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 勵,盧雪燕,龔 平
(1.2.3.梧州學院 計算機科學系,廣西 梧州 543002)
“C語言程序設計”理論考試試卷分析與教學改革思考
萬 勵1,盧雪燕2,龔 平3
(1.2.3.梧州學院 計算機科學系,廣西 梧州 543002)
為使“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健康理性地向前發展,運用平均成績、成績分布、試題難度和區別度等指標對隨機抽取的梧州學院計算機科學系2008級和2009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200名學生該門課程理論考試試卷進行了分析。分析結果表明,梧州學院計算機科學系“C語言程序設計”理論考試質量一直保持著較高的水平,且2009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該門課程理論考試試卷質量在關注學生綜合編程能力方面較2008級有了一定的提高。
試卷分析;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改革
“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是梧州學院涉及專業最廣、開設學生人數最多的重要基礎理論課之一,對學生后繼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學習、對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全面素質起著重要的基礎性作用。然而,由于開設課程的時間大多為一年級,作為編程的入門型課程,學生的思維大多難以轉變,編程較難入手。因此,“C語言程序設計”的教學質量歷來為大家所關注。
隨著梧州學院計算機科學系“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對該門課程的考核方法也進行了不斷的改革和完善。該門課程的考核大致包括三部分,即平時考察占總成績的30%,操作考試占30%,理論考試占40%。在這三種考核方式中,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完善,理論考試試卷的題型和內容也進行了改革和修訂。這種改革和修訂能否更有效地反映學生對于該門課程相應理論部分內容的掌握情況,能否更科學地滿足該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發展的需要,明確此無疑對梧州學院“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健康理性地向前發展至關重要。為此,特對梧州學院2008級和2009級“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理論考試試卷進行分析。
同時,文獻[1]也指出試卷的考核評價分析是人們非常熟悉的一項日常性工作。通過對試卷進行考核評價分析,不僅可以對試卷本身進行合理的評價,提高教師的命題水平,為建立與完善學科題庫提供依據,而且教師通過試卷分析,可以發現學生學習中的薄弱環節和個人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從而有效地改進個人的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本文在上述背景下進行研究,建立考試分析模型進行考試分析,提高教學效果。
資料來源于教研室教師所擔任的2008級和2009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C語言程序設計”期末閉卷考試試卷,從中隨機抽取學生的試卷各100份。
根據教學大綱、教學實施計劃和教務處有關命題要求,確定命題原則及標準。該科目按照教考分離的原則,兩個年級的試題均由非授課老師命題,按了解、熟悉、掌握和綜合應用4個目標層次確定考題分布及其分值,試卷大綱分布見表1。兩個年級的試卷包括主觀題(程序設計題)和客觀題(單項選擇題、判斷題、填空題)兩種類型,2008級有38道小題,2009級有41道小題,題型分布詳見表2。

表1 試卷大綱分布

表2 試卷題型分布
根據事前制定的評卷標準和標準答案進行試卷的評判,評卷采用試卷密封、統一評分標準、流水作業、主觀題由資歷高的教師評閱、專人核分等措施。
運用教育統計和教育測量的理論和方法,將兩個年級各100名考生的總成績、每道題的答題情況輸入預先設計的Excel表格(表格中行為題次,列為學生姓名;在對應表格記錄各題得分及總分),利用Excel2003數據處理功能進行運算,同時,使用學院教學管理系統進行統計分析。
兩個年級的試卷滿分均為100分。其中2008級的及格率為88%,最高分93分,最低分28分,平均分67.81分。2009級的及格率為95%,最高分95分,最低分36分,平均分74.64分,各分數段人數分布詳見下頁表3。

表3 學生成績分布
2.2.1 內容效度
課堂教學要嚴格按課程大綱要求講授,考試內容也應該與大綱要求相吻合,一般用試題的內容效度來衡量。從表4可以看出,兩個年級的試題內容都覆蓋了教材各個章節,且各單元試題分值與學時數分配基本保持一致,成線性關系,內容效度較好。

表4 單元學時數分配與試題分值
2.2.2 難度
試題的難度是反映學生完成試題難易程度的一個指標,常用難度系數P來表示。不同的題型,其計算方法也不一樣。本文主要計算整份試題的總體難度,其計算公式為:

2.2.3 區分度
好的試題對于不同水平的學生應有較強的區分能力。一般來說,水平高的學生得分高,水平低的學生得分低。試題的區分度用D表示,其計算公式為:

2.2.4 大綱分布
大綱分布一般是了解占20%,熟悉占30%,掌握占50%,要是有綜合內容,以上三者的比例可略為減少[4]。從前頁表1可看出,由于有了綜合題目,了解、熟悉、掌握所占的比例有所下降。學生對于了解層次的內容得分率最高,依次是熟悉、掌握和綜合,在各個層次的試題上,2009級學生的得分率都比2008級的要高。
筆者還對試卷中各個小題的得分率進行了統計,結果是編程題的得分率最低。通過試卷分析發現學生獨立思考、發現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尚有欠缺,綜合編程能力還未成定勢,不能很好地使用C語言中的指針。為了加強考核學生的編程能力,梧州學院從2008級開始,增加了程序閱讀的填空題,在課堂上講授程序時,也加強了對程序的算法描述。經過兩年來的試驗,取得了一些效果,從前頁表2可以看出2009級在程序閱讀題上得分率比2008級提高了近10個百分點,編程題的得分率也有所上升。在今后的教學中還要加強采取兩個措施。
第一,教學更多地采用“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模式。每次課后都留下1-2個小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積極思考,先作好準備,下次上課時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討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鼓勵學生積極發言,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增強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加強綜合編程能力的培養并樹立算法的概念。每一章節內容的講解,都要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例如在首次的緒論課上,改變以往由任課教師先概要介紹有關章節課程內容、C語言特點、強調本課程的重要性的做法,在課件中先通過一個簡單的C語言程序,讓學生對C語言程序獲得一個感性認識,然后再通過一些學生十分熟悉的例子,引入算法的概念。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多鼓勵學生參加一些在線編程競技,以獲得全面的提高。
[1]張云松.綜合評價試卷質量分析方法[J].數理統計與管理,2009 (2).
[2]史東甲,余宇峰.試卷質量分析方法及其應用[J].內江科技,2007(1).
[3]戴洪萍.高校專業課程課程考試質量的分析與探討[J].南通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 (2).
[4]卓朗,王一波,謝震環.醫學院校試卷分析軟件的構建思路與結果分析[J].醫學教育探索,2007 (3).
G642
A
1673-8535(2011)02-0091-04
2011-02-26
新世紀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2009B089);梧州學院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wyjg2009A005,wygj2009B005)
萬勵(1972-),女,廣西平南人,梧州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軟件工程與計算機應用。
盧雪燕(1982-),女,廣西靈山人,梧州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計算機算法分析與設計。
龔平(1981-),女,廣西靈川人,梧州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圖像處理與計算機網絡應用。
高 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