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茹 張紅紅 龐雪晶 劉文莉
130例腭裂患兒聽力損傷及中耳功能的臨床分析
江茹 張紅紅 龐雪晶 劉文莉
目的分析患兒的中耳功能及聽力損失情況,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方法對130例腭裂患兒進行電耳鏡檢查、聲阻抗測試,純音測試,腦干誘發電位檢查,并與正常組30例兒童進行對比。結果腭裂患兒鼓膜異常及聽力損失發生率分別為56.15%和48%。結論腭裂患者應早期手術并定期進行耳鏡及聽力檢查,及時處理中耳疾患,盡可能降低聽性言語障礙的發生。
腭裂;中耳功能障礙;聽力損失
腭裂是小兒頜面部常見的畸形,文獻報告,腭裂患者聽力減退發生率為40% ~60%[1],伴有中耳功能障礙的發生率為44% ~80.6%[2]。這一時期聽力障礙對語言及智力的發育十分不利,有關腭裂對中耳功能與聽力方面的影響為國內外學者所關注。本文對130例先天性腭裂患者進行中耳功能狀況及聽力情況進行檢查、分析,現回顧如下。
1.1 腭裂組 我院口腔科病房腭裂術前患者130例(260只耳),其中男78例,女52例,年齡9個月~12歲,腭裂類型Ⅰ°27例,Ⅱ°60例,Ⅲ°43例。對照組:發育正常兒童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齡1~12歲。所有研究對象都排除由于神經系統疾病,代謝性疾病、傳染病、外傷、遺傳因素、藥物損害及噪聲所致的聽力減退,排除上呼吸道感染。
1.2 方法及判定標準 由耳鼻咽喉科醫生進行專科檢查,3歲以上能配合游戲測聽患兒進行純音測聽,不能配合者進行ABR測試,所有患兒均進行聲阻抗測試。具體方法是:①鼓膜檢查:清潔外耳道后均用電耳鏡仔細觀察鼓膜象,判定標準:正常鼓膜呈灰白半透明狀薄膜,標志清楚,異常鼓膜包括內陷,色澤改變、增厚、瘢痕及穿孔;②聲阻抗檢查:采用ZODIAC901聲導抗監測儀(Madsen公司,丹麥)進行鼓膜圖、鼓室壓、聲鐙骨肌反射檢查,判定標準。A型鼓室圖:為正常中耳功能,鼓室壓和大氣壓平衡。B型鼓室圖:顯示分泌性中耳炎,鼓室內有積液,并呈負壓。C型鼓室圖:顯示咽鼓管阻塞,中耳功能障礙,鼓室壓低于100 mmH2O。聽力損失在正常閥值以下15 dB,鐙骨肌反射則不能引出,鐙骨肌反射陽性為正常,陰性為異常;③純音測聽:采用FONIX FA-18機型對3歲以上能配合的兩組兒童進行純音測聽檢查,取500 Hz,1000 Hz,2000 Hz的語言頻率氣導平均聽閥值進行聽力評價。正常聽閥≤25 dB,26~40 dB為輕度聽力減退;41~55 dB為中度聽力減退;56~70 dB為中重度聽力減退;71~90 dB為重度聽力減退;90 dB以上為極重度聽力減退;④聽性腦干反應測聽(ABR):兩組兒童3歲以下不合作者按體重(0.5 ml/kg)口服10%水合氯醛催眠,睡眠狀態下進行測試。儀器為CHARIA EP(Pa-800)聽性腦干誘發儀(美國ICS公司生產)。受檢查者平臥,頭帶耳機。記錄電極置于頭頂,參考電極置于雙側乳突部位,接地電極放置前額。短聲刺激重復率20次/s,短聲強度30~100 dBnHL,濾波范圍為100~3000 Hz,疊加1024次,電阻少于5kΩ。每耳重復測試3次,反應閥在≤30 dBnHL為正常,35~60 dBnHL為輕度異常,61~79 dBnHL為中度異常,80~90 dBnHL為重度異常,95 dBnHL仍未見任何波形為極重度異常。
2.1 130例患兒260只耳有42只(16.15%)有流膿史,外耳道全部正常,鼓膜正常114只耳(43.85%),鼓膜凹陷51只耳(19.62%),鼓膜粘連69只耳(26.54%),鼓膜瘢痕5只耳(1.92%),鼓膜穿孔 2只耳(0.77%),積液癥 19只耳(7.31%),患者病變耳占總耳數的56.15%。對照組有11只耳(5.3%)存在鼓膜凹陷。結果詳見表1。

表1 130例腭裂患者260只耳耳檢檢查結果
2.2 腭裂組260只耳,鼓室壓圖正常79只耳(30.38%),B型110只耳(42.31%),C型71只耳(27.31%),鐙骨肌反射陽性109只耳,陰性151只耳。與正常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詳見表2。
2.3 130例腭裂患者中僅有69例能配合行純音測試,結果顯示,在69例患兒138只耳中,70只耳聽力正常,34只耳聽力輕度損失,28只耳聽力中度損失,4只耳聽力中重度損失,2只耳達到極重度,其聽力損失率為49.28%,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詳見表3。

表2 腭裂組與對照組聲阻抗檢查結果比較(例,%)

表3 69例腭裂患兒與正常組兒童純音測聽情況比較(dB)
2.4 對不配合的61例患兒行ABR檢查,其結果顯示,反應閾在正常范圍有63只耳;聽力輕度異常31只耳;中度異常23只耳,重度異常4只耳,極重度異常1只耳,聽力異常率為48.36%,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詳見表4。

表4 腭裂組(61例)與正常組閥值比較(dBnHL)
3.1 腭裂患者中耳病變及聽力損失情況 鼓室功能曲線圖,對中耳病變的診斷,特別是分泌性中耳炎的診斷具有重要價值[3],本組資料患者中耳功能異常率明顯比對照組高,B型曲線有110只耳(42.3%),表明腭裂患者存在比較高的分泌性中耳炎。
鐙骨肌反射作為鼓室功能正常與否的客觀指標,對排除和肯定傳音性耳聾很有意義[3]。本組資料鐙骨肌反射陰性151只耳(58.08%),正常對照組為8只耳(13.3%),說明腭裂患者傳音性耳聾患病率較高。
純音測試及ABR檢查可客觀評價聽功能和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廣泛應用于臨床聽力篩查,本組資料對69例腭裂患兒138只耳進行純音測試,其聽力損失率為49.28%,對61例不配合患兒進行ABR檢查,其聽力損失率為48.36%,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腭裂患者聽力損失明顯高于同齡正常人群。
3.2 腭裂引起中耳病變的原因 腭裂是小兒頜面部最常見的先天畸形,我國新生兒的發病率為1/700~1/1000[4]。腭裂患者引起中耳功能異常的原因主要是:①腭裂造成的腭帆肌和腭帆提肌連續性中斷,附著處前移,失去了堅固的著力點而致咽鼓管功能障礙;②腭裂患者的口腔、鼻咽長期處于開放狀態,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累及咽鼓管;②腭裂患者因腭部裂隙,失去了吞咽時封閉鼻咽的功能,易致食物返流,可經咽鼓管引起中耳感染,甚至鼓膜穿孔。
3.3 腭裂患者中耳病變應引起警惕 長期患有分泌性中耳炎,未獲得治療,有可能使中耳結構發生粘連,導致聽骨鏈的固定或中斷,可致永久性聽力下降。另外,1~3歲正是語言發育的重要時期,如果聽力下降,可能導致患兒語音不清,將來可能有社會和學習困難,產生心理障礙,因此,腭裂患者中耳疾患應早期治療,并以盡恢復正常聽力為目的。
絕大多數腭裂患者都存在中耳功能障礙,并發分泌性中耳炎,導致聽力減退。有研究表明腭裂并發分泌性中耳炎發病率的高峰期在1歲以內,此時正是語言發育關鍵時期,需要良好的聽力,恢復腭部解剖、功能的腭裂整復術有利于中耳功能障礙的改善。所以,我們認為腭裂患者應早期進行手術治療,同時需要耳鼻咽喉科醫生參與,對患者進行聽力評估、干預,積極治療所并發的中耳疾患,盡可能降低聽性言語障礙的發生。
[1] 付新國,鄒偉云,劉霜印,等.108例腭裂患者中耳功能及聽力臨床觀察.現代口腔醫學雜志,2000,14(3):196-197
[2] 徐慧芬.腭裂患者中耳功能障礙及其防治.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00,10:5-6.
[3] 李萬山,魏世成,陳吉明,等.腭裂患者中耳功能障礙的初步探討.廣東牙病防治,2001,9(4):251-253.
[4] 黃敏,趙斯君,彭湘粵,等.腭裂患兒中耳功能及聽力障礙分析實用預防醫學,2007,14(2):509-510.
650034昆明市兒童醫院嗓音言語疾病診治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