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云
4種藥物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藥物經濟學分析
王翠云
目的探討4種藥物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所產生的經濟效果。方法選擇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隨機平分為A、B、C、D四組,在傳統治療的基礎上,分別采用尿激酶、普伐他汀鈉、胺碘酮與倍他樂克治療。結果A組的費用為8656元,B組的費用為4569元,C組的費用為6853元,D組費用為2132元。A組的療效明顯好于其他三組,其他三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D組的藥物經濟學效果最好。結論倍他樂克為最佳治療方案,值得臨床推廣。
尿激酶;普伐他汀鈉;胺碘酮;倍他樂克
眾所周知,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主要原因是粥樣斑塊破裂,血栓形成。降低血脂、控制炎癥、改善內皮功能是減少冠狀動脈斑塊形成、破裂的主要因素。為探索高齡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療效果與最低成本,我們采用4種藥物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現報告藥物經濟學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7年5月至2010年5月入住本院心內科的心肌梗死患者64例,其中男40例,女24例,年齡35~72歲,平均(55.5±9.5)歲。把上述患者隨機平分為四組-A組、B組、C組與D組,四組患者患者年齡、性別、體質指數等一般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治療藥物 尿激酶、普伐他汀鈉、胺碘酮與倍他樂克。
1.3 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用均值±標準差(±s)表示,不同時點比較采用區組設計的方差分析,P<0.05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治療效果 四組治療效果見表1。
2.2 藥物經濟學分析 4種治療方案的藥物經濟學分析具體結果見表2。由表2可見,D組的藥物經濟學效果最好。

表1 四組臨床治療效果

表2 四種治療方案的費用效果比較
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狀動脈病變的基礎上,冠狀動脈的血液中斷,使相應的心肌出現嚴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最終導致心肌的缺血性壞死[1]。尿激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能挽救瀕危的心肌,早期開通梗死相關動脈,保護左室功能,明顯降低病死率。他汀類藥物是目前國內外最常用的一類調脂藥,其療效已經得到廣泛肯定。其機制可能為降低心房組織的電重構和炎癥反應,從而降低心房纖顫的發生率和維持竇性心律[2]。近年來,Ⅲ類抗心律失常藥物胺碘酮越來越受到重視,對有器質性心臟病合并心衰患者來說,不良反應相對較小的胺碘酮不僅可以較好的維持竇性心律、控制運動和休息時的心率,而且較其他抗心律失常藥物更為安全,是目前美國心臟病協會推薦的器質性心臟病患者的首選藥物一[2]。胺碘酮是唯一無明顯負性肌力作用的抗心律失常藥物,且還具有擴張冠脈、改善心肌缺血、進而改善心功能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AMI患者心肌缺血缺氧狀態,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復。本觀察臨床治療結果表明,溶栓治療的有效率最高,其他三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經過藥物經濟學評價,D組療法的藥物經濟學效果最好,因此倍他樂克為最佳治療方案。
[1] Siu CM,Lau CP,Tse HF.Preven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recurrence by station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lone atrial fibrillation after successful cardi0versi0 n.Am J Cardiol,2003,92(11):1343-1345.
[2] Tanka A,Shimada K,Sano T,et al.Multiple plaque rupture and C-reactive protein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 Am Coil Cardiol,2005,45(10):1600-1602.
[3] 趙翠花,程冠昌,萬琪琳,等.阿托伐他汀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內皮功能和斑塊穩定性的影響.臨床心血管病雜癥,2006,22(4):200-202.
272011 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