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陳婧
幾大互聯網公司對于微博的“拼殺”進入白熱化階段,一場短兵相接的“肉搏戰”正在上演。而這也延伸了一個商業難題:如何處理叫好與叫座的矛盾?微博如果完全是公共的,結果相當于學雷鋒做好事;如果完全是商業化的,又聚不起人氣……
如果有一家公關公司,說它擁有200名極具影響力的一線資深財經記者,你肯定笑話它無知。因為,錢搞定一個記者容易,而想搞定200個有獨立思想的財經記者,卻不是一件易事。
但是,新浪微博說它有一個加V的ID——藍鯨財經記者聯盟,這個ID,自定義為200名極具影響力的一線資深財經記者組成的聯盟。負責重要線索收集并迅速發布、重大突發第一時間聯動報道,有超過3000名記者的關注。
藍色光標,雖然是家上了創業板的上市公司;奧美,雖然是個百年老店的4A巨無霸。但真論起瞬間影響力來說,這個藍鯨財經記者聯盟的殺傷力,也就只有真正的炒股基金可以媲美。
無論你信不信,新浪微博,都已經證明了它的影響力。
2009年8月,新浪在四大門戶中率先推出了新浪微博。相比Twitter的國內早期追隨者,新浪微博要幸運得多,甚至有人比喻新浪微博是踏著前人的試驗田而輕舞雙袖迎接新生的。而在幾個月后,這個領域的誘惑,吸引了幾乎所有中國的互聯網公司爭相進入這個新天地。
幾乎在每個公司的微博部門,員工都有拉來多少個名人的任務指標。
搜狐推廣微博的早期,網站每個頻道、欄目和個人都有被分攤的任務,任務規定了目標博主人數,以及每天要發多少條微博。后來風聲過了,大家也就松懈下來,搜狐也沒有再施加任務壓力。現在的情況是,員工幾乎每天都會收到內部郵件,上面列上已更新的一些名博,要求員工去轉發、圍觀和評論,以增加人氣。
在騰訊,只要能拉來新浪微博粉絲量排名前100名的任何一個,至少獎勵一萬元。王菲和韓寒這個級別的,“只要能拉過來,價錢隨便開”。
今年兩會期間,通過和新疆天山網的合作,騰訊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區黨委書記張春賢拉到騰訊開通了微博,成為名噪一時的微博事件。
而據爆料,新浪微博的一個對手網站內部已經下了死命令,今年務必抗住新浪微博影響力繼續攀升的勢頭。“老板們說,我給你錢給你人,辦不到是你的事”。
不過,這些比起新浪來,都還只能算是“小兒科”。沒有一個公司像新浪這樣賣力地在推廣微博。
從2009年7月開始,以彭少彬領導的桌面事業部、王高飛領導的無線部門和總編輯陳彤領導的運營部全部被調動起來,其具體分工是:桌面部負責協調研發,無線部負責手機端,運營部負責產品運營。
整個新浪可謂精銳盡出,這種大動作已經很多年沒有在新浪看到了。而在產品的初期定型階段,陳彤、彭少彬、王高飛則親臨指揮。如今進入聯想大廈的十八層,聽到的都是談論微博的聲音。據說,在陳彤面試員工的時候,眼睛盯著的還是電腦上的微博。
新浪內部現在人人都在說,“從前臺到總裁都在推廣微博。”甚至連送外賣的和在樓下“趴活”的出租車司機也沒有被新浪落下。一位常在百度和新浪樓下“趴活”的夜班出租車司機,在新浪微博上線不久就開通了自己的賬號,叫車的新浪員工們常常在微博上@他。
作為財大氣粗、根基深厚的門戶之一,新浪在微博產品方面,本來就有著先天的開發優勢。和曾經的博客一樣,目前新浪在做的工作就是一個行業一個行業地“掃蕩”名人,爭取簽訂排他性微博合作協議。搜狐想去拉在新浪微博上異常活躍的潘石屹,但對方以跟新浪簽訂了獨家協議為由,只能拒絕了搜狐的邀請。
對此,新浪還制定了嚴格的目標責任制。對新浪的每一個合作伙伴,都力爭要求開通微博。對VIP名人,做到一對一地跟蹤聯系。即使是普通的認證用戶,也會有專門的微博專員負責對接。
在新浪,拉微博客的業績跟每個員工業績掛鉤。只有完成了定額,才有拿到全額工資的機會。而除了內部獎勵外,對于答應在新浪開通獨家微博的客戶,新浪還會承諾一定的推廣和新聞保護。
不僅如此,新浪還在搜索引擎推廣上購買李開復、黃健翔、閭丘露薇等各行業名人人名作為關鍵詞,以推廣其微博業務。
借助其慣用的名人效應,新浪微博迅速擁有了大量用戶,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已經有14%的中國互聯網用戶使用新浪微博,按用戶數衡量,新浪微博的市場份額為50%-55%,但是按使用率衡量,其市場份額為87%,用戶在新浪微博上消耗的時間是其他微博的三倍。
與網易和百度相比,雖然郵箱和BBS市場份額也很集中,但卻很難靠其賺錢。更值得炫耀的是,微博解決了新浪長久以來“有業務沒用戶”的問題,用戶登錄比例大幅提升,在線時間大幅延長,近千萬用戶在微博建立起很難被復制的用戶關系。新浪開始做微博時,股票價格為30美元,現在則達到約120美元,兩年內提升了400%。
易觀國際分析師李添峰認為,微博作為Web2.0的最新應用,代表著互聯網的未來,隨著微博發展趨勢的明朗化,各大門戶都看到了微博是改變門戶競爭格局的關鍵。隨著微博的平臺化,微博有可能成為未來網民互聯網生活的入口,而這對門戶的吸引力不言而喻。
除了爭奪名人,另外一群人也正在成為微博們爭奪的對象。他們就是第三方開發者。
這是一個更加隱秘的戰場,但競爭將越來越激烈,因為第三方開發者承載著讓微博盈利的希望。對于新浪這樣一家曾經靠廣告模式崛起,也因廣告模式遇到天花板而增長乏力的公司來說,新利潤增長點的開發顯得尤為重要。

2011年,新浪公開表示,新浪微博的盈利思路是兩個方向:一是廣告系統。即未來第三方應用的開發者和廣告主去議價,新浪從中分成。二是增值業務。這跟蘋果公司通過蘋果商店盈利的邏輯一樣,其分成比例為開發者70%,新浪30%。
回顧過去,騰訊、阿里巴巴、百度都是因為抓住了一項核心應用,在用戶驅動下,實現了速度遠超過新浪的發展。今天,新浪也開始走上這條征途。為了幫助更多開發者更快地開發微博應用,新浪聯合一些風投成立了開發者創新基金。
被視為“第二次創業”的微博,成了新浪突破單一廣告盈利收入的另一營收點,從一個純粹的門戶網站轉變成互聯網平臺。新浪CEO曹國偉對微博寄予的希望不低于門戶業務,他說:“微博平臺和門戶網站將會成為新浪的兩個支柱業務,從長期來看,我希望微博業務帶來的收入能夠超過門戶。”
此番言論的背后,透漏出一絲無奈,新浪做微博其實更多的是迫不得已。與擁有郵箱、QQ、網游等拳頭產品的其他三大門戶網站不同,新浪一直都是一個平臺型的門戶,創業十年來,它始終依靠信息整合來聚攏人氣、吸納廣告。以一季度的財報為例,其廣告收入就占到67%。
在整個互聯網正迅速從內容為王的時代向應用為王的時代轉變中,搜狐、網易和騰訊都能靠游戲賺錢,而新浪的強項仍然只是新聞,每季度的利潤只有1000多萬美元,甚至曾經還報出了虧損。而同行如搜狐,每季度的利潤都穩定在4000萬美元左右。
這種收入結構已然成為新浪隱憂。曹國偉之所以能接掌新浪,也跟老股東對新浪商業模式可持續性的擔心有關。因而曹國偉掌權后新浪大力發展微博,旨在完成戰略轉型。
過去,新浪一直試圖擺脫一條腿走路的尷尬。在微博之前,為了迎合用戶的喜好,新浪做過很多嘗試,比如SNS網站、搜索、電子商務和游戲等。據說那款名為“新浪朋友”的SNS產品在新浪內部上馬的時間比搜狐的“白社會”還要早一年多。
直至抓住微博后,才讓新浪找到了解決新浪可持續盈利問題的“鑰匙”。
這使得新浪將全公司的力量都押到了微博上。在推廣微博上,新浪可謂不惜代價。新浪在發布2010年全年財報時,宣布至2月底,微博注冊用戶數量超過1億。曹國偉還放出“狠話”:今年會不惜犧牲業績和股價加大對微博的投入。
微博事業部目前有幾百人,一開始在理想國際大廈18層占據了一半的空間里辦公,沒多久就擴展到整個一層,其最核心的運營部也單獨搬到了9層。而且按照曹國偉的計劃,微博團隊還要擴充人員。為了鼓勵發展微博,曹國偉在去年新浪年會抽獎時,臨時決定,拿出20萬元大獎給微博部門來抽。
在新浪、搜狐等門戶網站眼中,微博不僅是新媒體工具,更是社交工具。通過微博,門戶將更好地沉淀用戶,使用戶形成更強的使用黏性和歸屬感。據新浪介紹,“此前,新浪的用戶大多數都是以瀏覽性為主,看了看就走,包括博客,沒有很好地沉淀下來。新浪微博出現后,為用戶提供了更好的渠道去產生內容,讓用戶更好地進行傳播、互動,微博這三方面的特點表明,新浪微博將在黏住用戶方面取得有效的進展。”
微博火了,但微博經濟如何凸顯?從博客到微博,幾年下來,熱熱鬧鬧,卻難以賺錢。沒錯,微博就是一個大家都肯定它擁有著巨大商業價值,但又難以估算出其商業價值究竟有多大,也說不出應該如何充分運用這種商業價值來實現盈利。面對極具市場潛力的一塊碩大的“蛋糕”卻無從下口,但即使當前只能是“望梅止渴”,也一定要堅守。或許因此,眼下的新浪微博,就像是一個“給他人做嫁衣”,轉過頭來自己卻不知道該如何收費的“裁縫”。
2010年的站長年會上,擅長打口水仗的周鴻祎說了這樣一句話:“金山的市值跌了40多個億,我發了40條微博,一條微博1500萬,賊有價值。”此外,通過與新浪微博合作,原本不為眾人熟知的4399游戲董事長蔡文勝,連同他的公司也一并成了微博上引人關注的焦點。
似乎在現在的微博上,能真正把真金白銀裝進腰包的,首先是那些善于利用這個平臺的用戶們,而不是那些舉辦微博的“莊主”們。
你能想象,一家螺螄粉小店,一個被稱為“小馬哥”的小伙兒,一個微博賬號,這些加在一起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答案就是——人家火了。
去年7月,出版過8本小說,獲得過“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跟韓寒、郭敬明同屬“萌芽系”的馬中才在北京的薊門橋開了一家螺螄粉小店,生意不算好也不算壞。為了招攬一些廣西老鄉,小馬哥在新浪網注冊了微博,沒想到幾個月里他的小店就在網上出名了。從剛開始的幾個粉絲,到后來不停被轉發和關注,目前,“螺螄粉先生”這個微博已有近5000名粉絲!小店每天的收益也有4000多元,有不少人開始在他的微博上訂餐,平均每天有30-40份之多。
而這還只是小打小鬧,在新浪微博上,有這樣一批人,他們手里養著一堆具有龐大粉絲數目的賬號。這類賬號,可以理解為一個小型的垂直領域媒體,內容很簡單,比如街拍微博,主要就是不斷更新國外時尚網站上最新最潮的明星和路人街拍裝扮。而這些賬號所累積起來的龐大粉絲群體,也具有極強的特征性,比如街拍賬號吸引到的大多都是愛美的年輕姑娘們。
只要粉絲達到一定數量,各種類型的廣告客戶就會通過“私信”找上這些賬號。舉例來說,街拍賬號招來的,自然就是服裝類企業或淘寶店,其他亦然。
對這些微博主來說,只要通過這些賬號發布一條嵌有廣告鏈接的微博,就能獲得200-300元的收入。“一天轉上5條廣告,一個月就有3-4萬的收入,公司的生存問題就能解決了。”“微博主”之一肖俊麗如是說。就在不久前,她把一個累積了20萬粉絲的英語賬號,以“不超過50萬”的價格,出售給了一家教育公司。而期間不到5個月的時間,肖俊麗手上的賬號加起來一共有300萬粉絲!微博上快速見效的經濟回饋,讓肖俊麗決定專心耕耘微博。這也是為何在去年11月新浪宣布開放平臺的開發者大會上,蔡文勝向開發者們呼吁:“這是我們最好的機會”的原因。
在這個戰場上,不僅外圍新浪、搜狐、騰訊正在忙著招兵買馬,場內的各個機構、個人也在想著怎么利用這塊沃土達到目的。在各方跑馬圈地的同時,一場由微博引發的營銷變革也在悄然進行——微博上真實的聲音,可以幫助企業迅速接觸到消費者心理、了解消費者對產品的感受,獲取市場動態。在Twitter上,戴爾已賺了500萬美元;肯德基在這里兜售烤雞;星巴克為此制定了幾百萬美元的營銷計劃……微博正在成為互聯網時代最有價值的營銷方式之一。

而在新浪,目前已有幾千家企業獲得新浪認證,覆蓋了汽車、餐飲休閑、影視娛樂、購物商城等30多個行業,包括伊利、中糧、招商銀行等在內的大型企業,都在嘗試最新的微博營銷方式,也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對新浪來說,當下最大的威脅,并不是搜狐、網易,而是坐擁數億用戶的騰訊。曹國偉表示,今年新浪微博的工作重點是擴大投入、提高產品質量,微博部門600人的規模今年會翻番,以在二、三線城市加大微博的推廣力度。
“先增加用戶數量,鞏固領先地位,從互聯網的發展歷史來看,一開始就考慮如何盈利往往不能成功,真正的盈利都是在形成用戶規模的基礎上產生的。”曹國偉說。新浪將精力集中在新浪微博生態系統構建上,這無疑是正確的。不過話雖如此,但曹國偉和新浪也絕不想看到,用心打造的微博能夠起到的作用與當年的博客一樣,只是帶來了一定的流量,增加了新浪的附加價值,僅此而已,別無其他。
曹國偉直言:“我們仍在開發各種盈利途徑,包括廣告系統、實時搜索等。這些將來會成為重要的盈利手段。我們還在打造游戲平臺等,與微博平臺連接,盈利前景很大。短期內,我們還可以在門戶網站和微博平臺之間進行交叉銷售。”而據透露,新浪微博將在第二季度推出新版本,到時候會進行更多盈利模式上的試驗。
據瑞信研究報告顯示,已經有6家廣告機構和廣告主表達了與新浪合作的強烈興趣,希望植入軟廣告,并通過微博與大眾溝通。而新浪也正在銷售一套捆綁了微博產品的營銷推廣方案。
無論新浪微博商業模式的探索是否成功,新浪都沒有忘記其最初的目的,即借微博開放平臺實現戰略轉型,從Web1.0的新聞門戶轉為Web2.0、擁有龐大高黏性用戶群的強大的開放用戶平臺。如此,到時候,盈利還會成為問題么?
但這個過程中,新浪將會壓力倍增。Facebook就像一條大河,在西方只要做這條河里的“大魚”就行了。而中國眼下的大河是騰訊,但騰訊只想養自己的“魚”。新浪,會成為下一條大河嗎?
中國新時代 2011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