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麗俠
(溫州職業技術學院輕工系,浙江溫州 325035)
高職鞋類設計與工藝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
史麗俠
(溫州職業技術學院輕工系,浙江溫州 325035)
為提高教學質量,在對溫州鞋業人才需求調研的基礎上,著重對鞋類設計與工藝專業大三年級課程體系進行改革。實踐證明,分方向、分層次的課程體系改革和畢業綜合實踐改革,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為學生零距離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制鞋企業;人才需求;鞋類設計與工藝專業;課程體系
高職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服務本區域經濟的生產、服務、建設、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1]。為了使鞋類設計與工藝專業更加緊跟市場、貼近行業,提高學生的就業率、對口率以及就業質量,必須進行科學的人才培養模式定位和課程體系改革。本文對溫州鞋業人才需求進行了調研,并在溫州職業技術學院鞋類設計與工藝專業實踐中進行了大膽的創新與改革。
據調研,溫州鞋業需要設計開發人員約2.8萬人。而實際情況是,溫州制鞋企業從事設計開發的人員僅1.8萬人左右,缺口近1萬人。目前,溫州制鞋企業從事設計開發的人員大多數是受過短期培訓的初中、高中水平的人員,大專、本科層次的畢業生所占比例很低。隨著制鞋企業的轉型升級,企業對高素質、高學歷、高技術人才需求比例會越來越大。
以往溫州制鞋企業的設計主要采用模擬、照搬的方法,以翻版為主,因而企業對設計人員的需求主要以樣板制作人員為主。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主要以樣板師為主,相對應的課程主要以樣板和工藝技術類課程為主。近年來,隨著溫州制鞋企業的轉型升級,對原創設計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造型設計師和樣板制作人員同時成為企業需求的兩個主要方向崗位。因此,高職院校要對人才培養目標重新定位,改革相應的課程體系。
據調查,高職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以及創新能力呈現出比較明顯的分層現狀[2]。其大致分為三個層次:一是學生能夠吃苦耐勞、創新能力及動手能力一般。這部分學生畢業后廣受企業好評,適合從事比較有難度的技術型工作。二是學生雖然能夠吃苦耐勞,但創新及動手能力一般。這部分學生只能從事技能型工作。三是學生吃苦耐勞和創新能力較一般。這部分學生適合從事與專業技能關系不大的工作。根據溫州職業技術學院鞋類設計與工藝專業學生特點對學生進行三個層次的劃分:1/3好的學生適合從事造型設計技術型工作;1/3中間的學生適合從事樣板制作技能型工作;1/3差的學生適合從事鞋類陳列、營銷、跟單等工作。
根據溫州鞋業人才需求分析,結合高職教育的定位,鞋類設計與工藝專業確立了分方向、分層次的人才培養目標:主要培養從事鞋類造型設計的技術型專門人才,同時培養鞋類樣板制作與工藝技術等技能型人才。高職院校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后,人才培養方案中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課程體系的構建[3]。
為了滿足制鞋企業的人才需求,畢業生在全面掌握鞋樣基礎知識外一定要有一項較硬的專項技術,改變學生學習“泛而不精”的現狀,同時以充分尊重學生的意向為要求實施個性化培養目標[4]。鞋類設計與工藝專業從第四學期開始實施分方向、分層次的人才培養目標,包括兩個崗位方向,即造型設計和樣板與工藝綜合;兩個層次,即技術型和技能型。根據制鞋企業的崗位現狀,將造型設計方向培養的造型師確定為技術型人才,樣板與工藝綜合方向培養的樣板制作人員和工藝生產管理人員確定為技能型人才。根據分方向、分層次的人才培養目標改革相應的課程體系。這里僅著重分析分方向后鞋類設計與工藝專業大三年級第五學期的課程體系改革。
(1)造型設計方向。造型設計方向主要圍繞項目化教學進行課程體系改革(見表1)。以三種造型設計的表現手法進行真實項目的教學,而且三類綜合項目設計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從企業拿到項目后,首先在綜合項目設計一課程中用手繪方式進行鞋類造型設計,然后在綜合項目設計二中采用三維設計軟件在楦體上進行三維造型設計,最后在綜合項目設計三中對產品進行二維效果的渲染。三個項目化課程采用三種手法可以完成三個小項目的設計,最后是一個整體項目的設計。這非常有利于學生進行生產化的產品設計,可為學生第六學期進入企業實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表1 造型設計方向的課程體系改革
(2)樣板與工藝綜合方向。樣板與工藝綜合方向前四個學期的教學中,學生已經掌握了基本的鞋類樣板設計與工藝制作的全面技能,第五學期重點進行項目化教學改革。將2009年與2010年鞋類設計與工藝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比較,第五學期樣板與工藝綜合方向的課程發生了較大變化(見表2)。實踐證明,對鞋類設計與工藝專業第五學期課程體系進行改革后更有利于真實項目的開展。
學生經過分方向、分層次培養以及第五學期的真實項目教學改革后,學生技能基本能滿足企業需求,但與企業的實際生產操作過程還是有一定的距離[5]。為了實現真正的零距離就業,鞋類設計與工藝專業持續對畢業綜合實踐進行改革(見表3)。
經過三輪畢業綜合實踐改革后,成效比較顯著,學生的畢業作品質量大大提高。另外,招聘崗位并沒有因為學生不能提前就業而減少,基本解決了學生就業和保障畢業作品質量之間的矛盾,更有利于鞋類設計與工藝專業的可持續發展。
學院鞋類設計與工藝專業通過分方向、分層次的課程體系改革和畢業綜合實踐改革,學生的動手操作技能和職業能力綜合素質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見表4)。

表2 2009年與2010年樣板與工藝綜合方向的課程體系改革

表3 第六學期畢業綜合實踐改革

表4 鞋類設計與工藝專業課程體系改革后的效果評價
鞋類設計與工藝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是基于制鞋企業不斷變化的人才需求進行的,帶來的不只是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變革,更在于強化了學生職業道德、崗位角色和創新創業意識,突出了本專業優勢和課程特色。
[1]丁金昌.高職系統化、多層次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教育發展研究,2010(23):75-78.
[2] 左效謙.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一種好形式——電化教學[J].教育與職業,2008(5):33-34.
[3] 何克抗.論現代教育技術與教育深化改革[J].電化教育研究,2008(2):34-36.
[4] 吳上儀,蔡萃華.蘇聯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改革概況[J].國際觀察,2009(1):25-26.
[5] 吳正.職業學校教學生產實習基地建設初探[J].教育與職業,2010(12):30-33.
Curriculum Reform on Footwear Design and Craftsmanship Major of Vocational Colleges
SHI Lixia
(Light Industry Department, Wen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Wenzhou, 325035, China)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 reform based on a survey of personnel needs of Wenzhou footwear industry was made on the third grade curriculum of footwear design and craftsmanship major. It shows that the separately oriented, multi-level curriculum system and the integrated graduation practice greatly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and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ir employment.
Footwear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Personnel needs; Footwear design and craftsmanship major; Curriculum system
G712.07
A
1671-4326(2011)03-0091-03
2011-03-23
溫州職業技術學院教學改革項目(W ZYJ G0924)
史麗俠(1979—),女,河北唐山人,溫州職業技術學院輕工系講師.
田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