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愛華
(河南省臺前縣婦幼保健院婦產科,河南臺前 457600)
妊娠合并陰道假絲酵母菌病是臨床上較為棘手的問題。陰道假絲酵母菌病是一種真菌感染性疾病,其致病菌為假絲酵母菌,患者在患病后白帶增多、外陰瘙癢、陰道不適;而妊娠期作為女性的特殊時期,恰為假絲酵母菌病的高發人群。普通的抗菌治療可能會波及胎兒,因此,該病逐漸受到越來越多學者的關注。
陰道泡騰片米克定與達克寧栓都是臨床上治療妊娠合并陰道假絲酵母菌病的常用藥物,為對比二者的臨床療效,筆者所在醫院進行以下研究,現報道如下。
90例患者為2009~2010年在筆者所在醫院門診確診為妊娠合并陰道假絲酵母菌病的患者。妊娠小于3個月者22例,3~6個月者37例,7~9個月者31例。所有致病菌均經過細菌培養,排除淋病、滴蟲、細菌性感染等其他陰道疾病。患者主要以外陰瘙癢、外陰灼痛、尿頻、尿急、白帶增多等癥狀來筆者所在醫院就診。婦科檢查顯示患者外陰潮紅并水腫,有抓痕,陰道黏膜有白色膜狀物,陰道內有白色豆腐渣樣分泌物或乳凝狀分泌物。患者疾病情況基本相同,具有可比性。
將90例患者按照門診治療順序隨機分為3組。Ⅰ組患者采用普通碳酸氫鈉擦洗外陰進行治療,每日1次;Ⅱ組患者采用陰道泡騰片米克定治療,每日1次;Ⅲ組患者使用達克寧栓治療,每日1次。所有患者均連續治療10d,治療期間避免性生活。
在患者治療前,記錄患者的臨床癥狀、婦科檢查時分泌物形狀,并留取分泌物樣本。在患者進行10d治療后,再次檢查患者上述情況有無變化。
痊愈:患者的臨床癥狀消失,婦科檢查外陰陰道體征消失,假絲酵母菌為(-);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明顯好轉,婦科檢查外陰陰道體征有明顯好轉,假絲酵母菌為(-);有效:患者經過治療后臨床癥狀得到改善,婦科檢查外陰陰道體征有所減輕,假絲酵母菌為(-);無效:經過治療后,患者癥狀和體征與治療前無好轉甚至加重,假絲酵母菌為(+)。
采用SPSS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患者經過10d的治療后,Ⅰ組患者的治愈率為80.00%,Ⅱ組患者的治愈率為96.67%,Ⅲ組患者的治愈率為93.33%。Ⅱ組、Ⅲ組與Ⅰ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Ⅱ組與Ⅲ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三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n,%]
假絲酵母菌是一種雙相致病菌,這種病菌在假絲相時不會引起病變,一旦轉變為酵母相則會致病。妊娠期是極易被陰道假絲酵母菌感染的人群,妊娠婦女的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發病率為15%,而非孕婦為5%[1],主要是妊娠期婦女的雌激素水平較高,陰道內微酸環境改變為適合假絲酵母菌生長的pH值。當假絲酵母菌在陰道內迅速生長繁殖,就會引發孕婦一系列癥狀,如白帶增多、瘙癢等。
如果患者在妊娠期不接受治療,病菌所致的感染會逆行向上,可能會波及子宮,導致胎膜早破。
妊娠期婦女的免疫功能下降,陰道分泌物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水平降低,導致陰道上皮抗假絲酵母菌活性降低[2],這也是孕婦容易患病的一種因素。
一旦診斷出有假絲酵母菌感染,醫生對藥物的選擇要慎重,一般選擇安全級別在A~C類的藥物。由于妊娠期間的生理變化,可能會引起疾病的反復,在為患者治療時,一定要鼓勵患者堅持用藥。
本研究顯示,陰道泡騰片米克定與達克寧栓治療此病都有很好的療效,是臨床治療中值得采用的方法。但是,對于妊娠期婦女治療此病,并非僅此兩種方法。采用西藥克霉唑抗菌,然后用中藥保婦康鞏固治療,使用方便、療效可靠、復發率低,能夠有效改善妊娠結局[3];三維制霉素栓,在保留制霉素抗真菌作用的同時,通過加入維生素E、維生素A、維生素D2,利用維生素加強陰道上皮組織的修復,提高陰道局部的免疫力[4]。
總之,妊娠合并陰道假絲酵母菌病并非臨床的難治疾病,其棘手處在于孕婦的特殊心理、對藥物的抵觸情緒和特殊的生理特點[5-6]。在臨床選擇治療方式時,醫護人員一定要耐心、細心地為患者講解相關知識,提高患者的信心。藥物的應用是必要的,但是增強孕婦抵抗能力、及時補充缺乏的維生素、為患者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也是治療中必不可少的。
[1] 茍永玲,盧斌,徐美芳. 3種方法治療妊娠合并陰道假絲酵母菌病療效對比觀察[J]. 江西醫藥,2010,45(8):817-818.
[2] 馮桂婷,趙芳. 妊娠合并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研究進展[J]. 疑難病雜志,2009,8(5):315-316.
[3] 宋玲英. 妊娠合并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的治療觀察[J]. 內蒙古中醫藥,2010,6(12):86-87.
[4] 宋慧婷,孫錦宏. 妊娠合并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68例臨床觀察[J].中國基層醫藥,2007,17(13):1846-1847.
[5] 孫艷玲,劉晉榮,馬曉晉.妊娠期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的臨床研究及護理干預[J].中國當代醫藥,2009,18(7):23-24.
[6] 彭艷萍.30例復發性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治療體會[J].中國當代醫藥,2009,18(9):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