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觀摩了一堂市級名師開設的作文指導課后深受啟發。這堂課之所以很成功,我想這位老師寫的兩篇下水作文功不可沒,它猶如一把鑰匙開啟了學生的創作之門,激發起學生的寫作熱情。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對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積極參與學生學習的各個環節,及時與學生交流和溝通,共同探究問題,分享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以達到發展學生交流與合作、搜索與處理信息等方面能力的目的。在此過程中,也同時促進了教師各方面能力的發展。
一、與學生一起背書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源遠流長,那些積淀著智慧結晶,映射著理性光輝,濃縮著豐富情感,蘊涵著優美意象的詩詞曲賦,就像燦爛的星河,熠熠生輝。我們老師可以利用一些時間和學生一起背誦一些美文佳作名篇警句,讓語言文字在我們心底多一些積淀,多一些感悟!在教學過程中,我常常與學生一起走進李白、歐陽修、朱自清、冰心的世界,背《行路難》,背《秋聲賦》,背《荷塘月色》,背《成功的花》……要求學生背誦的課文,我常常先背給他們聽。有時課堂上我還與他們競賽,這樣不但增強了他們背書的積極性,還提高了他們背書的效率。每當看到同學們佩服的眼光,看到同學們全身心地投入背誦活動,我心里總有一種說不出的高興。
二、與學生一起閱讀
閱讀是重要的學習方法之一,它能培養人的能力,陶冶人的情操。每一個教師都應該重視學生的閱讀。我們知道,人是有惰性的,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必須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和嚴格的訓練。堅持不懈,持之以恒,使之習慣成自然。
在課堂上,我喜歡和學生一起閱讀課文,和學生一起查字典,和學生一起圈點勾畫作批注,和學生一起分析,和學生一起鑒賞,和學生一起質疑。并讓學生在語文筆記上寫下自己識記的內容,思考的問題,借鑒的對象,創造的成果。在課外,我經常作為一個書友的身份,不失時機地向他們推薦一些優秀讀物,如《讀者》《青年文摘》,和同學真誠地交流,談作家,談作品。通過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陶冶他們的情操,逐步培養他們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有一次,有學生問我世界文學史上四大吝嗇鬼是誰,我當時還真想不全了,于是我叫他查找資料,我也去找,我不能留給學生一個疑惑。后來,他果然找到了,歡天喜地地告訴我,我就仍裝作不知,看著學生好為我師的樣子,我體會到教學相長的樂趣。
真的,經常和學生一起閱讀,我會隨時發現、了解學生的一些內心動態。知道他們愛好什么,想些什么,疑惑什么,及時地進行有關的指點和引導。并且,能帶動起他們讀書的欲望,逐步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他們終生有益,同時也豐富了我自己。與學生一起閱讀,感覺真好!
三、與學生一起作文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在學生的主體性發展中,作文教學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許多學生都覺得作文難,對作文沒有興趣。平時,對于作文,許多老師講盡技巧,可每次作文任務下來,還是說老師逼他們做無米之炊。我認為,以身示范的下水作文,能夠將語文課本中的知識和技巧轉變為能力和實效。教師在進行下水作文的構思時,由于對教材熟稔的掌握,在選擇材料時,最先想到的就是課本上的人物事跡,而這些常常都是課堂教授的重點內容,當教師將學生們耳熟能詳的知識轉化為最困擾學生的話題作文的材料的時候,講臺下,學生的眼睛會亮起來——這不是他們所不知道的,而只是沒有想到而已。
因此,每次作文,我喜歡與學生一起思考,一起找素材,一起寫作文,一起評作文,去共同體驗寫作過程的艱辛與樂趣。我用自己的熱情感染學生,把他們的積極性調動了起來。學生逐步變得不那么畏懼作文了,不少學生還愛上了寫作。看到他們能夠在寫作中盡情地發揮自己的才能,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勇敢地闡述自己的觀點,真誠地表露自己的感情,我感到無比的幸福。與學生一起寫作,一方面為學生作了示范,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教師的素質和能力。
四、與學生一起開展課外活動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然而,現實卻不容樂觀。現在的學生,尤其是農村學生,他們生活的天地十分狹小,除了家庭、學校,很少與外界接觸現代社會隨著生存競爭壓力的加劇,生活節奏的加快,人與人之間缺少溝通。這樣的環境使得孩子與外界的接觸少了,對許多事物缺少相應的感知。現在有許多家長迫于生計,常年在外打工,許多孩子成了留守兒童,這一現象在農村尤為普遍。還有隨著人們婚姻觀念的開放,傳統的家庭觀念越來越淡薄,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單親家庭。這些孩子由于長期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和正確教育,加上爺爺奶奶的溺愛,養成了孤僻、自私、冷漠的性格,情感上的缺失使得他們的眼睛蒙上了一層灰色,對周圍的事物普遍缺乏興趣,體會不到生活中的溫暖和樂趣。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去幫助他們,而活動是最好的途徑。我們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帶領他們去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同他們一起去野炊,去敬老院參加義務勞動,帶領他們參觀博物館,一同走訪困難家庭,節日組織各種聯歡……通過活動的開展,讓他們親近自然,開闊視野,陶冶性情;認識自我存在的價值,明確自己應肩負的責任與義務;感受集體的溫暖,學會用一顆愛心去對待身邊的人和物;為作文積累素材,為真情作文蓄源……從而為學生的語文學習營造良好的大語文環境,收到潤物細無聲之效。當然在開展活動時,我們一定要做好活動的各項組織、策劃、管理工作,將活動的開展與育人有機集合,同時確保活動的安全。
五、與學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
教師的價值,全在于學生的成功。所以,學生的成功,也就是教師的成功。在教學中,我先學生之憂而憂,為學生之樂而樂。學生在課堂上會思考,會提問,我感到欣喜;學生能自己主動閱讀,寫筆記,我為他高興;學生寫出優秀的文章在報刊上發表文章,我為他慶賀。我和他們一起體驗學習的壓力,一起享受成功的喜悅。
新的教育理念,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將改變學生的學習生活,也將改變教師的教學生活。教師只有實現自身的成長,才能真正賦予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我們只有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才能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成為一名智慧的跋涉者。
學習語文,讓我們與學生一路同行!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公道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