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發展的關鍵是有一支素質過硬的教師隊伍,離開這一點,任何教育理想都是空談。在教師隊伍建設中,學校應始終抓住教師專業成長,以更新觀念、營造環境、構建機制、反思促動為策略,促進教師自我管理,自主發展。
一、更新觀念是基點
觀念是行為的先導。教師的發展,首先取決于教師對自身培訓和提高的認識。有一位教育家講過:“教師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一旦你今日停止成長,明日你就將停止教學。”
學校應加強對教師的形勢教育,幫助教師認識終生學習已成為當今世界潮流,作為肩負傳道、授業、解惑重任的人民教師,更應該引領時代潮頭,加速自身的知識更新,從而喚起教師的危機意識,形成自主發展的緊迫感;不斷向教師推出教育改革的新經驗,新成果,新理論,引導教師明確知識經濟的飛速發展對自身素質提出的更高要求和嚴峻挑戰,形成自主發展的饑渴感;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培養教師對教育事業的敬畏之心,形成自主發展的責任感。
二、營造環境是關鍵
(一)是創設寬松和諧的人際環境。要以學校和個人發展為目標,并為實現這一目標而在學習上互相促進,生活上互相幫助,工作上互相支持;
(二)是創設整潔優美的物質環境。要讓校園到處有花草怡情,榜樣示范,名言警示,使校園環境富有藝術性和感染力,教師置身其中,自然產生驕傲感和自豪感,并始終保持愉悅的心情;
(三)是創設規范嚴謹的制度環境。要將教師發展納入學校事業發展總體規劃,建立健全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各項規章制度,為校本培訓工作提供人員、資金、工作保障,構建起學生、教師、學校共同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
(四)是創設探索創新的研究環境。學校學術氛圍的重要表現是教育科研的開展情況。讓教師參與教育科研,可以激發教師的成就感和榮譽感,從而產生成才成名的欲望,這種欲望將推動教師不斷學習,不斷探索,不斷總結,逐步充實完善自己而走向成功。
三、構建機制是核心
(一)要建立適度的目標導向機制。
對青年教師實施目標管理,并采取階段目標考核和綜合考核相結合的方法。階段目標分三步,即“一年要入門,三年能達標,五年成骨干。”所謂“入門”就是要求青年教師有良好的師表形象,具有適應教育教學的基本能力與水平;所謂“達標”,就是要求青年教師逐步具有比較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較強的業務能力,教育教學質量較高;所謂“骨干”,就是要求青年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表現突出,在學科教學與研究中有一定見解,并取得優秀成績,在學校有一定知名度。對于目標的達成度,學校將從多方面綜合考核。
(二)要建立豐富的活動輔助機制。
1.注重師資培訓。
加強校本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結合學校特色,教師需求,設計、安排培訓內容,通過集中培訓、基本功競賽、聽講座等,使教師不斷提高履行崗位職責的能力,更好地適應實施素質教育和學校發展的需要,建立名師工作室,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示范輻射作用。
2.增強教研活動。
制定教研組活動的相關制度,明確教研組活動要求,強化教研組在教師專業發展中的功能,通過經驗反思、行動研究、案例分析、同伴互動等形式,幫助教師認識、解決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通過新課程理念的學習,跨教研組的互動交流活動,增強教師的課程意識,提高教師用好教材的能力。
3.聚焦課堂教學。
開展有效教學達標活動,堅持將終端考核和過程考核相結合,引領教師關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終端考核即上好達標考評課,過程考核即開展每日隨機點課活動。由教師代表和教務人員每日隨機抽出被點課的教師,及時公示,同級段教師和學校領導組成聽課小組。聽課畢,小組成員閱教案、查作業、作交流、寫反饋,每周工作例會,學校對隨機點課總結反饋一次。通過隨機點課活動,點燃教師工作激情,豐富教師教育生活。
(三)要建立科學的評價調節機制。
學校積極調動學生、家長、教師參與學校管理的熱情,確立“學生評教師、教師評領導、家長評學校”的評價機制,通過科學的評價,形成積極進取的良好校風。
四、反思促動是保障
自我反思是教師對自己教學中的行為和由此而產生的效果進行回顧、審視和分析的過程。反思是向上的車輪,自我反思意識和能力較強的教師,其發展欲望就越強,成長就越快。一方面,要求教師將自我反思貫穿于教學全過程,課前通過反思對課堂教學中可能出現的情況進行充分的預測和分析,制定解決問題的預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反思自我監控教學過程,隨機應變,處理好師生互動中出現的新問題;課后通過反思對自身課堂教學進行批判和總結。另一方面,要引導教師主動關注他人的教育實踐,聯系自身實際進行全面的比較和思考,主動吸取他人的成功經驗。每周撰寫教后記,每月撰寫教學隨筆,學校還要鼓勵教師創建個人博客,展示教師的隨筆、心得、個案及校園動態,提高反思的時效性。學校定期組織優秀博客評比,及時表彰,讓自覺反思成為推動教師專業成長的不竭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