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鐵強
腦出血的院前急救116例分析
陳鐵強
目的探討腦出血患者的合理有效的院前急救方式。方法回顧性分析腦出血患者接受院前急救的臨床資料。結果經過院前急救的腦出血患者的院前死亡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腦出血患者的院前急救護理可明顯提高急救質量。
腦出血;院前急救
腦出血是大多數由高血壓引起的一種常見的急癥,進展迅速,致死、致殘率高,威脅著人民的健康。現將沈陽市急救中心2009年10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116例腦出血患者分析如下。
1.1 資料 2009年10月至2010年5月在沈陽市急救中心收治的腦出血患者116例,男69例,女47例,其中急危重癥82例,將其分成5個年齡段,≤39歲5例占4.3%,40歲~49歲24例占20.7%,50~59歲49例占42.2%,60~69歲27例占23.3%,≥70歲11例占10.3%。根據是否經院前搶救分為觀察組(經院前搶救)72例和對照組(家屬直接送入醫院)44例。
1.2 臨床表現 患者多發病于疲勞,情緒激動等狀態下,先兆表現為頭痛、頭暈、惡心、半身麻木等,大多既往有高血壓病史,發病時血壓均不同程度偏高,患者的具體表現不同,有雙瞳孔不等大,伴面癱、四肢癱、頸強直等。
1.3 現場診斷 因現場無CT等輔助儀器,需現場依靠病史、癥狀及體征、轉往醫院后行CT等檢查,故現場根據以下癥狀或體征作出初步診斷[1]:①意識障礙;②肢體無力或麻木;③語言障礙;④瞳孔變化;⑤理解能力下降或記憶力減遲;⑥視覺障礙;⑦大小便失禁;⑧平衡功能失調、站立不穩。
1.4 現場急救 簡單的檢查,快速作出判斷,立即吸氧,保持呼吸道通暢,建立靜脈通路,降低顱內壓,應用營養腦細胞藥物等,同時監測生命體征,如出現呼吸、心跳驟停,立即進行心肺功能復蘇[2]。
2.1 兩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在年齡、既往高血壓病史長短,出血量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院前死亡率及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P<0.05)見表2。

組別 例數 年齡(歲) 高血壓病史(率) 出血量(ml)觀察組44 56.82±20.15 14.29±4.63 35.82±3.15 72 58.26±18.57 11.38±3.85 34.62±4.65對照組

表2 兩組患者院前死亡率及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例)
觀察組的中樞性高熱4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墜積性肺炎2例,對照組的中樞性高熱5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墜積性肺炎5例。
腦出血是一種危害人民身體健康的嚴重疾病。腦出血指原發性非外傷性腦實質內出血,發病率為每年60~80/10萬,在我國占全部腦卒中的20~30%。大多數因高血壓合并小動脈硬化所致,還可由動脈瘤或動-靜脈血管畸形破裂,腦動脈粥樣硬化,血液病,腦淀粉樣血管病變,抗凝或溶栓治療所致。由于出血量及部位不同,腦出血的表現亦不同。基底節區出血最常見,多有對側偏癱、偏身感覺缺失,同向性偏盲,可有特征性眼癥,腦橋出血小量時表現為交叉性癱瘓、共濟失調性偏癱,兩眼向病灶側凝視麻痹,大量出血迅即昏迷,雙側針尖樣瞳孔等,腦室出血易被誤診為蛛網膜下腔出血,常有頭痛、嘔吐,嚴重的意識障礙,腦膜刺激征等[3]。其發病率高,致死致殘率高,故有效控制其發生,發病后及時有效的救治顯得尤為重要。
由于腦出血起病急驟,進展迅速,如不及時搶救,常因惡化而死亡,故現場急救是至關重要的。總體來講①首先家屬要保持患者安靜,防止繼續出血,不宜搬動患者,盡量保持平穩,使其平臥,如患者已昏迷,家屬應將患者頭歪向一側,以免舌后墜,立即通知120急救中心;②醫護人員到達現場后,立即吸氧,迅速做出判斷,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行氣管內插管,吸出呼吸道分泌物;③建立靜脈通路,監測生命體征;④予甘露醇及地塞米松靜滴,減輕顱內壓,防止腦疝發生;⑤合理嚴格應用降壓藥,以免血壓過低,引起腦組織缺血缺氧;⑥救治同時,平穩抬上救護車,減少顛簸。通知上級醫院作好準備進行系統檢查及治療,開辟一條綠色通道。
目前提出了現場急救,轉送途中救護,院內急診救治三個急救環節的急救措施,重點強調這一腦出血急救鏈,使其相互聯系,保護一條生命通道,隨時處置可能發生的意外情況,使患者快速、安全地入院,院前急救是急危重癥的治療中的重中之重,是根本。及早診斷,及時搶救,適當的護理是重要一環,作為專業的急救人員,熟練掌握各種急救技能,縮短急救半徑,為搶救患者生命爭取更多時間。
[1] 李懷恩.高血壓腦出血的院前急救.中國急救醫學,2007,27(8):755-756.
[2] 鐘穎珠.院前急救護理對急性腦出血患者預后及并發癥的影響,2009,30(8):1340-1341.
[3] 賈建平.神經病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187-189.
110006 沈陽市急救中心
·藥物與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