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分層教學,要正視學生的個性差異,確定目標分層,分層實施關愛策略。分層教學,要把握教學內容的深淺,實施內容分層,分層設計問題方案。分層教學,也要照顧學生合作學習的需要,落實過程分層,分層展開合作活動。分層教學,還要顧及學生課外作業的難易程度,實行作業分層,分層布置課外作業。
【關鍵詞】分層教學目標內容過程作業分層策略
新時期,新課改在教育理念的深入與滲透、教學模式的選擇與推廣、教學方式的改進與借鑒等方面,都有長足發展,也為學生全面發展構建了適合時代需要的理論體系。
分層教學,是應時代需要而提出并倡導的有效教學新策略。什么是分層教學?我們在教學中如何實施分層教學呢?
分層教學,是現代教育運行機制上的新突破。它首先是建立在因材施教教育原則的基礎上,是遵守“上不封頂,下要保底”的教育宗旨,強調學生發展的個性化教育措施;也是建立在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素養的合作學習基礎之上,是徹底解決課堂教學模式僵化、方法陳舊、效率低下等問題的有效方法之一。如何分層教學呢?
一、分層教學,要正視學生的個性差異,確定目標分層,分層實施關愛策略
大教育家孔子,善于因材施教。他的門徒中,無論是謹慎、謙遜,有大國之治的冉有和公西華,還是直率、灑脫,有和諧禮樂的子路和曾皙,先生都尊重他們不同的目標選擇,并且贊揚他們都是胸懷大志、富有才干的棟梁之才。分層教學,倡導目標分層,允許等次高下存在,給不同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目標,是應學生行為特點分別做出關愛策略的手段。人的行為是思想和意識形態的集中體現。后進生身上特有的活潑好動、自卑消極、逆向反叛、不求上進等性格特征,容易成為教師傷腦筋、生偏見的誘因。教師不要只站在思想與知識的象牙塔尖上看到優秀生的高度,卻遺忘了后進生的閃光之處。而要分層實施關愛的策略,把握尺度,嚴愛優秀生,關愛中等生,厚愛后進生。
我們常常愿意用“時代的驕子”、“學生中的楷模”稱贊優秀生,注重他們的目標培養。他們的心理得到滿足,興趣受到激發。而冠之于后進生“朽木不可雕”、“頑石不成材”的惡名,在師生之間自然豎起了一道厚厚的墻。學生是個性鮮活的人,確立學習目標分層界定,主要是考慮到學生知識水平和興趣愛好的不同。例如,語言文字應用知識,學生往往不感興趣,針對普通話稍有基礎的學生,提出口語交際能力訓練目標;針對詞匯語法知識較強的學生,側重邏輯思維能力的強化訓練,以激發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
《呂氏春秋》中有言:“強令之哭而不悲,強令之笑而不樂,強令之道,可以成小,而不成大也”。這充分說明,采用強求辦法,給學生制定同一的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其效果如同田里種魚,水中養雞。可見,興趣不高,是學生學習不見成效的內在因素之一。教育先者孔子說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朱熹對于學習興趣也強調:“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否濃厚,對學習是否能生“好”于心,發“樂”于意,關鍵在教師提出的目標是否有吸引力,教學內容是否適中。鑒于這種聯系,根據學生層次不同,制定相應的分層目標,有利于每位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分層教學,要把握教學內容的深淺,實施內容分層,分層設計問題方案
課堂是發展學生智能水平的主渠道,是提高學習效率的主戰場。怎樣使全體學生在特定時間內學有所得,分層教學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教師要把握教學內容的深淺,實施內容分層,分層設計問題方案。什么樣的學生,設計什么樣的問題,學生知識技能水平的高下,接受新知的快慢、多少,都是設計教學問題的基本依據。任何脫離學生實際的貌似完美無缺的計劃或方案,都無疑是拳不上套,路不歸道的歪理邪說。有這樣一種教學,老師教授《愛蓮說》一文,在拓展練習時,要求學生仿照課文寫一篇以“藕”為題的小作文。試想,學生對“藕”的了解并不多,能讓他們寫出什么好作文嗎?所以,內容分層要和學生實際相得益彰,切忌成為兩張皮。
《陳情表》是古代散文抒情名篇,教學時根據課文內容可以設計這樣幾個問題:①課文陳述的中心是什么?②為什么會有“悲惻動人”的效果?③古代散文在記敘中兼以議論或抒情,從作品實際出發,結合作者的身世和作品的時代背景體會這一特點。④中國古代統治者注重以孝治國,忠孝兩全往往被看作一種傳統美德。結合自己掌握的資料,談談你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之所以提出這樣有層次的問題,是因為要求中下等學生應該知道課文是亡蜀降臣李密寫給皇帝的奏表,是以侍奉祖母請求辭官為中心,進而領會作者真切之性的陳述語言特點和融情于事的藝術效果。至于對“中國古代以孝治國的傳統美德的評價”問題,只有學有余力的學生,通過探究諸如《孝經》等倫理論著后,才可能從中看到封建統治者以“孝”治天下的目的在于維護自己的統治。還能在今天讓中華民族的忠孝美德發揚光大。
可見,在教學過程中,實施內容分層,注意問題的層次性,做到精心安排,分層指導,不同起點,人人可試,機會均等,面向全體,有利于解決實際問題,開展分層教學。
三、分層教學,要照顧學生合作學習的需要,落實過程分層,分層展開合作活動
分層教學,考慮到學生智能水平、知識結構等多方面差異,需要采用分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即根據自由組合原則(或同質原則,或優勢互補原則),把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教師根據各小組特點,布置不同學習任務。如把文本內容中不同層面上設計的問題,布置給不同的小組,各小組根據任務的艱巨程度,細化問題,各成員明確分工,承擔并完成任務。
過程分層,要充分考慮小組合作學習的基本特征。學習任務面向全體,探究過程注重體驗,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師生平等交流,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各自的優點。比如,選擇管理能力強的學生為組織者,他告訴小組成員先做什么,再做什么;選擇表達能力好的學生擔當報告者,記錄小組活動,并向小組匯報活動進展情況;第三人充當提問者,提出有啟發激勵意義的問題,供小組成員參與討論;再選擇一位綜合能力強的學生擔當評價員,對小組內成員的活動情況作出評價。這樣,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干。從而實現了合作學習中過程分層的教學目標。
四、分層教學,還要顧及學生課外作業的難易程度,實行作業分層,分層布置課外作業
課外作業是課堂練習的延伸,起著對學生課堂所學知識的鞏固與強化作用。為了更有效地鞏固課堂學習成果,教師要針對優、中、差學生的特點,有區別地分層設計課外作業,做到因人而異分層布置課外作業。
仍以《陳情表》為例,給不同學生分層布置作業如下:
給差生布置的作業:一是容易完成,通過閱讀課文可以直接找出答案。就像“課文中作者向皇帝陳述了哪些情”的問題,細讀文本不難回答。二是書寫任務不大,學生短時間內就能完成。這種低難度、低坡度、小容量的作業,都是照顧到差生的智能水平而設計的淺層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