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樂
(山西大學商務學院 外語系,山西 太原 030031)
高校藝術系英語教學困境及對策
——以山西大學商務學院藝術系為例
王 樂
(山西大學商務學院 外語系,山西 太原 030031)
文章對山西大學商務學院藝術專業學生的英語教學活動進行了個案研究。在此基礎上分析了目前高校在該領域存在的普遍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從課程設置、教材選擇及班級與老教師設置以及硬件配置幾方面提出相應對策。
藝術專業;英語教學;現狀;改革
藝術專業學生的大學英語教學效果不佳一直是全國各大高校普遍存在的問題。造成這一困境的原因很多,如藝術專業學生文化課基礎薄弱,各大院校普遍缺乏重視,沒有設身處地地為這類學生量身定做一套行之有效的英語教學法等。本文將在分析藝術類學生大學英語教學困境的基礎上,對我院藝術專業學生的英語教學進行個案研究,并針對存在問題提出相應對策。
藝術類專業的英語教學歷來是塊難啃的骨頭。藝術類專業的學生文化底子薄、基礎差、對英語興趣不大,甚至有些排斥,想取得滿意的教學效果任重而道遠。很多教師不斷思考個中原因。為什么英語對藝術類學生來說如同橫亙在面前的一座大山,而讓藝術類學生學好英語又成為橫亙在廣大教師面前的一座大山?零零總總的原因共同造成了藝術專業學生學英語難、高校教師教此類學生英語難的現狀。這里無法一一細述,只能擇其要點進行探討。
很多學生之所以選擇藝術類專業并非出于興趣,而是由于高考競爭日益激烈。特別是高校停止擴招之后,升學壓力越來越大,為了保證能夠進入本科院校學習,很多考生在填報志愿時有意避開對文化課要求較高的理工農醫等專業,轉而報考藝術類專業。換句話說,藝術類考生中相當一部分人是因為文化課成績不理想,覺得高考無望才選擇這類專業,以求得“一線生機”。這勢必造成藝術系生源總體英語基礎薄弱的現狀。其中,有的學生的英語水平甚至停留在初中階段,詞匯量小得驚人,聽力和口語更是一片真空地帶。而為教材、教學進度以及四、六級考試所迫,大部分英語教師不可能抽出足夠的時間給學生查缺補漏,而學生們也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結果很多學生在沒有多少英語基礎的情況下開始了大學階段的英語學習。第一堂課下來已是一頭霧水,以后更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聽不懂所以不聽,不聽更加不懂,久而久之,形成惡性循環,最后干脆徹底放棄了。要想讓這類學生接受英語,首先得保證他們能聽懂。這就要求教師耐心地找到他們知識斷裂的地方,哪里有裂縫就從哪里補起。
也許是受外界的誤導,也許是出于自身的誤解,很多藝術系學生認為藝術是非常特殊的專業(不可否認,它確實有特殊之處),一個藝術家只要有足夠的專業知識和創作靈感就夠了,今后的就業和成功與否似乎和英語沒有太大關系。因此在他們心里,英語水平的高低不是很重要的事情。有的學生甚至覺得藝術系學生英語成績不好,水平不高是很正常的事情。思想上的消極必然導致行動上的懈怠。這種情緒一旦在班級、年級甚至全系蔓延開來,它的負面影響將是長期的。
藝術系學生無論何時出現在校園里必然會成為一道風景,獨特的發型和衣著是其個性張揚的體現。這類學生個性極為鮮明,獨立意識較強,逆反心理也較強,喜歡時尚新鮮,不愿意接受教學中傳統刻板的內容,不愿意親近那些內向而古板的老師。同時,他們紀律性較差,對教師安排的任務往往置若罔聞,很多自主學習的內容無法實施。能夠主動完成預習、復習和練習任務的學生少之又少。他們的缺課現象較其他專業學生也更為普遍,這必然會影響他們的英語學習。很多教師和班主任都發出了藝術系學生難以管理的感慨。
下表為我院藝術系某班的英語授課安排。

注:期中考試為任課教師自主安排。
以上課程安排較為合理,時間較為寬松,能夠完成教學進度。對于基礎較好的班級,教師有時間安排活動,擴充、加深自己的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查疑補漏或進行隨堂檢測。而課程安排在上午也保證了學生和教師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充沛的體力。目前,各大院校和系部也都采用二小制授課(中間休息10分鐘)。但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對于好動的藝術系學生來說,前一小時和后一小時的差別很大。往往到了后一小時,他們都會流露出倦怠的神情,有的坐立不安,有的甚至埋頭大睡。另外,一節聽力課安排兩個課時,雖然時間充裕,但間隔時間太長,缺乏連貫性,起不到反復鞏固的效果。
本院為藝術類學生選用的教材為《大學英語精讀》和《大學英語聽說》。本教材對于藝術系學生而言難度適中,普遍能夠接受,內容新穎,結構整齊,尤其是對單詞的劃分能讓學生感到重點突出,目標明確。課后的注釋也有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課后練習能夠反映各單元重點,對學生的復習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但學生水平參差不齊,對一部分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說還是不知所云,他們能做的也只單詞的記憶。
我院藝術類班級平均班容量為25人。人數適當,有利于教師對學生的監控和管理,更重要的是在有限的時間里,大部分學生都能夠得到老師的關注和發表意見的機會。這也正是他們感到被重視、被關愛,從而樹立自信的一個條件。教師設置情況如下:80%為本校教師;20%為外聘教師;無外教;平均年齡:31歲。這是個年輕化的團隊,對于藝術系學生的英語教學有利。藝術系學生富有個性,追求時尚,而年輕教師更容易理解他們,也更容易為他們所接納。問題在于,外聘教師往往時間表安排較滿,抽不出更多時間和學生交流,這就使他們不能更細致地了解學生各方面的動向。另外,沒有外教的英語課似乎總是缺少了點味道,如果增設外教教授的口語課,相信一定能夠激發起藝術系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
本院英語教學基本使用普通教室與普通聽力教室。由于硬件設施有限,申請條件較為煩瑣,大部分英語教師未使用多媒體課件授課。這種情況其他系部學生尚能接受,但考慮到上面提到的藝術系學生的一些特殊性,多媒體教學對藝術系的英語教學將會有很大幫助。這將大大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更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從而提高課堂效率。當然,英語教師也應注意不能一味追求趣味性,采用華而不實的方式方法,最終讓知識性打了折扣。
以上幾點雖然只是針對本院現狀進行的個案分析,但在很大程度上亦反映出各大高校藝術專業學生英語教學的普遍狀況。下面就這些問題提出幾點對策。
在對我院藝術系的英語教學做出分析和思考之后,可以看出在很多地方還是存有較大的提升空間,雖然這些建議未必成熟,也不能放之四海皆準,但只要我們肯多動腦筋,多做試驗,多做調研,一定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班級的教學方法。
一直以來,各大院校的英語專業課程設置與大學外語課程設置有著很大的差別。專業英語課程像一道道的菜肴:精讀、聽力、寫作、語法、口語、文學以及詞匯等等;而大學外語的課程卻像一道大燴菜,所有知識精讀課本都一網打盡。其實,在藝術類學生英語課程的安排上,我們可以向英語專業課程設置取些真經,一些所謂英語專業的知識對藝術類學生乃至其他非英語專業的學生都是大有好處的,如語法、詞匯等。多了解掌握這些知識會讓他們的英語學習之路變得更加平坦。只不過,這些學生不必學得那么深刻,可以給他們安排少量課時來接觸這些知識。另外,考慮到藝術系學生注意力不易長時間集中,可以嘗試在總課時不變的情況下,將兩小時的大課分為兩小節不同內容的英語課,以下課表可供參考。

日期課時 一 二 三 四 五(8:10-9:00) 精讀 精讀2(9:10-10:10) 口語/精讀 聽力/語法3-4 5-6 7-8 1
注:以上課程組合只是舉例,具體組合或進行課程選擇時還需考慮現實因素,安排應當靈活。如為保證精讀課的完整性,必須保證一次兩小時以上的課時。另外,二年級后可取消語法課,增設寫作課等。當學生臨近四六級大考,也可取消寫作課而代之以四六級輔導課等。口語課應讓外教擔任,而其他不同課程則可由不同教師承擔,這樣可以減輕精讀教師樣樣都要教的負擔,避免學生產生審美疲勞,從而產生厭倦。不同的面孔有助于學生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同時也能聽百家之言,取百家之長。同時,縮短每位教師的一次性授課時間,讓教師在課堂上能夠保持足夠的精力和激情。
目前很多院校的各專業都設有專業英語課程,但在藝術系開設專業英語課的院校還是鳳毛麟角。藝術系也應該開設專業英語課程。這門課將他們的專業和英語聯系起來,對他們以后的進一步發展很有幫助。另外,由于涉及到了他們所熟悉的領域,勢必會讓他們興趣大增,效果不言而喻。但目前市面上藝術類專業的英語教材少之又少,即便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到了,也是晦澀難懂,不適合作為藝術類學生的教材使用。因此,有致力于此的英語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水平,通過收集大量素材,自行動手編寫一套淺顯易懂、新穎實用的藝術專業英語教材。即使目前無法獲得合適的教材,教師也可以從教學對象和教學目標出發,對現有教材進行“刪減,替換,補充,改編”,使教學效果最大化[1]。
如果所代班級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平,建議在英語課的安排上大膽打破故有的教學班,在層次較高的班里增加口語,聽力和寫作等提高性課程,保證“給予學生大量的輸入和不斷輸出的實踐”,使他們各方面的能力大幅提高[2]。而基礎較差的班級則可考慮增加語法和詞匯等課程。這種安排也很靈活,在學生基礎性漏洞不存在之后,亦可恢復到原來的教學班。
誠然,如廣大從事藝術類學生英語教學的教師們所體會到的,藝術類學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基礎差、底子薄、個性強、紀律性差。這些都給教學帶來了很大的難度。但我們應該看到,他們是極富思想和個性活潑開朗的一族,這是我們可以利用,也是值得贊賞的地方。只要我們真正去關愛他們,首先讓自己成為一個榜樣,不斷和他們溝通,動腦筋,想辦法,“運用幽默開展教學”[3],找到適合他們自己的一條教學之路,同時在生活和其他方面盡量和他們產生共鳴,相信感性大于理性的他們是能夠感受到的。他們也一定會為了一個自己喜歡和欣賞的老師而愛上一門課程和一種語言。
[1]譚燕保.談談大學英語教材的選擇與使用[J].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教育研究,2004,(04):20-52.
[2]辜向東.大學英語教師課堂教學個案分析[J].外國語言文學研究,2003,(04):45-69.
[3]王勤.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若干淺見[J].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教育研究,2001,(02):32-34.
H319
A
1673-2014(2011)03-0098-03
2011—01—16
山西大學商務學院院級基金項目。
王 樂(1981—)女,山西太原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英美文學研究。
(責任編輯 晉 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