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闊步
2007年
十一五
2007年,是“十一五”建設關鍵之年。總體來看,各學校在做信息化規劃的時候,主要精力還是放在了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管理和教育電子政務建設方面。
“十一五”規劃中明確要求各地各校加快建立教育電子政務公共服務體系,逐步增加教育電子政務服務內容,擴大服務范圍,提高服務質量;以需求為導向,以應用促發展,不斷提高教育電子政務的開發能力和應用水平;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人員培訓和工作交流,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育電子政務專業和管理隊伍。
同時,加快主干網、省網和城域網建設。主要是抓緊規劃、逐步建設和完善滿足本地教育信息化需求的省級教育網和城域教育網;按要求接入CERNET;保障經費投入,穩定運行管理隊伍,共同建立長效建設與管理機制。
此外,加強高校校園網建設,加強高校的條件保障與政策措施,并且落實組織機構,加強校園網管理,保持校園網的技術先進性和持續發展。
在接受《中國教育網絡》采訪時,時任北京市教委副主任張國華表示,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已日漸趨完善,如何讓信息化技術更有效地支持教育、支持管理,通過信息化技術手段提高管理效率、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是需要進一步探索的問題。他認為“十一五”期間,信息化工作要實現“三個轉變”。即,從關注投入和建設向關注應用效益轉變;從關注技術本身向關注如何運用技術提升教學質量和管理水平轉變;從關注信息化技術對教育局部的影響向關注信息化技術對教育整體的改造轉變。

而上海市相關部門則表示,以上海教育城域網為基礎,建立教育信息化標準體系和數據體系,完善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信息化環境建設,加快資源、協作、管理等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并從學校向全社會輻射,最終建立起數據體系完備、標準統一規范、系統安全可靠,與教育改革發展相適應的教育信息化體系,體現世界先進的教育信息化理念,服務全市教育需求,并達到或超過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在學校方面,本刊特約了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中央民族大學、中南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高校的“十一五”教育信息化規劃。不約而同地,這些高校都把信息化環境與人才培養、大學發展的戰略目標聯系起來。這說明,大家已經意識到,信息化已經與大學的戰略密不可分。
在“十一五”規劃中,信息化組織的構建成為焦點。而各高校的規劃中也將其放到突出位置,提到培養專業人才,引進杰出人才,留住優秀人才,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相對固定的網絡與信息建設人才隊伍;建立健全人才評價和人才激勵機制,充分調動人才的積極性,為大學的信息化建設提供人才保障 。
經過 “十一五”的努力,高校教育信息化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從無到有構建了基礎設施,開發了業務系統,整合了應用資源,提供了綜合服務。而且,信息化從深度和廣度上拓展了原有服務,促使服務往“精細化”的方向發展,服務越做越精、越做越細。學校在信息化上投入越來越多,師生對信息化的需求增長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