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學生抱怨寫作文的時候,肚里有話寫不出來,以至搜腸刮肚,絞盡腦汁,算是湊合了一篇。更有甚者從各種作文書上抄一篇應付了事,每次作文都是“老樣子”,“老味道”,寫完了自己連瞧它一眼都不瞧,也不樂意讓同學和老師讀。如何讓學生在作文中用筆寫出心聲,使文章有新意呢?
一、培養學生對于生活的感悟能力
作文時,學生常常感到無太多話可寫,寫出的文章往往沒有深度。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對生活的積累和感悟太少。生活五彩繽紛,是一個萬花筒,里面藏著人生百態,真善美與假惡丑。要讓學生主動接近,仔細觀察它,用心感悟。這樣,作文不僅有了無盡的題材,而且也平添了無盡的底蘊,折射出深沉的悟性。作文對生活的反映,不是對生活的再現,而是對生活濃縮的、典型的、深刻的表現。感悟生活,就是對生活條分縷析,由此及彼,從現象到本質進行系統深入的體驗,就是把生活濡沫于感情之中。缺乏對生活的感悟能力,人生便缺乏激情與深度。沒有感悟的思想是蒼白的,沒有感悟的作文是淺薄的。學生一旦具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就會發現平靜的湖面下,蕩漾著的原來是動人的激情;雄奇的深山里卻孕育著喜悅的鳥語花香。只有教會學生用心去感悟生活,學生才會真正領悟到生活的真諦,作文的品位才能得以提升。如每一學年,我都讓學生寫四篇文章,培養學生的生活感悟能力,比如學生作文有《我的班主任之一(高大)》、《我的班主任之二(嚴肅)》、《我的班主任之三(辛苦)》、《我的班主任之四(良師益友)》等,學生對班主任的認識是個從陌生到熟悉的過程。
二、培養學生的各種思維能力
語言是思維的外在表現形式,靈性的思維是產生靈性的語言的前提。要培養學生靈性的思維,首先要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想象是思維不可或缺的手段,多讓學生進行擴寫、縮寫、補寫、續寫、改寫等,想象未來和位置的空間,思維馳騁的空間便會越來越廣。例如讓學生寫《我的2020》。其次,作文的思維訓練要從多方面來進行。按思維的憑借物分類,訓練形象思維以增強生動性,訓練抽象思維以增強哲理性;按思維的創新程度分類,訓練常規思維以增強技巧性,訓練創新思維以增強新穎性;按思維的直覺性分類,訓練直覺思維以增強預感,訓練邏輯思維以增強嚴密性。教師尤其要著力于創新思維的培養。多讓學生換個角度思考問題,多做一些求異思維的訓練,一文多作,一材料多文,看圖作文,話題作文,半命題作文;評點名篇,進行選材、立意、構思等方面的訓練,長期堅持,學生的思維便流暢而一觸即發,深刻而入木三分,獨特而別具匠心,做到了這一步,學生一定能寫出表達自己心聲的好文章。如可以讓學生作文《事物的正確答案是否只有一個》等。
三、培養學生的寫作特色
作文的根本目的是主觀意識的培養。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學生為了表達文章的中心思想或個人見解,要選材、立意、謀篇、布局,要反復修改、潤色語言,伴隨著作文的過程經受思想教育的洗禮。寫作的特色往往反映一個人的思想性格。朱自清的作品總是蘊含著淡淡的哀愁,魯迅的文章犀利如匕首,都與他們各自的思想性格有關。熱情的學生,往往能創造出激情的作文;內向的學生,常常流露著抑郁的情緒;愛幻想的學生,常常帶有詩意。思想性格的差異導致主觀意識的差異,形成不同的精神風貌,產生不同的作文特色。因此,教師對學生良好思想性格的培養,首要的是讓學生敢于說真話,訴真情。只有培養了學生健康的表達,才能產生健康的作文特色。其次,就是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教育的目的是實現人的社會化,對于作文教學則是要把學生懦弱的思想性格變得剛健一些,把消極的情緒變得主動一些。如果學生缺乏愛,缺乏情感,缺乏激情,缺乏上進,就會流于平庸,就不會歡呼,不會感傷。有了良好的思想性格,學生的內心就會向大自然一樣有無窮無盡的變化,他們就會用自己獨特的眼光看人生,觀世界,用自己的心靈去貼近生活、感悟生活,就能把大千世界與個人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就能理智的調節自己的情感。做到這些,又何愁學生寫不出特色作文呢?如學生讀了名著《駱駝祥子》寫出了《祥子的命并不苦》、《奔跑的祥子》、《如果祥子生活在今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