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勇
(1.湖南大學金融與統(tǒng)計學院,湖南長沙 410079; 2.湖南大學兩型社會創(chuàng)新基地,湖南長沙 410079)*
人民幣升值預期與貿易差額:2003~2009年
陳 勇1,2
(1.湖南大學金融與統(tǒng)計學院,湖南長沙 410079; 2.湖南大學兩型社會創(chuàng)新基地,湖南長沙 410079)*
通過選取2003~2009年的時間序列數(shù)據,分析我國貿易差額的影響因素,并對我國貿易項下的非法資金流動規(guī)模進行估算。研究結果表明,在控制人民幣實際匯率變動和國外市場需求變動之后,我國貿易差額與人民幣升值預期之間的相關關系非常顯著;人民幣升值預期導致的非法資金流入和國外市場需求的變動可以解釋我國的貿易差額;在剔除貿易項下非法資金流動和國外市場需求的影響之后,我國貿易差額與人民幣實際匯率呈現(xiàn)出負相關關系。
貿易順差之謎;人民幣實際匯率;非法資金流入;國際收支;貿易差額
自2005年7月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人民幣幣值在較長時期內保持單邊上升的趨勢。根據國際收支理論,人民幣升值會使得國內外商品的相對價格發(fā)生變化,導致出口減少,進口增加,進而使得貿易順差減少甚至演變?yōu)槟娌睢H欢?伴隨著人民幣的升值,我國貿易差額不但沒有減少,反而迅速增加。由于對外貿易是驅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也是國際收支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深入分析人民幣匯率變動對貿易差額和整體經濟的影響,解開我國的“貿易順差之謎”,對于今后的人民幣匯率改革和國內的宏觀調控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近幾年以來,美國國會就人民幣升值問題向中國施壓,擬推動美國政府將中國界定為匯率操縱國家。美國向中國施壓的主要依據是我國的持續(xù)的巨額貿易順差,并辯稱人民幣升值將有利于中國的貿易差額。雖然2005年以來我國出現(xiàn)了人民幣升值和貿易順差擴大的現(xiàn)象,但是這種推斷是否正確還需商榷。因此,應用科學規(guī)范的計量方法,結合我國對外貿易的具體情況和國內外經濟形勢,分析我國貿易順差的形成原因,可以為我國回應美國在人民幣升值問題上的政治攻勢提供參考依據。
2003年以來,我國國際收支出現(xiàn)了持續(xù)的雙順差現(xiàn)象。國際收支的雙順差使得我國外匯儲備快速增長,產生了系列的負面影響:由于外匯儲備持續(xù)增加,市場形成了強烈的人民幣升值預期,國際套利資金通過各種非正常渠道流入我國,對國內的資產泡沫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我國長期的巨額貿易順差也引起了主要貿易伙伴的不滿,主要貿易伙伴國不斷制造貿易摩擦,對我國出口企業(yè)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以美國、歐盟和日本為代表的國家將人民幣匯率問題政治化和國際化,多次在不同場合向中國施壓,迫使人民幣升值。
2005年7月21日,央行匯改以來,人民幣匯率在長時間內呈現(xiàn)出單邊升值的趨勢,從2005年7月~2008年7月,美元兌人民幣的比例由8.21直線下降至6.85。2008年7月以后,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基本保持在6.82~6.84之間,呈現(xiàn)出雙邊窄幅波動的特點,上下波動的幅度僅有200個基點。伴隨著人民幣的升值,我國的貿易順差不但沒有減少,反而迅速增加。圖1中的曲線分別表示2005~2009年各月的人民幣實際匯率和貿易差額。圖中的人民幣實際匯率來源于國際清算銀行,貿易差額數(shù)據來源于國泰安數(shù)據庫。從圖1可以看出,從2005~2009年,隨著人民幣實際匯率的上升,我國貿易差額一直保持順差,而且貿易順差的額度在整體上呈現(xiàn)上升趨勢。這種現(xiàn)象有悖于經濟學常識。當前,這種看似有悖于經濟學常識的“貿易順差之謎”沒有得到合理的解釋。

圖1 我國2005~2009年各月的人民幣實際匯率和貿易差額
關于人民幣匯率變動與我國貿易差額之間的關系,許多學者從不同角度進行了長期的卓有成效的研究。由于我國經濟處于轉軌時期,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對外貿易政策和外匯管理體制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革,而這些決定了人民幣匯率變動與貿易差額之間的關系的復雜性。按照研究的時間階段不同,已有的文獻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981~1994年、1994~2005年和2005年至今。
在1994年以前,我國經歷了官方匯率與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并存(1981~1984年)和官方匯率與外匯調劑價格并存(1985~1993年)兩個雙軌制時期。早期文獻主要通過分析貿易條件來探討人民幣匯率變動對貿易差額的影響。厲以寧(1991)選取1970~1983年數(shù)據進行實證分析,表明中國進出口彈性不足,本幣貶值不僅不能改善貿易差額,而且會導致貿易條件惡化[1];戴祖祥(1997)采集1981~1995年的數(shù)據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進出口需求彈性的絕對值之和大于1,滿足馬歇爾—勒納條件,即人民幣貶值有利于改善貿易差額[2]。
從1994~2004年,我國名義上實行的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而在事實上,人民幣匯率長期保持不變,實行的是單一盯住美元的固定匯率制。大部分研究都表明,人民幣匯率變動對進出口貿易存在顯著影響,但對貿易差額沒有顯著影響。盧向前和戴國強(2005)、楊玉華(2007)運用協(xié)整分析方法分析人民幣實際匯率與進出口之間的關系,發(fā)現(xiàn)人民幣實際匯率波動對我國出口貿易存在顯著影響[3,4]。謝建國和陳漓高(2002)、余珊萍和韓劍(2005)以及曹陽和李劍武(2006)發(fā)現(xiàn),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貿易差額沒有顯著影響[5-7]。
2005年7月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上升,我國貿易差額出現(xiàn)持續(xù)的巨額順差。相關文獻主要應用協(xié)整分析方法,研究人民幣匯率與貿易差額的關系,從而很好地揭示了我國“貿易順差之謎”的現(xiàn)象,但是沒有從理論上提供合理的解釋,并應用計量分析方法進行驗證。戴世宏(2006)應用1997~2006年的數(shù)據,分析了人民幣兌日元匯率與中日雙邊貿易差額的關系,發(fā)現(xiàn)人民幣升值反而有助于降低中國對日本的貿易逆差[8]。周忠英(2009)分析了人民幣匯率變動對進出口的影響,發(fā)現(xiàn)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進出口有顯著影響;匯率的變化影響進出口規(guī)模,而進出口規(guī)模的變化又會引起匯率的變動[9]。但是該文沒有進一步分析人民幣匯率與貿易差額之間的關系。
為了解開我國的“貿易順差之謎”,已有文獻主要從兩方面進行擴展:一是在模型中加入加工貿易變量,二是考慮貿易項下非正常資金流動的影響。由于我國進出口貿易中加工貿易占比高,進口額和出口額呈現(xiàn)出同向變動的特征。陳學彬、徐明東(2007)選取1997~2006年的月度數(shù)據,考察人民幣匯率與進出口貿易之間的關系,發(fā)現(xiàn)伴隨著人民幣升值,我國進口額和出口額都出現(xiàn)增加的趨勢[10]。雖然陳學彬、徐明東(2007)考慮到了我國具有加工貿易占比高的特點,但是不能很好地解釋我國貿易差額持續(xù)為正的現(xiàn)象。已有的文獻主要集中評估我國資本外逃的規(guī)模和影響,例如楊勝剛和田冬煒(2003)等[11]。唐旭和梁猛(2007)、王志浩(2006)認為,我國貿易順差中很大部分來自貿易渠道的非法資金流入,并對我國的非法資金流入規(guī)模進行了估算[12,13]。
除此以外,我國貿易順差還受主要貿易伙伴國的經濟形勢的影響,例如在次貸危機中,我國經濟雖然沒有受到次貸危機的直接沖擊,但是由于主要貿易伙伴國的市場需求下降,使得我國出口大幅度下滑,導致出口企業(yè)倒閉數(shù)量驟增,從而使得貿易差額下降。
由此可見,要破解我國的“貿易順差之謎”,除了人民幣實際匯率之外,還要綜合考慮由于人民幣升值預期導致的非法資金流入、主要貿易伙伴國的市場需求等因素的影響。
選取2003年9月~2009年12月的月度數(shù)據進行實證分析,共76個樣本。貿易差額的數(shù)據來源于國泰安數(shù)據庫,貿易差額等于出口額減去進口額。在計算過程中,發(fā)現(xiàn)貿易差額呈現(xiàn)出以1年為期的周期性波動特征。為了消除季節(jié)性因素的影響,我們應用乘數(shù)法對數(shù)據進行季節(jié)性調整。
人民幣實際匯率來源于國際清算銀行公布的數(shù)據。從2003年9月~2009年12月,人民幣實際匯率的變動范圍在90~130之間,整體呈現(xiàn)上升的趨勢。與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相比,該指標綜合考慮人民幣對不同貿易伙伴國貨幣的匯率變動,反映了人民幣幣值的整體變動趨勢。
近幾年來,非法資金通過貿易渠道流入中國的方式主要有三種:一是虛報進出口價格。在人民幣升值預期下,進出口雙方為投機套利達成默契,低報進口商品價格,高報出口商品價格,使套利資金以商品價款的形式進入中國。二是通過預收貨款和延遲付匯套利。在人民幣升值預期的背景下,進出口企業(yè)不愿持匯、購匯,而更愿提早收匯和結匯,在出口時更多采用預收貨款方式,在進口時更多使用延期付匯方式。三是虛假貿易。在根本沒有商品交易發(fā)生的情況下,跨國關聯(lián)企業(yè)簽訂虛假貿易合同,產生外匯收付行為。
非法資金通過貿易渠道流入我國的主要動機是獲取人民幣升值的收益,而人民幣升值的收益可以用美元兌人民幣的遠期價差(掉期率)表示。我們選取境外流動性最強的1年期無本金交割遠期匯率(NDF)作為代表,計算美元兌人民幣的遠期價差。從圖2可以看出,從2003年9月~2008年9月,美元兌人民幣的遠期匯率長期呈現(xiàn)出貼水的態(tài)勢,而且貼水的幅度較大,約為400個基點。2008年9月以后,遠期美元呈現(xiàn)出升水和貼水交替出現(xiàn)的特征。

圖2 人民幣即期匯率和1年期NDF人民幣匯率
為了衡量主要貿易,選取了我國三個最大貿易伙伴國美國、歐盟和日本的 GDP之和作為代理變量,衡量主要貿易伙伴國的市場需求。美國、歐盟和日本的GDP根據Wind數(shù)據庫公布的各國GDP增長率推算出來。由于各國的GDP和GDP增長率只有季度數(shù)據,我們采用直線插值法估計各月GDP。
定義貿易差額、人民幣實際匯率、遠期美元兌人民幣的升(貼)水率、美歐日的 GDP之和分別為Trade、Exchange、Premium和GD P。由于選取的數(shù)據均為時間序列,因此,有必要進行平穩(wěn)性檢驗,以避免偽回歸現(xiàn)象。采取常用的ADF方法,檢驗的結果如表1。
從表1可以看出,Trade、Exchange、Premium和GD P均為不平穩(wěn)過程,但其1階差分變量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上均通過單位根檢驗,因此,都是同階I(1)單位根過程。

表1 時間序列變量的單位根檢驗
已有的研究主要應用VAR模型分析變量之間的聯(lián)動關系,然后進行脈沖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VAR方法的缺點是不能很好地區(qū)分內生變量和外生變量。本文是分析我國貿易差額的影響因素,而且匯率還是貨幣政策當局的政策工具而不是政策目標,我國在匯率改革過程中堅持漸進、可控原則,因此,主要考察匯率對貿易差額的影響,破解“貿易順差之謎”,而不考慮貿易差額對匯率的反作用,從而為貨幣當局的匯率調節(jié)和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提供參考依據。
由于所有時間序列變量都是1階單位根過程,因此,可以采用最小二乘回歸方法進行分析,再對殘差進行自相關和異方差檢驗,以檢驗回歸估計的穩(wěn)定性和可靠性。為了選取適當?shù)幕貧w模型,首先需要確定自變量的滯后階數(shù)。根據AIC和SC準則選取滯后的階數(shù),結果表明,自變量 Exchange、Premium和GD P的滯后階數(shù)分別為8、6和11個月。回歸結果如表2所示。由于變量都不是平穩(wěn)過程,為了偵測可能存在的異方差現(xiàn)象,正確估計回歸參數(shù)的T統(tǒng)計值,應用Newey-West方法對標準誤 T統(tǒng)計值進行了估計。應用ADF方法對殘差進行單位根檢驗,在1%顯著性水平下可以拒絕殘差是單位根過程,運用博克斯-皮爾斯Q統(tǒng)計量對回歸殘差的自相關系數(shù)進行檢驗,在5%顯著性水平下殘差自相關系數(shù)為零。

表2 回歸分析結果
從表2可以看出,三個變量都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對我國貿易差額產生影響。不考慮非法資金流動和國外市場需求的影響,人民幣實際匯率升值將在8個月內對我國貿易差額產生負面影響。人民幣升值1%,我國貿易差額大約減少3.366億美元。美國、歐盟和日本的 GDP與我國貿易差額顯著相關,美國、歐盟和日本的GDP變化大約在11個月之后對我國的貿易差額產生影響。美國、歐盟和日本的GDP增加時,我國出口產品的市場需求上升,貿易差額增加;反之,我國出口產品的市場需求下降,貿易差額減少。遠期美元貼水時,外國非法資金通過貿易途徑進入我國,導致我國貿易差額增加。遠期美元貼水率每上升1個基點,6個月之后的非法資金流入將增加644萬美元。
根據以上回歸結果,可以估算非法資金流入的規(guī)模。假設遠期美元升貼水率為零時,貿易項下非法資金流動的規(guī)模也為零,則非法資金流動的規(guī)模可表示為644.075Premium。剔除非法資金流動之后貿易差額為 Trade-644.075Premium。

圖3 名義貿易差額與貿易項下的非法資金流動(億美元)
從圖3中可以看出,從2004年12月~2009年3月,我國貿易項下的非法資金流動呈現(xiàn)凈流入趨勢,在2009年3月~9月之間為凈流出,但在9月之后又出現(xiàn)凈流入的趨勢。表3是我國2004~2009年貿易項下非法資金流動的規(guī)模。我們估算出2005年各月資金流入的規(guī)模為331.56億美元,與唐旭、梁猛(2007)估計的327億美元非常接近。

表3 2004~2009年貿易項下的非法資金流動(億美元)
以上選取了2003~2009年數(shù)據,分析我國貿易差額的影響因素,并對我國貿易項下的非法資金流動規(guī)模進行了估算。實證分析表明,我國貿易差額的影響因素主要是人民幣實際匯率變動、人民幣升值預期導致的非法資金流入和主要貿易伙伴國的市場需求。在剔除貿易項下非法資金流動和國外市場需求的影響之后,我國貿易差額與人民幣實際匯率呈現(xiàn)出負相關關系。因此,我國的“貿易順差之謎”可以用人民幣升值預期導致的非法資金流入和國外市場需求的變動進行解釋。實證結論的政策含義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加強資本流動特別是非法資金流入的監(jiān)控。在人民幣升值預期驅動下,國際游資通過高報出口價格、低報進口價格和虛假貿易等方式流入我國,嚴重破壞外匯市場秩序,弱化貨幣政策實施效果,助推了國內的經濟泡沫。因此,除了采取措施提高匯率彈性之外,我國應加強對短期資金流入和結匯環(huán)節(jié)的管理,建立跨部門的熱錢監(jiān)控中心,堅決打擊有組織的、大規(guī)模的熱錢流入,提高統(tǒng)計數(shù)據的質量,轉變“寬進嚴出”的管理方式,嚴格監(jiān)控貿易項下的非法資金流動,防止資金流動的大規(guī)模逆轉。
(2)正確評價人民幣升值對于國內的產業(yè)沖擊。當前,美國以匯率操縱為由向我國施壓要求人民幣升值,并辯稱人民幣升值有利于我國貿易順差是沒有科學依據的。我國出口型企業(yè)大多缺乏自主的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隨著人民幣的升值,出口企業(yè)面臨巨大的利潤壓力。鑒于此,人民幣升值幅度應充分考慮出口企業(yè)的承受能力,采取相應的產業(yè)政策和科技創(chuàng)新政策,幫助外向型企業(yè)提升產品結構,提高出口產品附加值,打造企業(yè)優(yōu)勢出口產品,培育優(yōu)質品牌,從而減少人民幣升值對國內產業(yè)帶來的沖擊。政府還應提供便利,鼓勵出口企業(yè)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利用國外生產要素進行生產并就地銷售,降低生產成本。在沿海地區(qū)實現(xiàn)產業(yè)的升級換代,推動勞動力密集型產業(yè)從沿海地區(qū)轉向內地,例如富士康將工廠由深圳遷到河南。
(3)積極擴大內需。為了減緩國際經濟波動對國內經濟的不利影響,我國應積極擴大內需,減少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增強抵御經濟風險的能力。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全球經濟減速明顯,面臨全面衰退的危險。在次貸危機之后,美國經濟復蘇步伐緩慢,歐盟成員國財政危機頻頻發(fā)生。為了擺脫經濟危機的困擾,美國實施了兩輪量化寬松政策,導致國際大宗商品和黃金價格的不斷上漲,使得我國也面臨輸入型通貨膨脹的風險。面對國際市場日趨激烈的競爭和世界經濟的復雜變化,立足國內需求,可以使我國經濟有較大的回旋余地。擴大內需是在當前嚴峻的國際經濟形勢下,實現(xiàn)經濟較快增長的根本之策。
[1]厲以寧,秦宛順.中國對外經濟與國際收支[M].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1:122.
[2]戴祖祥.我國貿易收支的彈性分析:1981-1995[J].經濟研究, 1997,(7):23-27.
[3]盧向前,戴國強.人民幣實際匯率波動對我國進出口的影響: 1994-2003[J].經濟研究,2005,(5):38-42.
[4]楊玉華.進出口貿易增長與人民幣匯率之間的長期均衡與動態(tài)波動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07,(6):62-65.
[5]謝建國,陳漓高.人民幣匯率與貿易收支:協(xié)整研究與沖擊分解[J].世界經濟,2002,(9):1-4.
[6]余珊萍,韓劍.基于引力模型的匯率波動對我國出口影響的實證研究[J].新金融,2005,(1):53-57.
[7]曹陽,李劍武.人民幣實際匯率水平與波動對進出口貿易的影響——基于1980~2004年的實證研究[J].世界經濟研究, 2006,(8):23-28.
[8]戴世宏.人民幣匯率與中日貿易收支實證研究[J].金融研究, 2005,(6):22-26.
[9]周忠英.人民幣匯率波動對我國進出口的影響分析[J].經濟縱橫,2009,(9):51-55.
[10]陳學彬,徐明東.人民幣實際匯率變動對我國進出口貿易影響: 1997-2006[J].亞太經濟,2007,(3):62-66.
[11]楊勝剛,田冬煒.中國資本外逃的變化趨勢[J].上海金融, 2003,(8):3-8.
[12]唐旭,梁猛.中國貿易順差中是否有熱錢,有多少[J].金融研究,2007,(9):48-52.
[13]王志浩.人民幣升值將加大中國貿易順差[N].證券日報,2006 -11-06.
The Expectation of RMB Appreciation and Trade Balance:2003~2009
CHEN Yong1,2
(1.Finance and Statistics College,Hunan University,Changsha Hunan 410079,China; 2.Two-Way Innovation Platf orm,Hunan University,Changsha Hunan 410079,China)
The effect factors of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and the scale of illegal capital flow have been analyzed by the monthly data from 203 to 2009.The results show that China’s trade balance is significantly related with the expectation of RMB appreciation after controlling the movement of re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 and abroad market demand;the illegal capital flow in and the change of abroad market demand which are led by the expectation of RMB appreciation cause the change of trade balance in China;if the effects of illegal capital flow and abroad market demand are excluded,the trade balance would be negatively related with the re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 of RMB.
The puzzle of China’s trade surplus;The re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 of RMB;Illegal capital flows;Balance of payments;Trade balance
F830.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3-7217(2011)03-0013-05
2010-09-25;
2011-02-15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項目(08JC790032)、湖南大學985工程“兩型社會創(chuàng)新基地”項目資助
陳 勇(1972—),男,湖南醴陵人,湖南大學金融與統(tǒng)計學院副教授,經濟學博士,研究方向:房地產金融。
(責任編輯:寧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