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小偉 高鶴文
(北方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北京100144)
目前,全球鐵礦石資源有70%左右集中在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亞必和必拓及力拓三大鐵礦石巨頭手中。他們通過控制貨物供應來操控國際鐵礦石價格,造成了近年鐵礦石價格逐年大幅上漲。我國鐵礦石需求旺盛,而國內鐵礦石資源有限,礦石品位低。根據海關統計,我國2010年進口鐵礦砂及其精礦61865.1萬噸,金額達794.3億美元。除了進口之外,我國鋼鐵企業實施海外并購作為保障能源安全的一個重要部分,得到了國家政策的扶持。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鋼鐵企業就開始進行海外并購。隨著2008年以來的金融危機,國際采礦與金屬上市公司市值大幅滑落,各公司的市場價值下降40%~60%,到2009年底,部分企業倒閉,一些企業在債務償還的壓力下開始變賣資產。這對于現金外匯充足且迫切需要礦產資源的中國鋼鐵企業來說,正是實現低成本建設和海外擴張的大好時機。
并購區位的選擇對并購的成功有著重要的影響。中國鋼鐵企業在進行海外并購時,必須考慮區位因素。但是在選擇并購區域時,很多中國鋼鐵企業都存在著一定的盲目性。因此,結合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分析我國鋼鐵企業在海外并購中存在的問題,運用投資理論提出并購區位選擇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表1中列出了2008年以來我國鋼鐵企業的重大并購事件,這些并購事件體現出金融危機背景下鋼鐵企業并購的典型特征。

表1 中國鋼鐵企業海外并購事件

資料來源:根據中國并購交易網、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網有關資料整理。
從表1可知,我國鋼鐵企業的14起并購活動中有9起海外并購發生在澳大利亞,2起發生在加拿大,2起發生在南美,非洲僅有1起。
目前我國鋼鐵企業的海外并購主要是以財務并購為主。財務并購,是指企業為了在財務方面獲取利益而進行的并購。并購鐵礦石企業可以降低原材料成本,提高企業利潤。我國鋼鐵企業在澳大利亞和巴西的并購基本上都是財務并購。
相比之下,目前我國鋼鐵企業的海外并購中戰略并購的比例并不高。戰略并購,是指并購方出于擴大市場份額或實現多元化經營等戰略考慮所進行的能夠實現企業間協同效應的并購。我國鋼鐵企業實行海外戰略并購,應當是為了對鐵礦資源進行戰略部署、避開目標國政策壁壘以及解決我國鋼鐵業產能過剩的問題。
我國鋼鐵企業的海外并購以縱向并購中的反向并購,即并購上游的鐵礦石企業為主。由于自產礦石不足制約了我國鋼鐵企業的發展,加快海外礦產資源并購對國內的鋼鐵企業意義重大。縱向并購可使我國鋼鐵企業取得廉價的原材料。反向并購鐵礦石企業的模式只能保障相對廉價的原材料的穩定供應,而提高中國鋼鐵企業的利潤不能只考慮這一種并購方式。一直以來,并購下游企業的縱向并購未受到足夠的重視,而只有雙管齊下,同時對上下游企業進行海外并購,才能提高我國鋼鐵企業的定價權。
此外,我國鋼鐵企業海外橫向并購還比較少。縱向并購不能解決我國鋼鐵企業產品科技含量低的問題。進行橫向并購,特別是并購一些擁有先進技術的海外鋼鐵公司有助于提高我國鋼鐵企業產品的科技含量,拓展海外市場,擴大企業規模。通過在不同國家進行海外并購,組成一體化巨型鋼鐵集團,可以分散或減輕國家風險因素對我國鋼鐵公司的影響。
2008年以來我國鋼鐵企業的14起海外并購事件中,有12起的并購方為國有企業。以國有大型鋼鐵企業為主體的并購活動被許多目標企業所在國認為是政治色彩濃厚的表現,而中國鋼鐵企業的公關能力弱,無法逆轉給當地媒體和政府部門的這種不良印象,導致了對方對我國鋼鐵并購活動的阻撓甚至是并購活動的失敗。2009年6月,中鋁195億美元并購澳大利亞力拓失敗的一部分原因就是由于中鋁沒能控制澳方媒體的輿論走向,沒有采取適當的方式與當地民眾進行溝通以換取對方的接受。結果由于澳大利亞民眾認為中鋁的并購行為屬于非商業行為而抵觸情緒高漲,當地政府和力拓不得不選擇違反合同。
目前我國鋼鐵企業在海外并購中普遍傾向于多數股權收購。在表1中,14起并購事件里只有6起并購股權比例小于40%。多數股權的收購方式容易引起目標企業所在國政府的警惕,而且多數股權的并購難度也較高。此外只有大型的鋼鐵企業才有資金實力對國外的大型企業進行多數股權并購。
在并購中,獲勝的企業往往是開價最高的。在大多數并購中,買方付出的價格都遠遠高出賣方的實際價值,而在并購后的整合中又往往無法獲得足夠的回報來收回收購時的溢價,最終導致并購在實際效果上的失敗。
2009年4月,華菱鋼鐵高價入股澳大利亞FMG礦業公司,當時有媒體報道稱,華菱每年將獲得1000萬噸鐵礦石的供應。事實上并購并未給華菱鋼鐵帶來鐵礦石原材料供應的優越感,華菱鋼鐵2010年虧損26億元,2011年一季度其虧損額仍高達2億元,據稱華菱鋼鐵2010年使用鐵礦石約1200萬噸,但只從FMG那里獲得約300萬噸,所以其經營受原材料成本影響仍然較大。
我國鋼鐵企業的海外并購存在區域集中度高的問題,而區位選擇是發起并購之前首先需要決定的策略。以下將從地質條件、政治經濟條件、投資動機三方面分析我國鋼鐵企業海外并購的區位選擇策略。
鐵礦石是鋼鐵工業最基本、需求量最大的原料。據美國地質調查局2006年公布的數據,目前全球鐵礦石儲量為1600億噸,基礎儲量是3700億噸;礦山鐵(鐵礦石中的鐵元素)含量為800億噸,基礎儲量為1600億噸。鐵礦石在全球的分布情況如表2所示。

表2 世界主要的鐵礦石資源國儲量(儲量按含鐵量計算)
俄羅斯是全球鐵礦石資源最豐富的國家,占全球鐵礦石儲量的將近20%。俄羅斯的鐵礦石儲量高達640億噸。近年來,俄羅斯不斷加強對本國鐵礦石原料基地的開發、建設和整合。
澳大利亞鐵礦石資源儲量大,儲量排名居于世界第二位,而且分布集中。赤鐵礦是西澳開采的主要鐵礦石,產量約占40%,該礦鐵品位為62%~63%。褐鐵礦產量約占澳礦產量的30%,該鐵礦焙燒后鐵品位可達63%。揚迪礦由于三氧化鋁較低,大量使用后不僅可以降低成本而且還可以降低高爐渣量。
巴西鐵礦石儲量排名居于世界第四位,而且集中分布在南部的米納斯—吉拉斯和北部的長拉加斯地區。巴西鐵礦石具有品位高、鋁低、有害雜質少、燒結性能好等特點。巴西是世界上第二大鐵礦石生產國。
印度鐵礦石儲量排名居于世界第六位,是亞洲最大的富鐵礦產地。印度鐵礦石可開采儲量在134億噸以上,鐵礦石類型主要有赤鐵礦和磁鐵礦。赤鐵礦約占總儲量的75%,且50%的赤鐵礦具有62%以上品位。
南非鐵礦石儲量排名居于世界第13位,鐵礦多為硬質赤鐵礦,塊礦產出率高,是世界上重要的塊礦出口國家之一。南非塊礦以鐵品位高、物理以及冶金性能好而著稱,是非常好的高爐直接入爐原料。
從地質條件來看,除了我國鋼鐵企業集中投向的澳大利亞和加拿大之外,巴西、印度、俄羅斯、烏克蘭、委內瑞拉、南非的礦石儲量都很豐富,我國企業應當從分散風險的角度考慮,去這些國家進行對鐵礦石資源的并購。
澳大利亞和加拿大政治穩定,民主體制完善,是政權結構和法律制度非常穩定的國家,近20年來,經濟保持著穩定的增長,通貨膨脹率較低。巴西雖然是發展中國家,但近年來經濟發展情況良好,社會情況也十分穩定。有些非洲、拉美國家部族矛盾嚴重,政局動蕩不穩,恐怖主義猖獗,這些不利因素會影響并購的進展。而且非洲和拉美國家的經濟基礎普遍較差,相關法規不夠完善。
我國鋼鐵企業進行海外并購,應當考慮東道國對資源的出口限制政策。雖然很多國家的鐵礦石資源很豐富,但是由于政策的限制,產量和出口量并不多。俄羅斯鋼鐵企業在滿足本國消費后,用于出口的鐵礦石不到其總產量的20%。印度由于政府對鐵礦石出口實行許可證制度,對出口的數量和品種都有嚴格的限制。目前,南非塊礦主要出口到歐洲市場,粉礦則主要供應給我國中小鋼鐵廠。我國鋼鐵企業如果希望通過海外并購滿足國內對原材料的需求,應當考慮到出口管制程度較低的國家去。
東道國的投資保護政策也是影響區位選擇的重要因素。雖然澳大利亞和加拿大是非常有吸引力的目標國家,但他們實行投資保護政策,對外國公司尤其是國有企業投資本國企業進行嚴格的審查,我國國企境外并購存在被否決和被附加苛刻條件的可能。2007年,加拿大國會批準通過《2007年外國投資與國家安全法案》,加強對外國公司投資美國資產的審查與限制。澳大利亞根據《1989年外商并購法規》的規定,對外國國有企業有更嚴格的審查程序。
綜合比較之后,雖然澳大利亞、加拿大等主要生產國的礦業資源豐富且品位高,但中方的投資成本現在已經越來越高。且隨著大宗商品價格回升,如果要在澳大利亞、加拿大這樣的傳統礦產投資地投資礦山資源項目,不僅可供選擇的并購項目不多,同時還存在要價高且政府審批困難等情況。而非洲、南美、中亞等一些發展中國家盡管存在一定的政治風險,但是有著豐富的資源和相對較優的價格,應該成為中國鋼鐵企業海外并購的新選擇。特別是對于有豐富的選礦經驗和技術的企業,完全可以選擇世界其他地方品位稍低的礦區。我國鋼鐵企業應更多地重視戰略投資,對鐵礦石資源盡早地進行全球的部署,只有提前投資,才能在未來像日本一樣擁有穩定、充足、相對廉價的鐵礦石資源。
鄧寧認為海外投資的動機可分為資源、市場、效率和戰略資產。中國鋼鐵企業的海外并購活動也要通過投資動機來選擇投資的區位達到資源的最優配置。資源尋求是中國鋼鐵企業普遍進行海外并購鐵礦石企業的主要動機。近年來由于鐵礦石市場持續趨熱,價格連年上漲,在主要鐵礦石生產國進行合作開發的門檻越來越高。
并購活動中同樣也需要擴大市場和進行戰略部署,只重視財務并購是不可取的。我國鋼鐵企業應從行業的長期發展考慮,去還沒有被發達國家開發殆盡的國家進行并購,比如越南等地,可以減少對主要鐵礦石生產國的依賴,找到廉價、優質的鐵礦石資源。此外,在非洲地區一些非主要鐵礦石生產國,并購當地鋼鐵企業,實現利用當地資源直接生產鋼材,可以有效解決我國鋼鐵企業產能過剩的問題。
綜上所述,基于地質和政治經濟條件是從東道國角度即影響并購的外部因素對中國鋼鐵企業的海外并購的區位選擇進行分析,而投資動機則是從中國鋼鐵企業的自身條件即內部因素分析區位選擇。我國鋼鐵企業在進一步改善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地已并購資產的經營基礎上,應當注重考察在越南、烏克蘭、俄羅斯等亞洲和東歐國家,墨西哥、委內瑞拉等南美國家,以及南非等非洲國家進行的并購和投資的可行性,為保障國內原材料供應,進行全球戰略性布局打下基礎。
[1]王鳳麗.中國企業海外直接投資風險的成因及對策[J].中國流通經濟,2009(3):74-77.
[2]單寶.中鋁收購力拓股權失敗的原因及警示[J].對外經貿實務,2010(1):54-57.
[3]何金祥.澳大利亞礦業投資環境[J].中國礦業,2009(12):3-6.
[4]武力聰,吳愛祥.關于我國企業海外礦業投資現狀的思考和建議[J].中國礦業,2009(6):20-23.
[5]李國團,李艷紅.國外鋼鐵企業并購后能力整合及對我國鋼鐵業的啟示[J].冶金經濟與管理,2008(6):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