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寶 楊振玲
(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疼痛科,河南開封 475001)
常年性鼻炎是遷延難愈的常見頑固性疾病,主觀上有鼻塞、鼻癢、噴嚏、流涕等癥狀,客觀上有鼻黏膜蒼白等,常用的治療方法有口服抗組織胺藥物,鼻腔局部使用甾體激素,下鼻甲硬化劑注射,激光,射頻,微波等,筆者所在醫院疼痛科2004年10月~2010年10月用蝶鄂神經節阻滯治療常年性鼻炎156例取得良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門診患者156例,男96例,女60例;年齡12~68歲,平均35歲;病程2~20年,平均8年。入選患者均有典型的常年性過敏性鼻炎癥狀及下鼻甲蒼白水腫,有慢性鼻竇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者除外。
先請患者填寫視覺模擬評分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對鼻塞、鼻癢、噴嚏、流涕4個癥狀進行評分:無癥狀為0分,癥狀嚴重為10分。
蝶鄂神經節阻滯方法[1]:患者仰臥位,頭轉向對側,常規皮膚消毒,穿刺點定位于外耳道與眼眶外緣連線中點顴弓中點下方0.5cm處,用22G8cm麻醉針自穿刺點刺入直抵蝶骨翼突外板深約4cm,然后退針至皮下,針尖改向前上方重新刺入深約4.5cm,即入翼腭窩內回抽無血無液后注入2%利多卡因1mL+地塞米松2mg,每周1次,3次為1療程,雙側交替進行。蝶鄂神經節阻滯后出現鼻及上頜部麻木為成功的標志。
治療后總分減3~4分為好轉,減5~6分為顯效,減7分以上為治愈,分數達不到3分或療效維持不到2個月為無效。治療后一年進行療效判定。
治療結果見表1。

表1 156例治療結果[n(%)]
常年性鼻炎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治療方法可用抗組胺藥、皮質醇類糖皮質激素緩解癥狀,非侵入方法迄今較好者為伯克納噴鼻劑,使用脫敏療法的過敏原難于確認,激光療法也難以根治。鼻腔內窺鏡手術是目前治療變應鼻炎的較好的侵入方法,其顯效率約80%,復發率為30%。國內外均有研究者探討以手術方法進行根治的術式,如翼管神經切斷術,或巖淺大神經切斷術,均可使鼻內副交感神經興奮性降低,產生治療作用。但手術損傷過大,手術難度高,難于推廣[2]。
常年性鼻炎是鼻黏膜的變態反應,其生理基礎為交感神經功能低下,副交感神經功能亢進,同時感覺神經處于高敏狀態,以神經反射形式參與鼻黏膜的超敏反應。鼻腔黏膜血管的舒縮及腺體的分泌均由位于翼腭窩的蝶腭神經節發出的交感及副交感神經節后纖維控制[3]。筆者采用經顴下注射法行蝶腭神經節封閉,阻斷副交感神經節后纖維及調節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的平衡,糾正自主神經的紊亂狀態,減低鼻腔副交感神經的興奮性,漿液腺黏膜分泌減少,抑制神經遞質的釋放,減輕鼻黏膜對各種特異性和非特異性刺激的興奮性[4],總有效率不隨病史長短而變化。
顴下注射法蝶腭神經節阻滯治療變應性鼻炎無痛苦、費用低廉,易被患者接受[5];操作簡便易掌握,便于門診施行。近遠期療效肯定,有少數患者癥狀復發,可能與鼻黏膜神經支配的多源性和神經的再支配有關,但復發者再次治療仍有效,對反復發作者可在阻滯成功后注入與局麻藥等量的50%乙醇,有望獲得持久的療效[6]。本法適合各級醫院推廣使用。
[1] 中華醫學會. 臨床技術操作規范·疼痛學分冊[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6-47.
[2] 孫廣運,周力平,舒運兵. 蝶腭神經節毀損術和星狀神經節超激光照射聯合治療變應性鼻炎[J]. 瀘州醫學院學報,2007,30(4):300.
[3] 孫樹巖,董震,卜國鉉. 篩前神經與常年性變應性鼻炎關系的接解剖學研究[J]. 中華耳鼻喉科雜志,1990,25(4):216-217.
[4] 張仁賢,樂家,李濟安. 應用Nd:YAG激光治療復發性常年性變應性鼻炎[J]. 臨床耳鼻喉科雜志,1998,12(12):564-565.
[5] 洪海填. 顴下注射法封閉蝶腭神經節治療變應性鼻炎260例[J]. 臨床耳鼻喉科雜志,2002,16(11):629.
[6] 李仲廉. 臨床疼痛治療學[M]. 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377.