題意思,然后展開豐富的聯想,從不同的角度進行鋪墊,然后推出自己要表達的主旨句,就顯得更有韻味和文采了。
如“尊重是友誼的細胞”這一中心,就可以用這種方式組句——磚石是大廈的細胞,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尊重是友誼的細胞。文章的本意是要突出“尊重”的重要。卻未直接道出,而是首先用兩個形象生動的句子從兩個方面鋪墊,然后才“隆重”推出中心句。這種寫法,避免了一覽無余式的慣常寫法,給人“柳暗花明”的感覺,拓展了語句的想象空間,使文意豐滿、流暢,留有審美余味。這種寫法還可以先確定好中心句,再從其他角度反向展開,進行強調。
四、巧用仿擬
仿擬,即仿照、摹擬。指有意仿照、摹擬已有的語言形式,創造出新的語言形式,表達新的思想內容的一種藝術手法。我們在課內外讀了大量的名著名篇,考試時不要忘了借鑒、仿擬。
五、運用層遞
層遞即層層深入,造成語義上的不斷深化,使之層次分明,有力度,有氣勢。
例如:融洽的朋友一定情同手足,融洽的家庭一定幸福美滿,融洽的民族一定強盛不衰,融洽的世界一定和平美麗。
六、長短結合、整散并舉的句子
如:歷覽前賢,有秦皇漢武的風騷,有唐宗宋祖的風采,有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彎弓和大雕。可又有誰,能像內圣外王的曾文正一樣,為官則清正無私,舉賢若渴;為將則機智沉穩,步步為營,奇正相佐;為儒則謙和內斂,毫無文人的狂傲之氣;為父為兄則嚴于律守,不使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曾國藩是一個永遠讓人無法讀明白的人,是一個文人,是一位儒將,是一個好官。這種靈活多變的句式特點可以形成抑揚頓挫、跌宕起伏的閱讀效果,富有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